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袁世海不演《铡美案》里的包拯,这里有故事

文摘   2024-11-21 07:00   河北  

人有所能有所不能,能够明确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的短处,这其实就是聪明人。常言道,扬长避短嘛,如果非要去扬短避长,那么他走的一定是一条失败的路子。

京剧《秦香莲》

大家都知道,《秦香莲》这出戏,是60年代初,北京京剧院新编的一出名家合作的好戏。全本《秦香莲》,主要以张君秋扮演的秦香莲为主。那么后面的折子戏《铡美案》,则以裘盛戎扮演的包拯为主。

这出戏汇聚了当时北京京剧院的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等名家。唱腔精彩纷呈,合作也很愉快。张君秋在这出戏里设计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唱腔,那么作为花脸大家裘盛戎也不落后,他在《铡美案》里,设计了那一段儿,到今天为止还广为传唱的花脸名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上。

结果这段唱设计出来以后,大受欢迎,广为传唱,成为花脸经典唱段,也成为裘派唱腔的代表作。

北京京剧团那时候有四大头牌:马、谭、张、裘。那么中国京剧院一团也聚集了李少春,袁世海等名家。李少春看了这出戏以后,觉得特别好,心里痒痒,也想让一团把这出戏排下来演出,于是他私底下就和袁世海商量。

李少春对袁世海说:“老袁呐,你看北京京剧团,他们排的那个《秦香莲》多好呀,咱们是不是也弄弄?”袁世海瞟了他一眼,说:“谁演包拯?”李少春说:“你啊” 袁世海一挺身子,往前一探,说:“是不是我听错了,谁?”李少春说:“你啊”

李少春不等袁世海搭话,又接着说:“其实也没什么,我们研究一下麒老牌的那种演法,再琢磨琢磨我们家老爷子的那些路子,我看绝对能成!”

这时候袁世海笑了笑,说:“你快拉倒吧,不是那么回事儿,裘盛戎本身就是铜锤花脸出身,他就是以唱功为主成名的,而且他这个裘派现在这么红火,有些戏都让他唱绝了。

我本身就是以架子花脸应工,唱虽然也不能说差,但是比起他来影响就差很远,而且现在人们喜欢他这个裘派,这段唱已经让他打出去了,如果我们再闹一套新的,肯定让人觉得很怪异,不被承认。”

李少春袁世海演《野猪林

袁世海接着又说:“我觉得这出戏的包拯,还是铜锤扮演比较好。从过去的老先生到现在都是用铜锤扮演包拯,都已经约定俗成了。”

李少春听了以后觉得有道理,也就不吭气儿了。袁世海看他有些泄气,又笑着说:“没有关系,不演包拯,我可以演其他的呀,比如韩琦。我用架子花脸创造一种新的韩琦,让人们看一看架子花脸也能演这个角色。这个角色要是弄好了,势必也会形成一种新的特色,我想好了,这个人的脸谱就勾成红三块瓦。”

这时候李少春表情感觉还是有点沮丧,袁世海又说:“其实我不演,我也可以推荐一个人演。”李少春说:“谁演?”袁世海说:“我觉得娄振奎就很好。”

李少春听了以后,并没有什么表示,说了一句:“观众能认吗?”,这时候两人都想到这确实也是个问题,谁也说不好结果什么样,于是这个话题就再也没有说,结果这个提议也就这样搁浅下来,一团也没有排成这出《铡美案》。

其实袁世海他是有自知之明,并不贪功冒进。他这个架子花脸演张飞,谁也比不了,裘盛戎也不行。

据说当时北京京剧团还排过一出《三顾茅庐》是由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合作。马连良扮演的是诸葛亮,谭富英扮演的是刘备,这两个角色都扮演得非常好。

唯独这个裘盛戎扮演的张飞就有点不太合适,觉得怎么演,怎么不是那个人物!本来这里张飞还是用京白,为了适应裘先生的风格,他自己考虑用的是韵白,采用的是“风搅雪”的念法,结果更加感觉不伦不类了。

所以,一位艺术家他不是万能的,他只适合于他自己擅长的人物角色,扬长避短的人是最聪明的,那样他的艺术成就也会高。

其实人们都说李少春艺术成就很高,但是他就犯了一个“杂” 的问题,他几乎什么都演,但是却不够“专”。结果很可惜,没有成派,这也确实是值得后辈人思考的一件事情。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本公众号精选文章:


浅谈京剧唱念中的“四声”问题

谈谈“规矩”二字

关于京剧业余学程派的几个问题

对新艳秋盲目崇拜的过分言论,是给她抹黑的一种行为

浅谈戏曲艺术上的审美差异

矛盾的统一体——关于程砚秋艺术的话题

怎么看程派“五小程旦”之后的吕洋

看了电影《梅兰芳》只想谈谈《汾河湾》

荀(慧生)派是被误解最厉害的一个流派

对梅派艺术理解上的一些认知

我对张火丁去当老师的看法

春梦无痕乱弹聊戏
本公众号主要是我个人聊戏,聊京剧,聊艺术的一个平台,辅助转发其他人的文章做参考,大家共同研习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