(梁小曼 摄)
实施这种骚扰的人也许没有恶意,也许只是开玩笑,特别是在贵国这样长期以来,对道貌岸然有一种坚持、任何的不文不端起码在主流意义上是受到压抑的,潜意识里通过黄色玩笑去释放人性中野蛮的部分,是一种得到“一半人口”相互理解的行为。他们可能是相互言说,但事实上如果没有“另一半人口”的在场,则言说者心理意义上的愉悦效果大打折扣。
在这么一种相互理解的语境下,再加上情感、友谊以及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一个处于核心位置(某种权威身份加持)的“荤(昏)话者”就会丧失对自己言论的边界感——他不知道这些言论在熟悉亲密的氛围中是“可以接受”的(起码被他的圈子接受了,至于这个接受史是否也见证了一种对自我感觉的扼杀与剥夺、抽离……去经历被同化并以此经历被接纳,得以进入某个共同体,则另当别论),但对一个偶然的outsider则是可怕的冒犯、是对他人人格的不尊重与忽略。是一种“强人格”(类似癌细胞)对另一个相对克制的、有着健康边界感的人格的入侵。
作为一个始终不被任何圈子接纳的outsider,她的人格特征之一,就是“拒斥”——看上去“玩笑”“毫不足道”“可以理解”“并无恶意”“他对人真是赤诚之心”……种种经历“接受史”之后的体谅对“荤(昏)话者”所赋予的理解,outsider并不能理解——一来,她没有这个接受史,二来,她感觉到她在这时代写诗的使命之一就是直面一种处境,如此难堪,如此不公正,却一直被熟悉的、渗入血液中的文化所美化。
当这个outsider面对外界眼中女性写作者只是“某个男性的附庸”和“一个美女诗人”之间摆荡的不确定事物时,她本能纯粹又真实的反应是告诉对方——“我是一个诗人。”
outsider是能理解insider的,能理解历史带给人普遍意义的境遇,然而,他们愿意/能理解这个outsider吗?
她们会越来越多,直至成为insider。成为未来本身。
(梁小曼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