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e(II)/αKG酶超家族中,自由氨基酸羟化酶是工程新反应的理想候选者,因为它们的催化机制能够与氨基和羧酸功能团相互作用。假设这些酶可能对仅含氨基或羧酸的底物具有多重活性,这些底物是多步合成中重要的原料。作者筛选了12种Fe(II)/αKG氨基酸羟化酶,发现其中一种酶tP4H能与羧酸底物1反应,尽管其催化效率明显低于对应的天然底物。通过突变活性位点残基,确认tP4H对非原生反应的贡献,且随酶浓度增加产物产量提升,尽管总体产量仍较低。这些结果表明tP4H确实参与了该非原生反应(图1-2)。
为提高tP4H对底物1的活性,作者进行了定向进化,由于酶稳定性差,表达和纯化变体困难,且野生型酶活性随时间下降。利用深度学习工具ProteinMPNN,重设计了tP4H序列,固定了关键活性位点和一些保守残基。最终生成了96个序列,其中69个能表达可检测量的蛋白,11个在天然底物上有可检测活性。表现最佳的突变体R2_11在L-Pip上的kcat接近野生型,同时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尽管非天然底物的活性有所下降(图3)。
接下来作者通过定向进化提高了非原生羧酸C(sp³)-H羟化酶tP4H的活性,针对活性位点中的底物结合残基进行了三轮突变筛选,最终获得了H58L、H58L/W170Q和H58L/W170Q/E118K,TTN分别提高至7、15和31,整体提高了6倍。随后,对ProteinMPNN稳定突变体R2_11进行进化,筛选出H58F突变体,TTN相较于R2_11提高了27倍。进一步优化后,得到了L174G和V57H突变体,最终三重突变体TTN达138,整体提高了80倍,显示出稳定蛋白质框架显著促进了酶的可进化性(图4)。
R2_11三重突变体在稳定性方面优于野生型tP4H的三重突变体,且相比于R2_11母体,仅有轻微的热稳定性下降。更高的稳定性使得反应在更高温度和更短时间内进行更有效(图5)。R2_11三重突变体的稳定性表明,它更适合进一步的工程优化,未来的工作可集中在提高反应周转率、选择性和底物范围等关键指标上。
文章信息:Computational Stabilization of a Non-heme Iron Enzyme Enables Efficient Evolution of New Function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1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