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人生下半场”也应该该节俭
天津 谢克福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认为,“人生下半场”也应该节俭。
我生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我家8口人。人多吃粮食就多,有的年头都不够吃的。有一年秋天,我不到10岁,地里玉米还没有收获,家里剩余的粮食就快不够吃的了。我大哥看着装玉米的麻袋发呆,然后用手提起麻袋,估摸一下有多重。看着麻袋瘪得都到底了,大哥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地说:“这点粮食吃不到秋后,就得断顿了。”听大哥这么一说,我也跟着发愁。大哥跟全家人说:“咱家就剩这点玉米粒了,大伙还得节俭过日子,能省一口是一口,一定不要浪费粮食,再打点野菜,也要把日子挺过去,等到秋后玉米打下来。”妈妈带着我去盐碱地里地打荒碱菜(中药名“碱蓬草”),回家把荒碱菜用开水焯一下,用手攥成团子蒸一大锅,当菜饽饽吃;我和哥哥下地打野菜——老鸽筋(中药名“老鹳草”),回家把老鸽筋放在玉米面里蒸玉米菜饽饽吃。就这样节俭过日子,总算熬过了秋后,新玉米下来了。
我16岁上高中时,家里就给10块钱住校生活费,我舍不得花,省吃俭用。每天吃两顿玉米面窝头、咸菜、面粥,中餐吃馒头、白菜,极少吃肉,从来没吃过鸡蛋。即使这样,我连窝头都舍不得吃饱了,吃馒头更舍不得了。参加工作以后,我才体会到吃一顿饱饭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我从来没有浪费一粒粮食、没有浪费一张办公用纸,始终坚持勤检持家、勤俭办公。我女儿小时候就经常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经常跟孩子讲:“不要浪费一粒粮食,奢侈浪费是最大的犯罪,人要一辈子节俭,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永远不能丢。”
谢克福,天津武清人,20岁至26岁在乡镇政府从事广播新闻报道工作。爱好新闻写作,多篇作品在《天津日报(农村版)》《河北科技日报》、天津广播电台等省级报刊电台发表,比如:《妻子回来了——记天津市武清县上马台乡大康庄村张继海、任凤琴夫妻因婚姻风波,团圆后共同致富的事迹》等在《天津日报(农村版)》发表、《天津武清上马台乡试种甜高粱成功》等在《河北科技日报》发表、《刘老汉理家有方——记天津市级五好家庭刘贺俊事迹》等在天津广播电台播出。初学文学写作。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沈晓东
编校:田光兰
制作:周 璇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试运营津沽散文微刊每周二、五早上八点出刊,敬请关注分享。
3、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诚邀加入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贾旭老师手机(微信同号):13002298020
微刊编辑部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王小平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霞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
欢迎关注津沽散文
合作单位:晋泰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