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卿程砚秋的一句话,点醒了学生张君秋,由此创出了张派艺术

文摘   曲艺   2024-11-17 07:00   河北  

程派名剧《锁麟囊》

网友和我探讨流派的学习方法,他说:学习流派,好的学法,大约有三种:

第一种学大师的方法,尤其是编曲和表演的方法,结合自身的优势,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第二种唱大师的腔,但自身条件与大师有别,所以要按照自己的自然条件,严格完成唱腔,这样腔还是那个腔,唱能唱出新味儿来。

张君秋在化妆

第三种就是严格学大师的所有唱法和表现形式,虽然在完成度上因为个体条件不同,也许赶不上大师,但是中规中矩不会出大问题。个人才情不同,怎么学要根据个人能力,不可强求。

最差的就是现在多数人学的路子,学不认真学,只为了感官感觉像,自己发明创造表演方式追求形式上的相似,甚至模仿缺点,就为了那些棒槌粉丝夸一句唱的真“像”,而实际上他根本就没认真学习,为了“像”吐字归韵行腔哪个也不按流派特性方法来,只追求表面,不探究内里!

这种现象的重灾区,就是今天的程派,他们专学“特点”,其实那是人家的缺点,他们以为学了这些以后,就算掌握了这一门的要领,其实恰恰是学了人家最不应该学和最不愿意让人学的地方,学的不是精髓而是缺陷。这也是当年程砚秋大师对盲目表像学他的一些后辈学生,深恶痛绝的一个最大原因。

我以前和朋友聊戏,聊到程派的传承问题,朋友就和我说过:继承程砚秋艺术最好的传人首推张君秋。这句话,我最初是不很理解的,但随着对两派的深入了解,我觉得我的这位朋友说的是有道理的。

张君秋对程砚秋程派的继承,不是亦步亦趋,但他继承了程砚秋先生的那种革新精神和对唱腔的处理方式,不是表面模仿而是学到了精髓。

程砚秋传授过张君秋几出戏,其中《柳迎春》、《朱痕记》、《金锁记》、《红拂传》均是程先生亲授,这一点在《程砚秋日记》里有明文记载。

大约在1943年,张君秋来青龙桥抄录走了《柳迎春》、《朱痕记》、《金锁记》三剧的剧本,并且程先生还指导他排练了《红拂传》两遍。

程先生在日记里写道:3月5日(廿九日)将《朱痕记》、《金锁记》剧本抄与他(君秋),排《朱痕记》两遍《金锁记》一遍。

对待张君秋,程先生不但提供剧本,还认真教授和悉心指导,他对这个学生很偏爱啊。

程砚秋不但艺术上精湛卓绝,看人的眼光也是极其准确,他对几位后辈的评价也是极精准,他说:“ 张君秋有希望,李世芳看其命运,李金鸿正如含苞未开花之才,以他希望大,若骄必定败,亦看他命运如何!“

”君秋标榜梅派,亦来学程派,有心人有辨别,此时向学,尚不为晚。”

看来不是程砚秋不教学生,好学生人人喜欢,张君秋就是典型的例子。

张君秋在刚崭露头角的时候,也不是特别的想争个第一第二的,他母亲拉扯他很不容易,日子稍微好过一点了,他就有了歇一歇和小富即安的思想,当时的小报对他的采访,他的回答就是这种想法,但只过了几年,他就组织了“谦和社”,挑班唱戏,他的这些转变不能不说和程砚秋先生王瑶卿先生对他的影响有关。

张君秋先生晚年的时候,有一次回忆说:“我受益最多的时候,就是王瑶卿王先生给程砚秋程先生,搞这个《锁麟囊》唱腔的时候,那个程先生跟我呀最好,他们二位老师,研究完唱腔,每次差不多都快到天亮了,我才跟程先生走着回家。

那时候是我得到的益处最多的时候,尤其王先生跟程先生都是再三嘱咐我:不要顶着别人的“脑崩骨”去演!自己要多体会剧情,多用唱腔来感染观众,唱腔要能唱出感情来,让人听得出来戏里的喜怒哀乐。

王瑶卿程砚秋二位老师对张君秋的教诲,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但却振聋发聩发人深思,为他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也为他今后形成张派指明了方向。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本公众号精选文章:


杂谈梅派

杂谈程派

杂谈张派

春梦无痕乱弹聊戏
本公众号主要是我个人聊戏,聊京剧,聊艺术的一个平台,辅助转发其他人的文章做参考,大家共同研习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