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四月芳菲俱向晚
天津 冯宝君
四季轮转,我们走过谷雨,一晃春深。
曾经的花满枝头,嫣红姹紫被葱茏成荫替代。春天的故事仿佛一夜融入泥土。花事渐被封存,绿肥红稀处,真的让人有了“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词人惆怅。
自古文人墨客便捕捉着每一季的离殇。无论是李白的酒,杜甫的愁,还是王维的一捧相思豆,无不演绎着对事物的伤怀。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春天就这么老了,岁月就这么厚了。我们活得虽然蝇苟,却感念着雨疏风骤、海棠花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恐怕只属于范仲淹老先生的夫子修为。红尘素人想做到不被草木枯荣所扰,想来是太不容易的了。
沿着那条熟悉的林荫小路前行,昔日的桃红李白早不知所踪。路边的小草儿,已由嫩绿转为葱绿。空地上的几簇野花,正承包着此时的风景,它们似乎毫不理会一季春深。朵朵摇曳生姿,向路人展示着天涯处处皆芳草的洒脱。不过相对之前的春风十里芳菲正盛,这点影响力着实微乎其微了。
最惹人惋惜的,是凉亭不远处的那棵桐花树。曾经满树的繁盛,如今一地落残。淡紫素雅被路人践踏的污泞狼藉,真是让人我见犹怜。以前每从这路过,我一直被她满树的烟紫色迷醉,花朵白中带紫,犹如小喇叭似的韵味独特,相比周边枝桠缀满的海棠,更欣赏这花的纤长淡朴。
此时,不由得想起那个弱柳扶风的葬花人。彼时的林妹妹“手提锦囊收艳骨,独倚花锄偷洒泪”。现如今时过境迁,恐怕不会有人会如此的闲情祭扫、悲天悯人了。纵有此心,伤春悲秋也仅限于一时情绪,拾锄葬花就未免太故作多情了。
落英入泥叶疏枝空。能抚慰人心的,便是看到了枝上的花褪残红、青杏初小。昨日芳菲今日成果,万物变迁注定无人能挡。一股惜春之情也只能瞬间释然……
四季不断叠更,人的认知也在提高。花开花落,大自然的规律使然,人们早已体悟了一季一时的禅意。
回望四月天,就不由得想起大才女林徽因。
民国的尘封往事里,永远留下了她的才华和美丽。人间的四月天,在她的妙笔下几度升华,最美四月天被人传颂至今。可我在桐花树下,思绪一度空白,还是有了四月芳菲俱向晚的落寞。
林大才女犹如空谷幽兰,注定为后人传唱不衰。可谓既撑得起锦衣华服,又担得了粗布麻衣,纵使俗世纷扰,心底却是波澜不惊。她不仅封神了四月天的绝美,也用自身修为告诫世人,姹紫嫣红光固然赏心悦目,却也抵不过四季流转,该开幕时总会开幕,该散场终要散场。我们的心灵可以栽种一株菩提,四季常青。
才女的文字如心灵鸡汤一碗,点醒温暖了无数人,我自不能例外,折服的照单全收。
四月春深一朝向晚,稍许低落后,还是暗示自己,一把年纪何必树下伤神,太过捕捉春残,纯属在自导自演意难平。暮春的一盏苍凉,只是让自己有了不再年轻的失落而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倘若落花自己都是释然的,何必兀自纠结不舒。花草如人,皆堪使命。繁花草木的枯荣,本就是一季一景的草芥轮回。
想来人生也如四季,四季更影射着每个人的少壮中老。每一季都蕴含一个段落的宿命安排。那就春赏花,夏避暑,秋捡果,冬藏雪。沿着自己的生命轨迹随遇而安,倚着岁月的门楣,我们终将学会与命运握手交融。
四月末,芳菲向晚,但不是尽头,只是渡口。浅夏赶来,五月候场,倒不如心淡安然,风来听风,花落拾趣,听雨高眠。嗅一抹花香,许岁月叠换;盈一捻绿意,签流年素简……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沈晓东
编校:田光兰
制作:周 璇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试运营津沽散文微刊每周二、五早上八点出刊,敬请关注分享。
3、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诚邀加入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贾旭老师手机(微信同号):13002298020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王小平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霞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微刊
欢迎关注津沽散文
合作单位:晋泰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