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海宁:雨

文摘   文化   2025-01-20 08:01   天津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安徽   王海宁       

       

      下雨是自然界最正常不过的事,可是我对雨有种很复杂的情绪。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从骨子里来说就厌恶就排斥,下意识里总是讨厌下雨。

       这种厌恶也许是从小时候养成的。那时家是在一个小巷子里。巷子有条路很窄,只够两辆自行车交会。通过这条路可以走到市里最大最长的长江路。巷里小路路面不是石板铺成,更不是柏油和水泥路。土路面上撒点煤渣,但逢下雨立刻变得泥泞不堪。还有些小水坑只好扔些砖头垫脚勉强行走。上世纪50年代大都穿布鞋,没见过运动鞋还有旅游鞋。下雨了,只好换上雨鞋。那是橡胶做的,有船型有半高筒,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虽然有雨鞋还是一走一脚泥,溅到裤腿上泥点斑斑。所以自然而然不喜欢下雨,还是晴天爽。

       感觉到下雨误事,那还要追溯到1966年。那年流行大串联,去了北京、上海,还有西安、郑州。在湖北武汉恰巧遇上了下大雨。我们住在一个街道接待站,瓢泼大雨下了整整七天,也把我们困住七天动不了窝。每天无所事事,只好吃了睡,睡醒了吃。外面是大雨滂沱,屋里是长吁短叹一筹莫展。天一放晴,我们赶紧收拾收拾哪儿也不想去了,只想早点回家。

      印象很深的还有1972年的一次下雨。那年我在部队当兵,住在一个小山沟里。周末,几十里路外的机关俱乐部派电影队下来放电影。小广场上搭起了露天银幕,下面是席地而坐整整齐齐的连队战士方块,四周是闻讯赶来的驻地村民。男女老少父老乡亲可比当兵的多了去了,熙熙攘攘把小广场挤得个满满当当。放的电影是黑白片《南征北战》,虽然翻来覆去就那么几部电影,战士们和村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不料正放到一半,突然下起了大雨。一时间人群乱作一团,指导员大声喊部队不动,让村民们先走。老百姓走完后,我们顶着大雨急忙赶回营房,个个淋成落汤鸡。我也够倒霉,别人没事,我受凉发烧40度,折腾了好几天,心里更是把这场雨骂翻了天。

      虽然不喜欢下雨,其实也明白谁也当不了老天爷的家。刮风下雨,冰雹大雪,总要老老实实承受。况且有阳光也要有雨露,万物生长靠太阳也要靠下雨。倘若不下雨,湖会见底,河会断流,人类和自然界的动物将无法生存,植物没有水分补充也会灭绝。尽管不喜欢,也知道下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有句谚语春雨如油,尤其在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和华北地区,春天常常出现“十年九春旱”,春天的雨水更是难能可贵。

      在诗人和作家的眼里,下雨又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我喜欢文学,读过不少下雨的作品。唐代诗人杜甫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人杜牧更有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孟浩然的诗家喻户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也有女人写的,宋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描写下雨的诗词和文章比比皆是。在文人眼中下雨是浪漫是情怀,下雨能抒发无尽的遐想,雨中充斥着绵绵不断的思绪。我排斥下雨,不想换鞋,不想拿雨伞,雨天开车视线不良,雨天出门麻烦多多。挡不住有人偏爱下雨,君不见,蒙蒙细雨中有人漫步雨中,毫不在意雨水打湿秀发、流在脸颊,尽情享受雨水的滋润。

      我真实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排斥雨,一方面知道雨的重要,有时也能感觉雨的欢乐。八十年代初我去黄山拍电视音乐片,有首女生独唱《雨濛濛》。拍摄那天雾雨如期而至。不知不觉中,丝丝细雨,淡淡云烟,让一切都融入朦胧之中。此时歌声响起:“雨濛濛,洒满天,又像雾,又像烟,树儿隐,山儿掩,七十二峰看不见,遮住你那美丽的脸……”歌声混着细雨,此情此景,直让人心旷神怡,情难自已。拍摄完时天色已暗,细雨绵绵仍在继续。下山台阶上我与演唱歌手并肩前行。细雨顺着她的长发流淌,脸上却是幸福的微笑。往日早已互有好感,今天在雨中靠得更近,雨丝如情丝,拉近了我们的心灵,雨中突如其来的是无尽的爱慕、依恋和情素。

      人的情感说不清道不明,有时就是那么地奇怪。我们明明不喜欢一些东西,可就是无奈于它的存在。大千世界,很多事情不是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你喜,它在。你不喜,它也在。我们小时候会有很多理想,长大了不管实现没实现,山河依旧在。社会变了,我们也变了,不管变成何样,回首往事让你唏嘘不已。几十年走过,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是是非非错错对对,完全淹没在追忆中。有多少昔日的辉煌,又有多少刻骨铭心的后悔,谁也无法重走人生路。自己走的路自己认,自己酿的苦酒自己饮。往事如烟随风飘逝,你的来过,你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来说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高高在上的神和皇帝如何?卑微低贱的叫花乞丐又如何?活着还有个高低贵贱,死了还不都是黄土一抷。天堂与地狱只是人们的幻想编造,真实世界,大家都是茫茫宇宙中的灰尘。你能分清哪粒是皇帝的灰尘,哪粒是乞丐的灰尘?

      我不喜欢雨,影响不了千百年来雨自顾自地下着。老天爷高兴了给你场和风细雨。惹怒了他老人家可不是件妙事,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让你尝尝老天的惩罚。去年暴雨成灾,湖南安徽辽宁等地洪涝损失惨重,历历在目。自然法则就是如此残酷,社会法则也不容质疑。你喜欢或不喜欢,只能老老实实地遵守,比如所有开车人诟病的汽车报废制度。到期报废,不想报废,你就六个月审一次吧,烦不死你。我家的车花了小三十万,平日只是太太上下班开开,开了13年只3万公里里程。车况很新,除了火花塞、轮胎,没换过什么零件。想到两年后报废一钱不值,忍痛卖了三万元换车。你不满意又能如何,人家定的制度就在那儿,不服你也得忍着。据说有可能要变变报废规则,不过只是传言,要想变不知要到猴年马月。

       夜深了,又下雨了。起初只是小雨,渐渐风起,雨越来越大,风吹雨水打在窗户玻璃上沙沙响。阳光屋玻璃接缝的胶年久老化,雨水渗透滴滴答答滴在阳台,赶紧找盆接水。什么东西都会老,人会老,家用电器会老化,房屋也会老化,到头来一切都会灰飞烟灭,雨声中仿佛听到雨的嘲笑。 

       雨还在下,不停地下……









王海宁,退休记者,主任编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沈晓东

编校:韩佩瑄

 制作:吴金程 




温馨提示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诚邀加入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贾旭老师手机(微信同号):13002298020


微刊编辑部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王小平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霞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微刊


欢迎关注津沽散文


合作单位:晋泰轩


天津散文
天津散文•微刊为天津散文研究会的网络微刊,倡导抒写真情实感,讴歌美善人生,展示精良原创散文,力推优秀作品,开展作品研讨,促进创作交流。欢迎关注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