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赵玉文:跋山涉水去西柏坡

文摘   文化   2025-01-20 08:01   天津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跋山涉水去西柏坡 

    河北  赵玉文

                          

      去西柏坡参观,多少次了我记不清,圣地嘛!不能像去旅游区看热闹看风景那么单纯简单,革命历程新中国的诞生,即使看上一百遍一千遍,也很难体会到其中的艰辛每次看到大决战模拟场面,总是无限感慨,我几乎变成一个呆子,站半个小时痴痴不动,进入深深遐想。在故居看到伟人穿过的破旧衣服,想起他曾在低矮的土房里指挥千军万马,让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创造了人类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使我每次都发出由衷感叹:伟人,盘古至今有谁能比?而这些且不是我现在要说的主要内容,我把记忆模式打开,点击第一次去西柏坡,虽然过去半个世纪,恍若昨天,历历在目。这不是我的记性好,经过的事颇多,很难都能说得清清楚楚,唯有去西柏坡例外,那年正上初中。

      那时我很瘦,现在人很难想象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体重不过35公斤,腿细得像一根擀面杖,夏天不敢穿裤衩出门我个子并不低,一米七一,按身高体重标准计算,我应该63.7公斤,竟然亏了25公斤。话又说回来,那个时代,学生胖的不多,大部分都亏斤我班有一个同学比我还少5斤,活像一只猴子,那时没有减肥一词。

      在那之前,我没出过远门,最远到过矿市街,离家20里,也是学校组织,去阶级教育展览馆参观,回来后老师让写作文——《和裴煤眼比童年》裴煤眼7岁下煤窑,吃尽苦头,一年不见日头题材很好,却不会写,胡诌八扯一通。

      那个春天上午,班主任张录昌在课堂上宣布要去西柏坡参观,我当时的心情不知用什么词去形容我上一年级第一课学的是“毛主席万岁”,我胸前过毛主席像,戴过纪念章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我父亲母亲天天都在学习毛主席语录,我虽然没见过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名字早已深深刻在我心里,能看看老人家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也是无比荣幸。同学们的心情和我一样,像抓了五百万大奖,欢呼雀跃呐喊,有的学生拍起桌子。记得张老师问学生,一百多里路程要步行,大家能不能吃苦?这要是放在现在,10里路都没人应承,可当时没一人肯说不字彦彦刚好上体育课崴了脚,老师问他,你的脚可以吗?不行就在家休息。彦彦立马站起来说:“老师我行,不信你看。”说着他教室里走起来。由于用力过猛,没走到台前就趴在桌上呲牙咧嘴,被老师劝退。

      事有不顺,正当我们排队要出发,被一位村干部拦住,理由是去西柏坡要过岗南水库,坐船危险,一旦船翻,学生们就丢了性命,谁负这个责任?老师和这位干部交涉半天,也没被允许,参观的事就此泡汤。同学们气愤到极点,用各种解气话骂这位干部,有人甚至把十八辈祖宗都翻了出来。

      过了些日子,老师又通知去西柏坡,说和村干部协商好了。村干部的权力真大啊!

      我背了一个用劳动布边角拼对的书包,里边装着母亲前一天给烙好的狗舌头属烙饼类)。因食油短缺,只是将面粉掺上苏打,擀成狗舌头样,上火一煎鼓囊囊的。虽不见油水,吃着也挺香,管够路上吃。出发前,尤其不忘带日记本和笔,以便做好记录,回来准备写作文。

      去西柏坡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大马路,途经小寨、康庄、白塔坡、回舍、温塘,到终点路远平坦好走另一条是小路,老百姓称驾山走,过小寨、八里沟、不开、马中、温塘,到终点,路近难走老师为我们选择了小路,虽然难走,却比大路近30我们都是山里的孩子,从小爬山割草,一走几十里,大半天才回家渴了搜寻雨水石坑,趴下喝两口,羊臊味随即入鼻,家里人也不担心,他们都曾经历至于安全问题,父母每天嘱咐学校下达任务不干不行,家里没闲钱顶账,学校对安全方面也只是说说而已,即使发生意外,也不可能负什么责任,没有这方面约定,几十年了都是这样……我们一个个到了山上像一只只岩羊,攀岩过峰灵得很,因之走小路去西柏坡不是问题。 

