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国勇:娘

文摘   文化   2025-01-24 13:37   河北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河南  王国勇   

      

      同事的娘,我也叫娘。为啥?还不是住得近,关系好,娘具备了娘的特质。没事了,过去坐坐,娘总是问这问那,除了关心还是关心,关怀备至。不是亲娘,胜似亲娘。

      我与同事,都在基层政府工作,干的事情都一样。娘经常嘱咐,好好干,把群众的事情办好。遵循娘的教导,我们都尽职尽责,把工作干得滴汤不漏、恰到好处,群众很满意。

      每天,我们都日不错影地上班去了,妻怕娘孤独,就去找娘叙话。娘站得高,看得远,拍话(方言,聊天)一套一套的。可能你不知道,叔生前任天津某中学校长,娘早年随叔乔居天津。大都市的人,眼光开阔,思路清晰,高瞻远瞩。妻去了,与娘拍得很投机,孩子教育,油盐酱醋,家长里短,儿女情长,无所不及。妻有个特点,很善谈,乐于跟年长者交流,化解他们心中的郁结。有道是,家不和,外人戳。有的人,长舌妇,爱挑事,两头戳,婆媳反目。妻不会,她想叫每一个家庭都好,和和睦睦,笑脸相伴。她与老者一席话,能使老人们心情愉悦,增强生活的自信。娘看好妻,妻尊重娘,彼此关系甚密。

      同事是个孝子。政府工作主要是与百姓们打交道,每天下村忙碌,尽早尽晚,他都要赶回来,因为家中有个老娘。娘见到儿子,心里宽敞,脸上亮堂。同事是个独子,姐妹们早嫁人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娘腿脚利索时,居天津,老境了,行动不便,回来陪在儿子身边。儿子是娘的天,目送儿上班,目迎儿归来。儿子好,家才好。

      偶尔,我与同事郊外散步,挠竹竿过城门——直来直去,从不拐弯、逗留、闲坐,因为他惦记着娘。多少次,我羡慕道,几十几的人了,还能有个娘,进门叫一声,幸福极了。

      而我的亲娘,60岁就过世了。娘的一生,是与病魔抗争的一生。肝病,肺气肿,气管炎,百病缠身。那年,娘犯病,难受得死去活来,我把在外的姐、妹、弟们都通知回来,置办了老屋老衣,准备着后事。忽然,我想起了研究周易多年的朋友,朋友根据娘的生辰八字,起了卦,说没事,还能活一年,明年五月下半月,不妙。我匆匆回家去,娘在院里坐着,健康人一般。看着老屋老衣,娘并不介意,说,好啊,压灾。之后,姐妹兄弟们都走了,忙自己的事去了,也忘了朋友的话。翌年,农历五月二十六,刚麦收,娘走了。这时,忽然想起先生的推测,追悔莫及啊。同事听了我的叙述,不住地唏嘘。

      前年,娘走了。同事电我,我第一时间赶过去。他站在门前,硬咽道,我没娘了!人活百年,终有一别。百岁老人,驾鹤西去,属于寿终正寝,高兴才对。同事说,理倒是这个理儿,关键是从此见不到娘了。

      娘有三个闺女,个个都优秀。或经商当老板,或土里刨金当地主,或官至处级领导干部。平日里,娘闭口不谈,从来不在外人面前炫耀女儿们的事。按老人家的话说,叫,人各有志。有事情做,比什么都强。女儿们也很低调,认准的路子,脚踏实地朝前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几日前,与同事闲聊,他说奶奶过世时90岁,娘94岁。虽,都是高寿,可阴阳两隔了,实在是想念啊。

      他这样说话,我的心里也阵阵痛楚。娘在,真好!

王国勇,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北省文研会员,在各类媒体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沈晓东

编校:田光兰

  制作:周   璇  



温馨提示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试运营津沽散文微刊每周二、五早上八点出刊,敬请关注分享。

3、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诚邀加入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贾旭老师手机(微信同号):13002298020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王小平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霞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微刊



欢迎关注津沽散文


合作单位:晋泰轩

天津散文
天津散文•微刊为天津散文研究会的网络微刊,倡导抒写真情实感,讴歌美善人生,展示精良原创散文,力推优秀作品,开展作品研讨,促进创作交流。欢迎关注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