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快乐】‖ 李素兴:过年,心灵的归途与情感的盛宴

文摘   文化   2025-01-28 08:05   河北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过年,这个在华夏民族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璀璨节日,宛如一颗永不熄灭的星辰,镶嵌在我们心灵的深处。它的光芒穿越时空的隧道,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能照亮我们归家的路途,温暖我们的心房。

      对于每一个华夏儿女来说,过年不仅仅是时间轴上的一个节点,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情感纽带,一种源自灵魂的文化认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听到中华儿女对过年的热切期盼,感受到那份对家、对亲情的深深眷恋。

      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每逢过年,心中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汹涌。我有一个同学定居在加拿大,他说:“在异国他乡,尽管身处繁华都市,周围是陌生的语言和文化,但过年的钟声总能在心中激起千层浪,激起对祖国,对家乡的殷殷思念。”这些身在异国游子,每逢佳节他们总会望着故乡的方向,想象着家乡张灯结彩的热闹景象,想念着母亲亲手包的饺子和父亲贴上的春联。腰缠万贯也好,囊中羞涩也罢,过年让他们暂时放下物质的包袱,回归到最纯粹的情感世界。因为在过年的舞台上,亲情和团圆才是永恒的主角,财富的多寡无法衡量内心的富足与温暖。

       过年,是一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它超越了仪式的范畴,成为一种心灵的契约。在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道菜肴都承载着家的味道和亲情的温暖。长辈们慈祥的目光,孩子们天真的笑容,兄弟姐妹们亲切的交谈,共同交织成一幅和谐美满的画面。这一刻,所有的疲惫和烦恼都被抛诸脑后,只有浓浓的亲情在空气中弥漫。大家分享着过去一年的酸甜苦辣,展望着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景,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恩和对未来的期许。

       过年,像一首深情的歌,吟唱着游子的心声。无论归途多么遥远,无论道路多么崎岖,都无法阻挡那颗归家的心。有的人驾车穿越千山万水,迎着晨曦和晚霞,只为早日投入家的怀抱;有的人挤上拥挤的火车,在颠簸中怀揣着对团圆的渴望;还有的人乘坐飞机,跨越万水千山犹记得前些年摩托车大军,在春节前冒着刺骨的寒风,不远千里奔波回家,只为在过年的时刻与亲人相拥。他们带着思念和牵挂,带着一年的收获和故事,义无反顾地踏上归家的路。因为他们知道,家中有等待他们的亲人,有温暖的灯火,有熟悉的味道。

     小时候,过年是我们最美好的期待。我们会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盼望着年的到来。那时候,过年意味着一身崭新的衣裳,意味着口袋里装满糖果和鞭炮,意味着可以尽情玩耍而不受约束。我们会在街头巷尾与小伙伴们嬉戏打闹,放着烟花,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那份由内而外的喜悦和满足,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照亮了我们幼小的心灵。每一个过年的记忆,都如同一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我们童年的宝盒里,成为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过年的意义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我们开始经历生活的风风雨雨,开始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压力。过年不再只是单纯的欢乐和享受,它也让我们反思过去一年的得失,思考未来的方向。我们会害怕时间的流逝,害怕面对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每当过年的脚步临近,那份对家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渴望总会战胜一切恐惧和犹豫。

      当我们踏入家门,看到那熟悉的笑容,听到那亲切的问候,所有的疲惫和忧虑都会瞬间消散。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回忆着往昔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的争吵和矛盾在此时都显得微不足道。过年让我们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家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亲情永远是我们最珍贵的宝藏。

      过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在忙碌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生活的真谛。而过年就像一个温馨的提醒,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回归到家庭的温暖中,重新找回那份失落的宁静和幸福。它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憩和滋养。

      在过年的氛围中,我们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传递着爱与关怀。长辈们给晚辈们讲述着家族的历史和传统,孩子们则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我们一起守岁,一起拜年,一起遵循着那些古老而美好的习俗,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一代又一代中延续和发展。

       如今,尽管时代在变迁,过年的形式可能会有所改变,但它所蕴含的核心价值永远不会褪色。无论是传统的拜年、贴春联,还是现代的网络祝福、线上团聚,过年始终是我们心中那份不变的牵挂和期待。它是我们与过去连接的桥梁,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动力源泉。

      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带着过年的喜悦和祝福,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用爱和希望去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让过年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温暖我们的人生旅程。

      因为,过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是我们永远的家园。

李素兴,大学学历,河北省高邑县人,1982年10月参军入伍,现工作于天津市武清区。散文、诗词爱好者;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诗词研究中心理事,中华当代文学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中国百家文化网注册文艺家,中国百家文化网诗词研习社副社长,中国诗人作家网签约诗人、中国诗人作家网终身会员。华人文学》杂志签约作家,《神州采玉》编委,《神州文艺》和《书香神州》签约作家(诗人)。曾在《中华诗词》《诗词世界》《华人文学》《中国散文家》《岭南文学季刊》《神州文学》《天津散文》《房地产政工研究》《天津物业》《天津日报》《河南日报》《今晚报》《天津工人报》《运河》《武清资讯》等刊物发表作品;曾在国家、部队、市、区文学期刊及网络平台发表诗词、诗歌、散文、纪实文章等作品。诗词、散文曾多次获奖。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沈晓东

编校:田光兰

  制作:周   璇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试运营津沽散文微刊每周二、五早上八点出刊,敬请关注分享。

3、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诚邀加入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贾旭老师手机(微信同号):13002298020


微刊编辑部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雷大毕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范忠民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


欢迎关注津沽散文


合作单位:晋泰轩

天津散文
天津散文•微刊为天津散文研究会的网络微刊,倡导抒写真情实感,讴歌美善人生,展示精良原创散文,力推优秀作品,开展作品研讨,促进创作交流。欢迎关注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