      小寨村大路与小路分岔处,我们开始左拐向西,到八里沟村是不是八里不得而知闪过村庄便是山口,沟愈来愈窄,两山对应左拐右弯,把河滩整得弯弯曲沙路躺在河滩边上,一段窄一段,路面裸露的石头磨得光亮开阔处,几块梯田,石堾错落有致纵横自然,乱石垒成的护堾像一道道护身符,将一片片麦苗稳稳托起,接受着雨露与阳光,像一块块绿色地毯。转过弯,一片油菜花突然闪出,把沟底照得鲜亮菜花上蝴蝶飞舞,弹出一股股芳香,博得女同学不住啧啧赞美路边不时有大口井出现,井深二三米,清澈见底,井岸有木架挑杆,备旱时汲水浇地,这些装置只有在山里村庄可见。我感觉两只脚像踩着琴键,随着景致的变化弹奏出不同旋律,旅途过程充满节奏感转瞬间来到八里沟村,一溜陡坡伸向村里,与大路形成巨大落差几家房屋散落路边,赭石色的石墙石堾透露着村庄的质朴与古老村中只有50来户,200余人村虽小,却有剧团,能演很多剧目,正月串村演出。他们在我村唱过《智取威虎山》,听说家家户户都参与,有的甚至一家中,有两三人参加演出,真难想象。

      离开村落,便开始爬坡,方向转北,山坡植被开始松散,红褐色、深绿色、黑褐色,像碎的调色板,山上草木葱茏,柳叶浅浅,昆虫涌动,鸟声啾啾在一簇簇谢去的桃花侧畔,满山槐花让人垂涎这个季节,槐花是人们最喜欢的天然菜,无论生吃或蒸干粮再或焖枯蕾味道极好。所以,这里便成了外村人光顾的免费“采摘园”,自然我村人也来八里沟人十分友善,或是献出高杆勾镰,或是上树帮忙,就像一家人。

      山势越来越高,路越显陡峭由于怀揣信念,即使满头大汗,没感觉半点累这时女同学就显得吃力,有的渐渐落在后面,一班之长的我需负责催促那个曾经崴了脚的彦彦这几天也恢复痊愈,开始念起那位村干部好来,一路上数他话多;同时,他又奚落女同学,谁走不动了让我们班长背,班长有力气。女同学回击道:“你的脚应该再崴一次。”

      一阵攀爬来到崖口,亦是井陉与平山交界鸟瞰前方,深沟去远,山腰上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像一条绉绉褶褶的带子时隐时现,回首环顾,一览众山小,若身处天际,心旷神怡人在不同高度视野不同,思维不同,霍然间,我仿佛看到,这崎岖山路上有上辈人走来,有上上辈人走来,还有更远……它虽是一条小路,却为井陉和平山附近人家带来方便,人们或赶驴卖碳去平山,或染布贩盐来井陉地壳变化,鬼斧神工,这里兀然失高,留出缺口,让我联想到历史课上学的丝绸之路,从新疆通往欧洲,多么相似啊!

      下山的速度比上山快了些,不到一个小时就看见了不开村这个村名是动笔时问平山朋友才认定,我们井陉人称铺槐村子有百十来户,一色石墙,坐落在山脚处虽是半上午,阳光尚未照进来,倒是桃花正艳,院里墙外红云一片姗姗来迟的春光让山后和山前形成两个世界,这让我想起了八达岭长城,墙南绿草茵茵,墙北白雪皑皑。走出山谷,来到开阔地,一条河滩由西而下,河水哗哗奏出欢快奔放音符一溜搭石铺向对岸,把河水割成若干条游龙,男同学蹦蹦跳跳趟过搭石,女同学则小心翼翼,生怕被游龙抢走。沿河东下,远处一湾水泊,几个黑点浮动,是几只鸭子至跟前,不断有人“嘿嘿”喊,鸭子毫不理会。

      午时,来到了马中早听说平山马中村,只是无缘前往,我的一个表弟出生于此,打小跟了井陉矿区我姑姑相隔这么远,什么由来?不知多年之后,马中村忽然名声鹊起,像丑小鸭一下变成了金凤凰,开铁矿富起来,建起了新农村,家家户户住楼房,村民年年分红利,像到了共产主义。马中村地势平坦,房屋密集,街深巷窄,古槐参天,土泥墙上写满标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斗私批修、愚公移山……和我村一样。村子上空,一股股炊烟无章法涌动,翻几个滚,遁形而去,狗吠声或许对我们是最好欢迎。在村边路旁一块开阔处,老师下令休息吃干粮同学们瞬间哗然,有同学四脚拉叉躺在沙地上,路边几处茅房开始应接不暇,低矮的石头茅墙把攒动的人头流闪出来,让人不由一笑更让我惊奇的是这儿猪圈搭在茅坑下,称“连茅圈”,人的排泄物转眼变成猪的有机食品。这让我解开了井陉人常说的“掏茅猪”含义,怪不得过年买肉一听说是平山猪贵贱不买。此一时彼一时,贫穷会激发人的创造力,进步发展是社会的趋势。

