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郝立群:山巅小草

文摘   文化   2025-01-24 13:37   河北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山巅小草

        天津 郝立群   

   

      提前预定了暑期到长白山旅游,只待如约前往。我对长白山和天池向往已久,过去曾因公到过长白山脚下,留下没能上去看一看的遗憾,因此,对这次旅行心里还是蛮期待的。

      今夏雨水充沛,阴雨天较多,长白山景区因天气原因时常关闭。出发前一直在关注那里的气象预报和景区公告,飞机票和酒店一个月前就已订好,不管天气如何都得走,只能碰运气。好巧不巧,登机的那天雨停了,而且预告说景区在我们落地的转天将再次开放,不由得心欢喜。

      长白山,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因其主峰上多白色浮石和常年积雪而得名。长白山与朝鲜毗邻,也是中朝两国的界山,中国境内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东北地区第一高峰,长白山脉也是东北最高最大的山地。更为称奇的是,在长白山16座山峰的环抱中,长白山天池自然天成,孤悬天际,形成我国最高最大的高山湖泊,也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条大江的发源地,素有三江之源的美称。

      登长白山、观天池,最佳时节是盛夏,这时云雾较少,容易看到天池全貌,多少人为一睹天池真容而来。然而,长白山的天气是变化莫测的,即使在最佳观赏季,也是忽而晴空万里,忽而云雾缭绕。我们在排队等候景区观光车的时候,便听刚从山上下来的游客说,雾太大,没看清。“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既然已经来到山脚下,上去能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晴有晴的美,雾有雾的奇,看到什么都是好的,都是大自然的恩典。

      下了观光车,徒步登最后一段山路时,确实看到山顶那边云雾密布,白茫茫一片。石阶铺成的上山路,被云雾拦腰阻隔,远处走在石阶上的人,像一步步走进了云雾里,忽忽悠悠便看不见了。山路两边是很深的山谷,我们乘车上来时,在盘山道上转了不知多少圈,见识了这山有多高、谷有多深,而现在从上向下望,深谷已被云雾填满,只见雾重,不见谷深,失了险峻,倒像是水汽蒸腾的浴池。

      确有传说称,这里是仙女沐浴的地方。大凡美丽的湖泊都会有美丽的传说,比如天神失落的宝镜;比如仙女洗浴的仙池。其中还必有感人的故事,比如历尽艰险,战胜邪恶;比如凄美曲折,终获爱情。长白山和天池也不例外,在我国东北鲜族民间故事和满族起源中,都有关于长白山和天池的传说,被赋予浓郁的神话色彩。一说是有八位仙女,驾着彩云飘到长白山,徜徉在山花中,沐浴在天池里,小仙女与山童相爱,毅然留在人间。这个美丽的传说,被编成朝鲜族舞剧,搬上舞台。另一说是有三位仙女,分别是恩库伦、正库伦和佛库伦,她们来到长白山,看见这里景美水好,便下水嬉戏。相传三姐妹中的佛库伦,吞下一颗朱果,生下儿子布库里雍顺,即后来的满族始祖,长白山也因此被认定为满清的祖兴之地。

      一路上,一直在听、在看有关长白山和天池的介绍,兴趣盎然。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位于山顶部的火山口,经过漫长的岁月,在雨水、雪水和地下泉水的共同努力下,积水成湖,形成巨大的高山湖泊——天池,这是现代科学的说法。此外,天池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比如自古关于天池怪兽的传说,常有游客目击的报道,至今未证真伪。再如天池只有出水口,没有入水口,却孕育了三条大江,终年长流不息。还有天池为何常被云雾缭绕,像包裹着神秘面纱,难得一见真容。这其中虽不乏旅游宣传噱头,但也吊足胃口,使人倍感神秘,吸引游人前往,而毫无违和之感。

      等我们到达山顶,天公作美,一阵山风吹来,吹得云开雾散,秀美如画的天池尽展眼前,我们何其有幸,得见天池容颜。一泓湛蓝,沉静清澈,宛若仙境,像明镜悬于高山之上,又似碧玉嵌在群峰之间,美到令人屏气凝神,目不转睛。“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一行人不由得感叹,怎么会有这么美的地方!长白山之雄,天池之美,真是名不虚传。有人提醒,话别多说,赶快拍照,谁知一会儿雾还会不会再回来。于是,众人赶紧拉开架势,该拍照的拍照,该留影的留影。

