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搅起心湖千层浪
山西 王友明
新春前夕,未曾谋面的同乡文友刘春美老师为我的散文集《时光印记》,写了一篇评论《对故乡家园的深情书写》,语言纯朴,情感真挚,令我感动至深!
实际上,我与刘春美老师成为微友,刚刚一年多的时间。最初,知道我们是老乡,心的距离便一下子拉近了,觉得格外亲近。看来,真的是应了“亲不亲故乡人”这句话。客居异乡的游子,但凡与故乡人“交往”,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一种亲近感。故乡,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片圣地,它承载着自己的成长记忆、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而故乡的人,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邻里乡亲,抑或是微友,都与地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离开故乡,踏上异乡的土地时,那份对故乡人的思念和牵挂便会油然而生。我们会时常想起那些熟悉的面孔、亲切的声音和温暖的关怀,这些记忆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我们的心田。故乡人,也是我们在外闯荡时的一种坚强后盾,无论身处何方,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故乡人都会给予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他们的鼓励和关怀,让我们身在异乡的土地上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力量。于我看来,“亲不亲故乡人”,是文学与人生中最为动人的情感风景之一。
刘春美老师虽然1954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可原籍是河北省威县,与我的故乡临西县比邻。早年因家庭原因,他曾在威县的农村生活过。这个事情,他在《上小学时》文中有所记述:“1961年我7岁时,还在原籍跟着爷爷奶奶。”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故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养成了朴实真诚的个性品格。1963年暑假,他在农村读完小学三年级,便回到北京,回到父母和兄妹身边,但心中对故乡却有着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缘。他笃诚地说:“人们对故乡的深挚怀恋,故土难离的乡恋情感,是人们情感心理中归属需要的体现。”成年后,他的经历很丰富,曾经是下乡知青、工人、图书管理员等。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从未抱怨过,而是通过读书和写作来寻找精神寄托,最终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刘春美老师所著的散文集《岁月山河皆友情》,共分为“人间真情”“凡俗人生”“闲适情趣”“附录”4个部分,50篇作品,22万字。这是一本充满深情的著作,拜读之后,把我的心湖搅得波翻浪滾。
第一部分“人间真情”,作为整部作品的开篇,承载着奠定全书基调、吸引读者兴趣的重要任务。这一部分,刘春美老师主要讲述了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师恩、友情、亲情等真挚的情感。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这些情感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在开篇《恩师刘绍本》一文中,刘春美老师由衷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与感激之情。他说:“结识刘绍本老师有40多年了,承蒙教诲,恩重如山。”该文,尽管篇幅较长,我却被感人至深的话题和故事吸引着,一口气阅读完毕,恩师的音容笑貌随之浮现在眼前。
2017年春,我在受邀参加第10届河北散文名作奖颁奖典礼暨百名散文家走进馆陶大型采风活动中,与刘绍本老师有过一面之缘,聆听过他的授课。尤其是在观览黄瓜小镇时,我们有过畅谈、有过合影。他握着我的手,微笑着说:“友明老师,您送我的回忆录《跟往事干杯》,已经看了一部分,写得很好!”他的话语,充满着尊重、肯定和鼓励,令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打心底里生出一种崇高的敬意!刘春美老师在文章结尾处写道:“日月如梭,四十多载过去,我已花甲之年,我记住了老师的话:笔端要充满激情。”是啊!恩师的话,亦在我的心扉上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
读罢《没有留下姓名的母亲》一文,深深地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情感波动。刘春美老师这样写道:“我的亲生母亲曾是一位女兵,生下我18天就把我送回原籍,托奶奶找人收养。如今母亲已去世多年,对她的印象已随岁月的流逝和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模糊了。”这段文字,真如同一块块冰雹,砸得我的心隐隐作痛,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在这短暂的18天里,他还未来得及完全沉浸在母亲的怀抱,便被迫踏上了孤独的旅程,那份初生的温暖,瞬间被寒风席卷而去。而此刻的离别,如同利刃割裂了这条最纯粹的情感纽带。然而,这份温暖却成了他心中遥不可及的梦。读着那一字一句,我好像听到了一曲饱蘸生命血泪的悲壮哀歌,字字血、声声泪,点点滴滴打湿了我的心扉。母亲虽然没有留下姓名,但她的故事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母爱的真谛,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不仅是对文章内容的感动,更是对母爱这一伟大情感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刘春美老师在《当副总编的叔叔》《我与王久战的深情厚谊》《曲晨走了》《白石山中结识的老师》《堂姑》等篇章里,同样注入了满满的深情。那些与老师、与朋友、与家人,相知相聚的温馨时光,充满着温暖和感动、辛酸和无奈。阅读了这些作品,让我更加意识到,在忙碌的生活中,应该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用心去感受和体会生活中的每一份真情。
第二部分《凡俗人生》,核心情感是真挚的友情和亲情,以及在困境中人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坚韧与乐观。刘春美老师通过记录与亲朋好友的交往片段,展现了人生的温情与苦难。这些文字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厚真挚的情感,让我在阅读中深刻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刘春美老师的《一位临时工的等待》,所书写的情感是复杂而深刻的。他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临时工王立新师傅,在生活中的艰辛与不易,以及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他虽然身处社会的底层,但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他用自己的勤劳和坚韧,默默地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和命运的转机。在情感上,这篇文章传递出一种坚韧与乐观的态度。这样的等待,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改善,更是对精神世界的渴望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在社会价值上,这篇文章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关怀。它让我们思考如何关注和理解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们,如何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这种思考,是对个体的关怀,亦是对整个社会的反思和呼唤。
