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旧桃换新符。”一到年根前就能想起诗人王安石这个名句,想到了又该写春联、过年的美好快乐时光。
一上高中,我就开始为家里写春联了,以前大都是请人代写。我写的毛笔字好不好咱就不说了,但那份透着真挚情感执笔挥毫泼墨、写春联的年味和劲头,可不是现在能体会到的。写春联是一种表达中国人过传统文化春节的外在展露形式,当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感觉是一件十分庄重的事情。因此,在我心中,写春联成了一件神圣又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自己亲手书写的,不亚于读书时得奖,上台领奖时那种激动心情。
以往农村写春联,大都是在年三十儿上午写好,下午傍晚时分把门框两边的旧春联撕扯下来清理干净,然后把新春联贴上去,就算完成辞旧迎新仪式。现在大都年三十儿上午就完成,而且印刷品的春联占多数。以前手写春联时,事前要做的准备工作也是十分繁琐的事情:先到供销社花几分钱或者几角钱买几张红纸回来,然后按照家里有多少门框、院落进出门,需要裁剪成大小不等的对联、横批,以及院内墙上、树上等大大小小的“春”“福”“出门见喜”和小横条。然后,根据门框两边的位置大小高低对比,进行裁剪。为了写好,先把对联横竖折叠成五字、七字排行的十字架,有中心,写起来工整方便。上联、下联、横批裁剪完后,就根据家里的需求把不同的福字、春字和小横条裁剪成型,一一写好、晾干、张贴。家庭房子多的,得好几张大红纸。那时的红纸虽然没有现在的光亮,但却十分地红艳,几张红纸裁剪下来,满手沾满喜庆的红色,还不好洗净。
写五字对联大都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来”“年丰人增寿,春早福满门等”。写七字的对联就比较多了,比如“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迎新春平安如意,接鸿福富贵吉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等等,通俗易懂,不少是毛主席的诗词,表达一种美好心愿。横批:“新年快乐”“吉祥如意”“大地回春”等。有时也自己编几副春联。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后,回家过年我开始写春联,不光是给自己家写,而且还给亲戚朋友街坊四邻写,有时当场编一副对联写。记得有一年在家写春联时,就在院子里摆了一张桌子写,周围围观了许多村民。本家武大爷也来了,他的到来可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大家纷纷给他让道,有人还赶紧把身边的一张座椅递给他坐。倒不是他辈分大有威望,而是因为他家是全村唯一率先实现了“万元户”,那时的万元户可要比现在的百万富翁牛得多。“小武,给我家也编写一副春联。”他这一发话,我顿时有点发晕,大伯是万元户呀,这春联不好写。但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随手就来,写出“全村独家万元户,东西村头笑开颜”,横批“发家致富”。当时也不顾工整对齐格式和押韵,顺口溜一气呵成。字虽然有点“龙飞凤舞”的感觉,但把过年的喜庆祥和、大伯家实力和美好祝愿气势写出来了。听到大家的夸赞和掌声,心里美滋滋的。
长大外出工作了,毛笔书法练少了,家里过年贴对联也逐渐被市场上现成的商品对联取而代之了。但是有时候赶上了回老家过年,还是要亲自上阵写几副春联,也做示范给孩子们看,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习俗文化不能丢掉。
慢慢的把写春联与练书法的个人爱好连起来,不管是练书法还是写春联,都把它当作一种修养来做。现在退下来了时间多了,不时利用时间参加一些有关书画楹联研讨会等活动学习。比如参加当地武清书法界名人何俊田大师的书法讲座,领悟书法真谛感受;参观书法展时,与名家、书法家刘士来老师探讨学习他多年潜行写书法的心得体会,品味他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写作成家的感受;今年元旦前夕,在区协会举办的话冬至活动中,现场观摩同事、书法家李玉刚老师当场执笔挥毫的风采做派等,潜移默化影响着自己对书法的悟性和写作一步步提升。
这样一来,又把多年写写停停的书法拾起来了。一到过年,虽然自己是退役军人,每年都会有政府发的春联贴,但甭管有没有现成的对联,自己也要写几副对联给自己看,比如今年自己编写的“卧海盘龙千层浪,山舞银蛇新年来”“张灯结彩写春夏,踏雪无痕藏丰秋”等等,写出一种新气象、新天地和精气神来和大家分享,一起热热闹闹、喜气洋洋,过起咱中国人自己的大年来。
武新才,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籍贯山西省高平市,十八岁参军入天津至今定居武清区。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采风部副部长、理事,天津武清区作家协会会员、专业委员、理事,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小说,诗歌、散文先后在《光明日报》《今晚报》《天津日报》《工人日报》《人民铁道报》《中国铁道建筑报》《中国诗歌网》等发表。新闻报道、消息、通讯、特写摄影作品等先后在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建筑时报》《人民铁道》《中国铁道建筑报》等发表。《工人日报》连续获得二十连冠优秀特约通讯员。出版诗歌、散文随笔、报告文学、新闻专著等5部,即《从山沟里走进人民大会堂》《战歌飘过三十年》《激情在隧道里燃烧》(华文出版社)、《歌从云中来》《四方有雨》(人民日报出版社),作品约300万字,荣获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提名奖,第三十届中国产经新闻一等奖,全国晚报1999年度新闻一等奖,2023年全国征文“运河记忆”优秀作品奖,2023年全国征文“秋天”通题诗会诗歌优秀作品奖,《人民日报》社1997年新闻摄影大赛二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市级奖项,作品多次入选中宣部《百姓记事》和当地“五个一”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奖选集,长期被多家报刊杂志聘用记者、通讯员和文学撰稿人。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沈晓东
编校:田光兰
制作:周 璇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试运营津沽散文微刊每周二、五早上八点出刊,敬请关注分享。
3、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诚邀加入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贾旭老师手机(微信同号):13002298020
微刊编辑部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雷大毕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范忠民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霞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
欢迎关注津沽散文
合作单位:晋泰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