      我将镜头对准天池,不停按键,又不停移动,变换拍摄角度。镜头划过,画面中一蔟小花进入我的视线,它们有着高于旁边野草的茎,生得纤细高挑,茎头开着娇小的花朵,黄色的花蕊,粉白的花瓣,在草丛中十分显眼。山风吹过,小花随风颤动,像是在草地上跳舞的蝴蝶。它们在一池碧色湖水的映衬下,仙气飘飘,让人联想到仙女戏水的传说。

      我把视线从镜头前移开,环顾四周,这才发现,长白山顶只长草,不长树。山地上,放眼望去都是草,目之所及只有草。不同于山脚下、山腰间成片的高大松树林、岳桦林,草是山顶上唯一的植物,在石缝里、在悬崖边,漫山遍野它们不是来戏水的仙女,而是这里的原住民,是土生土长的村姑,因长在长白山峰之上、天池碧水之畔,竟生出仙子般脱俗的模样。

      山巅小草引发了我对这里自然环境的好奇。原来,长白山顶没有树是这里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归结起来,主要原因有这么几点:一是温度较低。山上山下存在显著的温差,我们在山下穿夏季的衣服,上山就要加穿厚外套,有的人甚至裹上了羽绒服。一般来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会下降约0.6℃,这种温度的差异,导致山顶的气温低于树木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二是土壤贫瘠。山顶以石为主,不利于树木根系发育,土层薄,保水能力差,缺乏维持树木存活的养分和水分。三是风力较大。强风不仅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倒伏或折断,对树木的生存构成威胁。此外,据说这里不长树还有一个原因,天池周边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温泉,散发出硫化氢气体,这种气体随泉水融入土壤,对树木生长造成损害。但是,这种含有硫化氢的温泉水对人的皮肤病、关节炎及风湿症有一定疗效,是不是很神奇。

      上述不利于树木生长的因素,反而证明了小草的生命力旺盛,适应力超强。它们对于温度、水分、土壤都没有高要求,以一种近乎奇迹的姿态,尽力吸收有限的养分和水分,能够在各种不利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劲草不随风偃去”,风力大小对小草也几乎没什么影响,它们用纤细的根固定自身,任山风吹过头顶,在身边呼啸,而泰然处之。对生长在长白山顶的小草而言,每一寸土壤都珍贵如金,每一缕阳光都来之不易,它们用弱小的身躯,挑战自然的极限,在高山之巅、苦寒之地求生存。小草的颜色以绿为主,这是它们进行光合作用,吸收阳光能量的主要色素,靠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来抵御严寒和干旱的侵袭,表现出生命的不屈与顽强。

      长白山顶的小草,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它们其实是这里生态环境的守护者。小草虽小,能力不容小觑,每一棵小草都紧紧拥抱土地,它们一棵挨一棵,像挽在一起兄弟,连成片织成网,用他们的根系固定土壤,起到了防止水土流失的大作用,为水土保持、生态平衡做出贡献,成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草,仿佛是大自然的绿色使者,用绿色装点这片接连天际的净土,为长白山顶增添韵味和生机,以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自然的美好。即便是在生命的尽头,小草们也不忘将自己的养分回馈给用自己的身躯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轮回做注脚,为来年的新绿积蓄力量

      长白山顶的小草种类繁多,有的名字,多数没有名字,被笼统地野草或草本植物它们是平凡的,平凡常被熟视无睹它们是普通的,普通微不足道它们是自由的,自由草不知名随意生”。它们本不期待关注,也不需要照顾,自顾自地生长,该发芽时发芽,该开花时开花,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显赫的地位,默默地续写着自己的故事,用一生表达着平凡中的伟大,证明着生的意义与死的价值。幽微之光闪耀,亦能与阳光竞美。此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光是长白山的雄伟、天池的秀美,还有那些生长在高山之巅的小花小草,它们年复一年,始终如初,坚守着属于自己的生命亮色,终究活成一道独特而恒久的风景线。


郝立群,退休公务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文学作品见于报刊和网络平台。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沈晓东

编校:田光兰

制作:周   璇



温馨提示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试运营津沽散文微刊每周二、五早上八点出刊,敬请关注分享。

3、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诚邀加入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贾旭老师手机(微信同号):13002298020

微刊编辑部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王小平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霞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



欢迎关注津沽散文


合作单位:晋泰轩

天津散文
天津散文•微刊为天津散文研究会的网络微刊,倡导抒写真情实感,讴歌美善人生,展示精良原创散文,力推优秀作品,开展作品研讨,促进创作交流。欢迎关注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