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我的咳嗽我来治
山西 康信明
人吃五谷杂粮,谁的身体都会有点毛病,尤其是上了岁数的人。在我诸多的小病小灾中,我感觉,最难治疗的是咳嗽。
每到秋冬季节,天气转凉,咳嗽就会如约而至,甚至气温稍有点下降,喉咙就开始不利索,忍不住就要咳几声,灵敏度不亚于天气预报。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叙述过我治疗咳嗽的经历,不论中医、西医,还是专家、小诊所,我都让看过。他们有的给你开点咳嗽药、抗生素;有的开点西药或中成药丸;中医则抓几副药,但无一例外,效果都是短期的,即便是倡导治本的中医也是如此,吃时减轻,过后如故,都不去根,我总不能整天泡在药罐子里吧?
痛定思痛,才想到要自己钻研摸索。我的设想是找出一种一劳永逸的治疗办法,去根是最好的,即便不行,也要找到一种吃起来方便省事的药(不用熬中药,不用经常换药),一吃就灵,多好。
网上不乏各种寻医问药的,我经常留意观看,将案例和医生的解答与自己的病症结合起来思考,久而久之,也有了一些治疗的心得体会。
我的咳嗽属于寒咳,季节转凉,天变,刮风,只要气温明显下降,就会诱发,咽痒伴随着痰多,痰液属于白稀痰(泡沫样)或者是白粘痰,有时像果冻样,中医认为,白痰属寒象。
多年来,我治疗的重点,基本上是围绕升阳健脾驱寒祛痰止咳进行的。认为痰多而咳,就重点祛痰;认为喉咙干痒而咳,就重点考虑支气管和肺部病症;认为体内有寒,就重点驱寒等等。
去年冬末,通过试吃和比较,我终于摸索出了一种驱寒治咳嗽的药物,那就是附子理中丸,基本上达到了一吃就止咳的效果,让我欣喜异常,自认为找到了一种治本的措施,但我还是谦虚了一下,留了一个尾巴,说要等到来年进行再验证。
今年秋天来临后,该来的咳嗽一直没来,正暗自庆幸呢,没想到,一个多月后,突然感觉不妙,咳嗽又开始了。好在我成竹在胸,再次祭出法宝,启用早已备好的附子理中丸。三四天后,咳嗽竟然不见好转,法宝似乎失灵,我又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中。
这时的我,有些厌恶和痛恨这种疾病了,并且有了赌气的心理,梦想着用一种猛招绝招,狠狠治它一下。
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症状,总体来看,自己并不完全属于体寒的人,只不过中下焦比较寒,腰凉腿凉肚凉,平时即便刚刚吃过饭,肚子摸上去也是凉凉的。与此同时,我又是属于火旺的人,手脚和胸口、头部,经常感觉很热,上火是常有的事。这就是中医所讲的典型的上热下寒症。
既然驱寒不管用,敢不敢从相反的方向入手呢?这个当然要冒一定的风险,药用反了,非但不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但厌恶病症出奇兵拿狠招的心理占了上风,心想反正也经常上火的,不舒服时,不也要吃下火药吗?
