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梅派经典《霸王别姬》谈什么才是正确的戏曲改革创新

文摘   文化   2024-11-19 07:01   河北  

京剧《霸王别姬》是梅兰芳和杨小楼两位大师在1921年合作编演的“大型新编古装历史剧”。1931年长城唱片公司为梅杨二位大家录制了全剧录音,我们今天欣赏这出戏的唱片,用精致的艺术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由于这出戏太受欢迎,而且唱腔脍炙人口,广为传唱,到现在仍然是京剧的经典剧目。

对于这出戏,梅先生在他的回忆有这样的描述:“‘崇林社’在吉祥茶园演到1921年下半年,我们就开始排演一出新编的戏《霸王别姬》。杨小楼先生1918年4月初与尚小云、高庆奎在桐馨社编演了《楚汉争》一到四本,他演霸王这个角色。我曾看过这出戏,是分两天演的。因为过场太多,一些敷衍故事的场子,占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就显得瘟了......民国十年的冬天,我们开始准备撒“单头本子”排演了,我们新编这出戏定名为《霸王别姬》,由齐如山写剧本初稿,是以明代沈采所编的《千金记》传奇为依据,另外也参考了《楚汉争》的本子。初稿拿出来时场子还是很多,分头二本两天演完。这出戏的初稿,仍有松散的毛病,后修改剧本一天演完。”

《霸王别姬》这出戏现在已成为京剧旦角的招牌戏,绝对的经典。但它并不是一出严格意义上的传统京剧骨子老戏,当时的年代它就是一出新编戏,它与传统京剧的服饰扮相有很大的不同,完全是梅兰芳独创出来的,但是却不脱离传统戏曲的审美范围,它归古装花衫(也是梅首创)。

这出戏梅独创了独具个性的而今天看来又十分传统的戏曲服饰(如意冠、鱼鳞甲等),其扮相既创新又不脱离传统,符合他“移步不换形”的戏改思想(其实梅兰芳在京剧旦角的扮相上贡献很大:改变清水大开脸的老扮相而改新法片子贴法,画眼线,改嘴上画三个红点而画满唇色,自然贴切)古装扮相有其区别于传统包大头多方面的不同,如头饰、后尾子、前片子等。梅在《霸王别姬》剧中的服饰也是改了多次的,其他的戏何尝不是呢?如《金山寺》的人物扮相。他剧中的人物造型既不脱离传统规矩和习惯,也有别于传统戏曲的方方面面,但却不感到别扭和突兀,这就是改革和发展。

梅先生受传统绘画影响而独创的这些新玩意,既符合大众审美又有别于先前的东西。其实在梅的手里这样改革的服饰,唱做念表又何止这一点,他如同一个高明的雕刻师,其剧目就是一座艺术品,经他精雕细刻更加完美。梅先生戏改的最大贡献,是他不破坏传统艺术而去努力修正完善它,这和今天混乱的戏改思想是相矛盾的。

《霸王别姬》这出戏编演之后几经改革完善修正,成为一出经典。这其中还有梅兰芳三改《霸王别姬》的故事,说的是改场次,改情节,改剑舞等,改完全是在不违背戏曲规律和大众审美的情况下的修改完善,我们现在能够看到30年代梅兰芳和金少山的舞台影像,那时候的剑舞就和今天的完全不一样,这也符合梅兰芳一贯提出的对戏曲“移步不换形”的主张。

为什么同为新编历史剧,《霸王别姬》能够成为经典,而现在的什么新编历史剧却编一出烂一出,演一出砸一出呢?这就是我下面要谈的问题,即一切违背国戏戏曲规律而进行的所谓改革都是胡扯,一切妄想用外部的噱头改革京剧的注定最后失败。有的人现在天天喊改革啊创新啊,在你没有对中国戏曲有个深入的了解之前,请您不要这样想当然的大言不惭地随口胡扯!齐如山怎么样,不比你们差吧,开始刚刚回国的时候,看见梅兰芳演《汾河湾》就想用西方的那套理论指导人家,后来怎么样,他临去台湾之前和梅兰芳的谈话,大家有时间不妨去看看,人家怎么说的。