刘春美老师的《路妹子》,所反映的情感是丰富而真挚的,主要聚焦于对主人公生活境遇的同情、对其坚韧品质的赞赏,以及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
我认为,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刘春美老师的《补鞋匠》,通过描绘主人公的生活、工作以及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其人格魅力和生活态度。补鞋匠作为社会底层的手艺人,他们的生活往往充满着艰辛与不易,但同时也蕴含着坚韧与乐观。他描写补鞋匠,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手艺人的尊重、赞赏与敬佩。补鞋匠虽然从事着看似卑微的职业,却凭借精湛手艺和敬业精神,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尊重。职位没有高低,工作没有贵贱,每一份工作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文章结尾处说:“我重新看了这补鞋匠一眼,又向玻璃窗子里面不凋谢的花朵看了一眼,感到他不是个补鞋的人,倒是为我们修补了流去时间漏洞的人、帮助我们追赶时间的人。”一语中的,这就是他所要表达的核心价值观,给我以温馨与感动!
第三部分《闲适情趣》,所抒发的情感,主要围绕着刘春美老师对于闲适生活的热爱、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钟情,以及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乐趣的态度。
翻开《林中独步》,我即刻被刘春美老师描述的独自漫步于林间小径情景所陶醉。我喜欢这样幽雅、清静的地方,一个人在这里慢慢散步,是一种高品味的享受!林中的空气清新、鸟鸣虫唱、树木葱郁的自然景象,均成为触发人们情感的因素。冬雪时,独步林中,凝视四周,引起他的浪漫情思:“哦!我突然感动了这冰雪玉树的沉静,默默地就与它为伍为友了,但愿它们能把我视为可以信赖可以交流的同类, 岂不美哉妙哉!”瞬间,一幅天人合一的美丽画卷,铺陈在我的眼前。这种浪漫的情感表达,丰富了内涵,深化了主题。
《白洋淀之秋》《重游天桂山》《桥头看水》《去大寨》《苏州一日》《西湖印象》等篇章,均是刘春美老师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敬畏。确实,任谁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必定会被眼前的自然美景所震撼。无论是壮丽的山川、秀美的湖泊,还是广袤的草原、险峻的峡谷,都会成为触发情感、抒发情怀的必然因素。那些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见证了祖国的悠久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他通过优美的文字表达,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对祖先的智慧和勤劳,表示了深切的敬意。同时,他也对历史的沧桑变迁,产生了深刻的思考。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是一次视觉上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作为一位热爱祖国和民族文化的作家,在游览过程中,必定对祖国的民族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这种自豪感和传承意识,是最为触动我心灵的地方。
第四部分《附录》,共收入8篇文章,有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原教授刘绍本的序文《春美的散文》、有《河北青年报》记者王慧丽的《这位石家庄保安其实是作家》、有河北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副主任刁磊的《我眼中不一样的保安师傅》、有河北著名作家冯小军的《疾风知劲草》、有河北省公安文联原副主席刘荫庄的《向青春致敬》,还有河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剑章、河北省资深媒休人赵富山、河北省诗人常顺成的贺诗。这些附录诗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思想深刻,文字优美,触动心灵,为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刘春美老师的为人为文,提供了多角度的思考和感悟空间。
从《后记》中,我真切地看到,刘春美老师的人生路途是不平坦的。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想来,我的人生中,很多事情都是迟到的,应开花的时候,没开花;该结果的时候,未结果。”但面对坎坷和挫折,他没有却步,而是调整好心态,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他掷地有声地说:“越是身处逆境,越是需要精神的支持,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韧、奋斗、敢于挑战的大勇主义。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不屈于命运、并有力量战胜厄运度过黑暗,并从困境中成长的伟大的人,他们无一不具备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品格。那些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从不会因为逆境而沉沦。恰恰相反—美好的品质常常在逆境中发光。面对新的目标,我依然在路上。”他的这本书和他的这番话,竟让我不禁数次泪目!仿佛一块巨石投入我的心湖,一时搅起千层浪,久久不能平息!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沈晓东
编校:田光兰
制作:周 璇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试运营津沽散文微刊每周二、五早上八点出刊,敬请关注分享。
3、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诚邀加入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贾旭老师手机(微信同号):13002298020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王小平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霞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微刊
欢迎关注津沽散文
合作单位:晋泰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