正好有一天,在自家桌子上看到一盒家人未吃完的药,叫清肺抑火片。想到自己平时也有肺热的症状,比如说胸口发热,喉咙肿痛等,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服了四片,就当做实验吧,我心想。
几个小时后,反作用非但没有出现,反而觉得胸口清爽了许多,咳嗽也没发作,这让我有点大喜过望。透过现象,我看到了本质,说明下火这个思路,也许是对的。
对于此次试吃成功,我冷静了许多,对咳嗽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提高: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引起咳嗽的原因,不会是单一的,脾胃虚寒、肺热肺燥、上焦火都可能引发。我也不再指望用一种药解决所有,因为任何药物都不能一直吃,随着服药后身体的改善,症状也会改变,这时就应该果断停用旧药。就像前几年,我曾经一口生冷也不敢吃,吃完就咳嗽,经过几年的调理,到现在,即使是在冬天的晚上,临睡前我都敢用凉水拍脑袋,甚至洗脑袋,有时还会吃一两片梨,用以润喉。
“身体平衡才是健康的标志,维护平衡才能解决病症,‘保养身体’的意义就在于维护这种平衡”,这是我新近悟出的观点。之所以出现秋冬到点咳嗽的现象,除了气温下降的因素,还因为秋天秋高气爽,连同冬季都存在降水少天干物燥的现象,又凉又燥,也许就是导致咳嗽的主因。本着这种理念,今年冬天,我改变了对付咳嗽的办法。如果因天气明显转凉、身体发冷而咳就吃附子理中丸;如果喉咙肿痛,耳朵烧,脸热,头发蒙,缺乏睡意就吃黄连上清片,不要吃太多,我的经验是,晚上临睡前吃一片,整个晚上不仅不会咳嗽,而且睡得很踏实;如果胸口热,喉咙发干发痒,上半身感觉热烘烘的,就吃清肺抑火片;如果手脚和头热,就吃知柏地黄丸;如果火的症状不明显,仍然有咳嗽倾向时,就服用镇肝息风汤,这是我在网上搜索到的,这种药比较小众特殊,药店里面买不到,得从网上买。功效是镇肝阳、熄肝风,滋阴潜阳,主要治疗肝肾阴亏所引起的肝阳上亢。我的上焦火也可能是由肝阳上亢引起的,因为肝阳上亢可造成人体气血逆乱,表现为头晕、目眩、眼睛发胀,有时候会耳鸣、耳聋,这些都与我的病症相吻合。肝还有疏泄功能,对全身气机的疏通畅达起着关键作用,人体的气运行于全身,推动着血液、精液等的运行以及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肝还可以促进脾胃运化,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而这又可以减少痰的生成。可以说,吃这种药也算治本之法。以上几种,并不限于单用,有时也可联合使用。
就这样,我每天都在跟咳嗽斗智斗勇,每天都在分析和判断,今天又是哪种火或者寒占了上风?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我惊讶地发现,咳嗽停了!我不敢说根治了,最起码是很少甚至不咳了。过去痰很多,几年来从天天有,已经治疗到了隔几天有,而今年则更进一步,似有似无,或者很少出现。神奇之处在于,本年我并未吃过专门的祛痰药,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平衡论。
火还是经常有,但只要降得好,睡眠特别有质量,甚至一觉能睡到大天亮。降火后,头不再发热了,秋冬出门也不再将带帽子的衣服作为必备衣物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敢在大冬天的深夜用凉水湿头,却害怕外面的风吹,其中的道理就好比:烧红的铁棒,风一吹,冷热对比强烈,当然受不了;如果是一根冷铁棒,反而寒热不侵。降火也是在滋阴,不让火把阴液烧干,变相地让湿润濡养了呼吸道,喉咙不再因干涩而痒、而咳,这是我的理解。
从寒热燥入手治咳嗽,我似乎又找到了一条治疗自己咳嗽的有效途径。我曾在心里面自嘲,有限的一点聪明才智,全用在自己给自己治病上了。在看病的过程中,曾经有一位医生通过交谈,想收我为徒,说我的悟性高。但我嫌麻烦,虽说有点心得,但距离治疗别人的病,还有太漫长的路要走。而治疗自己就省事多了,治好治坏,都没有人怪罪。还是集中精力治自己的病,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吧!
康信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山西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网实力诗人榜诗人。有诗作发表于《诗潮》《诗探索》《延河》《辽河》《百花》《奔流》等,所著书籍《通向成功的N个细节》《机遇可遇更可求》《撩开人性的面纱》《相爱容易相处难》,被美国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等收藏,远销澳大利亚。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沈晓东
编校:韩佩瑄
制作:吴金程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试运营津沽散文微刊每周二、五早上八点出刊,敬请关注分享。
3、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诚邀加入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贾旭老师手机(微信同号):13002298020
微刊编辑部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王小平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霞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微刊
欢迎关注津沽散文
合作单位:晋泰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