其实梅兰芳在1949年11月3日天津《进步日报》上就详细谈过戏曲改革的方向,那篇文章的题目是:《“移步而不换形”梅兰芳谈旧剧改革》作者张颂甲。这篇文章梅先生重点谈了旧艺人改造和旧剧改革,以及如何编写新戏的问题。他认为:“时代变了,社会也变了,旧艺人需要改造是不成问题的,任何人不进步就一定会落伍。....自然,旧剧改革又岂是一桩轻而易举的事。不过在今天戏曲怎样让它来为人民服务,确实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他说:“我想京剧的思想改造和技术改革最好不必混为一谈,后者在原则上应该让它保留下来,而前者也要经过充分的和慎重的考虑,再行修改,才不会发生错误。因为京剧是一种古典艺术,有它几千年的传统,因此我们修改起来也就更加慎重,改要改得天衣无缝,让大家看不出一点痕迹来,不然的话,就一定会生硬,勉强,这样,它所得到的效果也就更小了。俗语说:“移步换形”,今天的戏剧改革工作却要做到“移步”而不“换形”。”,他说:“苏联艺术家西蒙诺夫对我说过,中国的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唱和舞合一,在外国是很少见的,因此京剧既是古装剧,它的形式就不要改得太多,尤其在技术上更是万万改不得的。”

梅先生对新编戏的态度是这样的:“编写新戏...在编写过程中第一步要搜集材料,这要在整个历史中撷取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精华。第二步要审查内容,就是要把所搜集的材料给它一个正确地批判,去掉它不健康的地方,发扬它的积极意义。第三步就是纯技术上的工作了,这是要一些所谓“内行”来做的,如故事的穿插和场面的编排等。以上三个步骤是需要大量的文学艺术工作者来先分工后合作的,只要能互相配合得好,我想一定能产生很多好的新戏的。”

纵观梅兰芳的这篇谈话,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意思:他赞成对旧戏改革;旧艺人进行改造,但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对旧艺人的思想改造和对旧戏的技术改革最好不必混为一谈。对旧戏的改革原则上遵循“移步”改革但“不换形”,就是不要动旧戏的根本,比如京剧艺术表演的形式和手段即四功五法。这其实就是梅先生说的“移步不换形”的那个“形”也就是他的根本。京剧的根本就在于它的程式化,虚拟化和综合化。

梅先生说:因为京剧是一种古典艺术,它有几千年的传统,因此我们修改起来也就更得慎重,改要改得天衣无缝,让大家看不出一点痕迹来,不然的话,就一定会生硬,勉强,这样,它所得到的效果也就更小了。俗语说:“移步换形”,今天的戏剧改革工作却要做到“移步而不换形”。尊重古典,尊重传统在不破坏传统精髓和根本的情况下去修改完善,才是戏曲改革的正确道路,这是梅先生这句话的要旨。

京剧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他有他一套有别于其他民族戏剧的独特的表演方式和个性特点,如果非要用别的民族,别的文化或其他艺术形式来改革中国戏曲,那最后的结果就是让中国戏曲走向没落,现在的情况不就是这样的吗?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留过几天洋,看过两天斯坦尼,就想当然的用西方那一套东西来进行所谓的改革中国戏。实际他们根本不了解中国戏曲的原理原因。

齐如山说过这样的话:“凡改良的戏,都是毁坏旧戏,因为他们都不懂国剧的原理,永远用话剧的眼光,来改旧戏,那不但不是改良,而且不是改,只是毁而已矣。.....万不可用话剧的眼光衡量国剧,凡话剧好的地方,在国剧中都要不得,国剧中好的地方,在话剧中也都要不得。”先贤的话犹在耳边,可有的人他根本就不听那套,他们其实还不清楚国戏的原理,还没弄懂,就肆意妄为,非要想当然地用他们那种想法来改革戏曲和京剧,弄出一些不伦不类的玩意。

国戏京剧,经过许多代艺人在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补充修正完善,许多经典剧目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流传至今,这其中很多艺术大师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汗水,所以,无论新编戏还是老戏都必须尊重它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才是发展的主旨和要求。梅先生在谈话中还谈到了新编戏最好找内行的问题,实际意思就是说,如果对中国京剧,中国戏曲的原理不了解,编成的东西肯定不是玩意儿,最后,戏迷讨厌,外行反感,就更别说流传下去了,就跟今天用巨资编的新编历史剧几乎全部失败的情况是一样的。

梅先生这些话是半个世纪前说的,但是到现在听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但是,当今的戏曲界根本就不把这些话当回事儿,搞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完全就是违背了中国戏曲的原理和根本,他们想当然地认为,那就是创新和前进,结果到头来全部都是以失败告终,事实摆在面前,还不能够令人反思反省吗?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春梦无痕乱弹聊戏
本公众号主要是我个人聊戏,聊京剧,聊艺术的一个平台,辅助转发其他人的文章做参考,大家共同研习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