岗 

      吃了“狗舌头”,离开马中,体力油然提升在温塘汇入大路,过了长峪岭、韩庄、霍宾台,黄昏时来到岗南。长这么大第一次住旅店,十多个人挤在一个低矮的房间里一只白炽灯吊在梁头微弱的光看着我们这些住客,温和可亲,望她一眼,便对你莞尔一笑,好像在说:很高兴为远道而来的你服务,我叫明明。虽然走了一天,同学们叽叽喳喳不肯合眼,说着各自的感受,今天的夜晚将永生难忘一个人至老能有几个难忘夜?不知道,只能到了耄耋之年才可说清,但也未必,到时候网速缓慢,储存又多,等半天,纵然出个李四,还以为是张三。

      6点起床,两个馒头一碗鸡汤吃得蛮香,只是伙房的烟雾很浓,让我怀疑是不是从我们那里拉的煤平山没有煤矿,一直从外地购买,其中不乏到井陉各矿。后来在我村开了煤矿,要是现在,我村绝不让他开,即使干部允许,村民也会阻拦。

      太阳升起时登上水库坝顶,放眼望去,坝体犹如一条巨龙横卧脚底,坝肩上“岗南水库”四字像四大金刚守护着大坝水库远方,云水相连,隐约蒙蒙山影西侧高山林立,峰峦绵延,而在太阳升起一方,湖光闪烁,岸影漂浮,几处溢洪闸随时待命。遥望水面,山倾天落一统宇宙于腹内,微风吹拂,涟漪搅乱天庭,翠鸟啾啾唱出心中惬意,鱼儿蹦跳感受春光明媚初遇此景,恍临江南,不由心中感叹。沿台下岸,近至水边,一行白鹭“呼”地飞起,钻入水底云层。一艘蓝色汽艇停在水面,等待我们光顾,或说,为我们服务从来没见过这玩意,这和书上画的船不一样想象中的船有高高的船帆,尖尖船头尖尖船尾,我以为坐那样船。         踏上跳板那一刻,心里不由念叨:我们坐船了!甲板不准站人,同学们鱼贯走进下面船舱舱内像一间屋子,一人一座,侧面窗户圆圆的像一排月亮,我叫它月亮窗从月亮窗望出去,正好看见浮动的水面,一望无际船开后,水花溅起,一点点打在玻璃上,令人在兴奋之余忽生一丝忧虑,水会不会扑进舱内?那可真是要命瞧瞧窗边,黑色的厚厚皮圈紧紧抱着玻璃,实乃杞人忧天。同学们静静地看着月亮窗,任凭沉闷的马达声在舱内回响,我的心里又蹦出一个问题:毛主席是从哪里走向西柏坡?         当年水库没建,是不是从我们现在坐的船下面?时过境迁,真是不可思议。半个小时,到达西柏坡,上岸时有些恋恋不舍,感觉船太快,没坐够再一想,回去时还坐,心释然。

      上午10点,参观完圣地,来到服务处,有很多人集聚在里,大都是学生人们都在等着盖章,盖一枚“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留念”章,长6公分4公分,那真是莫大的收获同学们早早把日记本拿出来,排着队像领奖似的激动盖上章的同学怕油印沾坏,鼓着腮帮不住吹,有的两手举着放在胸前像举着奖状我时,我翻开两页说“再盖一枚”,又说“再盖一枚”,急后边人喊叫起来:“班长你有完没完?都你盖了吧。”

      这个日记本保存了二十多年,炫耀了很多人,后来家里翻建房子不慎丢失,遗憾!好歹我记得这件事,那枚红色印章永远刻在我心里。







赵玉文,男,1960年出生,高中毕业。石家庄市作协会员,井陉县作协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燕赵农村报》通信员发表小说散文多篇,作品曾多次获奖。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沈晓东

编校:韩佩瑄

制作:吴金程



温馨提示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诚邀加入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贾旭老师手机(微信同号):13002298020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王小平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霞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微刊


欢迎关注津沽散文


合作单位:晋泰轩


天津散文
天津散文•微刊为天津散文研究会的网络微刊,倡导抒写真情实感,讴歌美善人生,展示精良原创散文,力推优秀作品,开展作品研讨,促进创作交流。欢迎关注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