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海宁:老伴的唠叨

文摘   文化   2025-01-27 08:03   天津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老伴的唠叨

        安徽   王海宁       

       

      年纪越大话越多,年纪越大嘴越碎,说的一点没错。我七十有五,老伴小我5岁,也迈进古稀之年。我发现这些年她的话越来越多,整天唠唠叨叨,就像有只蜜蜂在你耳边嗡嗡嗡响个不停,挥手不去,喝斥不停,着实烦人。

      年轻时她可真不是这样。那时她身材修长苗条,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温文尔雅话不多。加上在学校工作,轻声细语,浑身上下洋溢着知性美。结婚后虽然不是对我言听计从,夫唱妇随,却也很少反驳争论。与我意见不同时只是温和地劝说。有了孩子后小矛盾多了些,如何管孩子她有不同看法。儿子小时,我三天两头外出采访,顾不上家里这些事,索性不管由她去。儿子大了,上高中上大学,考硕士读博士。我以为我主意多些,所以在大事上多有决断。她基本认同我的意见,有商量的问题一旦我拿定主意,她也不轻易反对。在经济上也是我当家,虽然我平时很节省,可买起大件毫不手软。上世纪80年代并不富裕,我拿出全部家当买千元四喇叭录音机她也随我折腾。后来买彩电、买冰箱,买汽车、买房,均是我说了算。那时,天是蓝的,水是甜的,空气是香的,舒心顺气,那个自在那个滋润!

      现在可好,那个不轻易开口的她不见了。打早上睁开眼睛,耳边尽是她在絮絮叨叨。想睡个懒觉,她催个不停:起来了起来了,早睡早起身体好。早饭后刚想去书房开电脑,她又在说:去湖边走走,多走更健康。我不想动,她就不停地唠叨,最后硬拉着也要出门走路。气得我吹胡子瞪眼着实不爽。

      我喜食鸡珍鸭肫,尤喜卤制的。她又在唠叨,少吃动物内脏,对心脏不好。每次买每次唠叨,说得多了我吃的就少了。她劝我多吃鱼,说魚比鸡肫好。这把年纪了,图点口舌之欲还受限制,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有高血压,每天尽听她唠叨:药吃了没有? 别忘了吃药。一旦我皱起眉头嫌烦,她便瞪眼:这么大人了,吃药还要人盯着,就不能省点事吗。你看看,多年的慢性病了,忘个几次吃药有什么大不了,犯不着这样较真吧。

      我最烦开车时她唠叨,向左向右走哪条道她也要指挥。耳边不净,气得我大吼:市里的路我不比你熟,用你指挥。她安静了几分钟又唠叨了:开慢点开慢点。我直咬牙,三十多年老司机了,开快开慢我心里没数?

      难道真是应了人老话多的怪圈,有点不习惯她的唠叨。吃饭穿衣要唠叨,看病吃药要唠叨,平板手机看多了要唠叨,和老朋友打个麻将也要唠叨:你一坐一整天,吃得消吗,就不能少玩会。没自由了,那个悲惨。儿子工作在外地,家中就我们老两口,整天还要忍受老伴的唠叨,我仰天长叹,烦不烦呀。

      去年我俩去上海儿子家,一是看看儿子,二是想孙女了。儿子在上海安家,就职上海高校,媳妇在公司做会计。大孙女8岁上小学,小孙女不到4岁上幼儿园。没过几天,老伴又开启了唠叨3D模式什么事都要说上几句。儿子媳妇缩着脑袋当鸵鸟,就是不接话。儿子有胆结石,预约了医院微创手术,因为忙耽误了两次。老伴不乐意了,指责儿子不把身体当回事。上午讲三次,下午又三次,翻来覆去再三次。把儿子说急了,发生了小小口角。这下惹恼了老伴,干脆回家了。我知道老伴在上海只能住一个月,老家还有90多岁的父母要她照顾。她这是自找台阶,我暗自发笑,看破不说破。

      老伴回家了,我独自扮演爷爷阿姨角色。早上送孙女上学,下午接放学的孙女。然后准备全家人晚饭。白天儿子和媳妇上班,孙女上学,家里只有我自己一个人,这下可是彻底清静了。除了上网看看新闻看看网文还真没什么事。一旦放松下来怎么觉得不是个味,空空荡荡的房间寂静无声……恍然大悟,原来是少了老伴的唠叨声。

      老伴的唠叨声或高或低,或急或慢,以往是厌烦,现在是怀念。少了老伴的唠叨,生活就如同没有放盐的炒菜,淡而无味。有人知你冷,有人知你热,有人关心你上楼别摔跤,有人提醒你洗澡要防滑,那是五十年的相濡以沫。老伴老伴,老来有伴,如同彼此的依靠。猛然醒悟,有人对你唠叨说明还有人在乎你。当连唠叨声都没了的时候就该你出局了。

      又一次感觉微信是个好玩意,每天晚上打开视频聊天,又可以听到老伴的唠叨,30分钟、40分钟,微信聊天方便得很。我常把儿子和孙女拉来听她的唠叨。儿子还好,能强忍着听上。孙女可不买账,要玩手机玩iPad,听上几句就挥手:奶奶,拜拜!。视频里的老伴无可奈何,我强忍住笑,继续和她扯。老伴东一句西一句说地尽性,应该这样,不该那样,条条框框,规矩多多。我装作听得津津有味,再也没像以前那样打断她的话头。人老了心思也淡了,大概老伴也没发现我这个明显的变化。

      我算活明白了,老伴的唠叨是家庭,是生活,更是幸福。耳边有人唠叨是你的幸运,哪天,你听不见唠叨,那是清静了,是彻底清静了。你的世界没了唠叨声,没有了那个愿意对你唠叨的人,也就没有了你。那是你承受不起的切肤之痛。

      我关闭微信聊天界面,耳边还回味着老伴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唠叨声。此刻,觉得老伴闲言碎语的唠叨声声,其实也有着旋律般的抑扬顿挫,仿佛听出了音乐的美妙。

       珍惜吧,老伴的唠叨。










王海宁,退休记者,主任编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沈晓东

编校:韩佩瑄

 制作:吴金程 




温馨提示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诚邀加入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贾旭老师手机(微信同号):13002298020


微刊编辑部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王小平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霞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微刊


欢迎关注津沽散文


合作单位:晋泰轩


天津散文
天津散文•微刊为天津散文研究会的网络微刊,倡导抒写真情实感,讴歌美善人生,展示精良原创散文,力推优秀作品,开展作品研讨,促进创作交流。欢迎关注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