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景春 |《朱现魁律诗古风选》序 附:后记

文摘   2024-11-22 06:30   河南  

总第2679期





文 | 葛景春、朱现魁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朱现魁先生,河南安阳人,生于1939年。他出生于农家,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他靠着顽强努力的拚博精神,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南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家乡的中学教书,文革之后才被调到安阳县教委工作。他自幼喜爱文学,特别热爱古典诗词。他原来是写作新诗的,到了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对旧体诗词的解放,他对创作诗词的兴趣才开始爆发,由写新诗转向写旧体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四十年来共创作诗词联语1400多首(副),已出版诗词文集“洹上吟丛书”六种,成绩斐然,有目共睹。在2007年的河南省“诗圣杯”诗词著作评选活动中,其《洹上吟》(增订本)诗词集,荣获一等奖。此外还有各种奖项多种,其成果之丰硕,可见出其实力之雄厚。

朱现魁先生长期担任安阳诗词学会副会长,在安阳结识了一批文化界的师友,其中多是文坛精英,地方名流。他与张之、吴培泉、党相魁等先生结为好友,人称“洹上四老”。张老重在续补“红楼”和文史考证,吴老重在支持和推动诗词组织建设,党老重在甲骨文研究且兼善诗词,朱老则专情于诗词创作。在诗词文化方面,他们像安阳诗坛上的四架马车,并轨而行。他们互激互励,相互协作,共同为安阳的诗词文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纵观朱先生的诗词创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大格局的诗人。他主张“我诗出我口”,重在抒写真诚和表现真正的现实生活。他热爱党和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园,同时面对丑恶现象,敢于击浊扬清,爱憎分明,崇尚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的诗歌情感饱满,思虑细密,词语丰富,意境深远,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其诗题材广泛:国家大事,家庭亲情、师友风怀、民风民情、即事怀古、独抒己怀。此外还具有英雄情结,对红旗渠英雄,奥运健儿,航天奔月等科技英杰及我国近来取得的科学成就,皆纳入视野,作为赞美的对象。当然也不乏节庆佳日,春花秋月,四时风光,名胜古迹等,这样的内容题材,也都收入诗囊。其次,他在诗歌艺术的提高方面,也有相当贡献。在律诗方面,善于用典,并将现代语词化为诗语,融入旧体诗中,将“老干体”“打油体”“标语化”等进行改造、将其格律化和文雅化,以提高诗词的意境和诗意,同时也对于旧体诗词中的“套路化”和陈词烂调,做了突破和淘汰,推陈出新,令人叹为观止。

朱先生的诗词,诸体皆有好诗。这里只谈律诗和古风。

他的律诗和古风,师法李杜,兼及中晚唐张王、刘白、小李杜诸名家。其律诗包括五律、七律、排律,样式俱全。主要受的是杜甫的影响。他的律诗格律纯熟,诗情饱满,气韵生动,善于用典。其五律清新自然,俏拔俊秀;七律浑灏流转,气势雄健。排律格律严整,层次分明。其律诗对仗工稳,颇有佳对。如:“河曲白云迥,山连青霭深”(《再登浮天阁》)、“二室连还断,三河动未凝”(《登少室山》)、“浪涌千层碧,星垂万点明”(《赞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张健横渡渤海海峡成功 》)、 “群芳笑春绿,一枣点秋红”(《小园忆旧》)、“斑鹿成群先祖狩,石头几块小儿磨”(《洹河》)、“建牙每忆丘逢甲,驱虏还尊国姓王”(《收看朱镕基总理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有作》)、“如雪奔湍杂猿啸,插天断嶂束江流”(《过三峡》)、“绕山渠水滔滔绿,悦目春苗故故青”(《红旗渠》)等,皆是工整的佳对。

在律诗的结构上,也颇用心思。有的是发唱警挺,单刀直入,如“五丁开道最知名,今日愚公胜五丁”(《红旗渠》),直接点明红旗渠的开凿者是当代的愚公;有的是精于对仗,形象生动,如“涧曲龙蛇动,泉开日月浮”(《游大泉湖》)形容流水曲折婉若游龙,泉水涌入大泉湖,宽广的湖面可浮日月;有的是结尾精彩,富有进取精神,如“诗人老去诗魂在,时代精神日揣摩”(《六十初度》),表达了诗人老而弥坚,与时俱进的精神;有的是前后照应,上下联结,如《赞西部大开发》的首联是“京国东风起,浩然过玉关”;而其尾联概括全诗,收束全篇:“东西共携手,笑语满天山”,尾联的“东西”“天山”与首联的“京国”“玉关”,达到首尾相应,前后勾连的效果等等。

在起、承、转、合方面,则基本依照法规。如《重游少林寺挽赵朴老》:“大师圆寂日,禅院起悲风。碑古钟声咽,堂深石径通。云霓晴雨外,山色有无中。生死皆为乐,天花灿远空。”赵朴老是指我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他于2000年5月圆寂,朱先生在游少林寺时,见山门外高悬挽幛,对赵老以示悼念。赵有遗嘱诗云:“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何劳寻觅。”表达了他对生死的达观态度,已到了清风朗月的境地。于是朱先生作此诗以表达对赵老的思想境界之仰慕。此诗的首联是“起”,即起头、开始,点题等意。是说赵老的去世,使少林寺是充满了悲痛的气氛。中二联是承接首联。颔联写的是寺内近景,写禅院中的悲哀气氛;颈联写的是寺外远景,即赵老的“明月清风”的人格高远之意。此二联为“承”。尾联的上句是“转”,即意思开始转变,引用的赵朴老“生固欣然,死亦无憾”的诗意;而尾联的结句是“合”,即收合或综合。“天花灿远空”,高度地赞美了赵朴初先生的淡远高尚的人格。起、承、转、合,是律诗结构的大体规律,但也有别出心裁的。如“春来何事最消魂?风送轻寒喜叩门。白杨飞絮和烟袅,黄鸟吟风传语温。堤上红梅落残梦,陌头绿水皱新痕。儿童最是无聊赖,柳笛吹欢雨外村。”此诗首句以发问提起,下面七句以春风、白杨、黄鸟、红梅、绿水、儿童、柳笛、春雨为答。皆是春的具体意象的表现,结构奇特,浑然一体,令人称叹。

此外,他还有一首《读傅炳熙教授<默斋吟草>赋五言排律一首以赠之》的五言排律。此诗共12韵,120字,押上平声四支韵。除首联和尾联外,皆对仗精工,格律严谨,而且层次分明。虽然他的五排数量较少,但质量颇高,值得欣赏学习。

再说朱先生的古风。其古风有五言古风,七言和杂言古风。其五言古风主要是学杜甫,其七言、杂言古风,主要是学李白。其古风浑厚大气,或一气直下,或转折如意。在韵脚方面,有押仄韵和入声韵的,如五古《同诸公登天宁寺塔》押的是入声韵;有押平声韵的,如《赖宁歌》,押的是平声(上平声一东、二冬)韵。有一韵到底的,如《读滑台韩守宗先生用杜甫〈九日寄岑参〉韵呈朱公现魁,以原韵奉和》用的是去声二十六宥韵;《送儿从军廿四韵》押的是(下平声七阳)韵。也有多次平仄转韵的,如七言长古《杜甫歌——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长达五十句,其中七次转韵,基本上是平仄韵互转,音韵铿锵,声调悦耳。诗末还有“吁嗟夫!子美子美复何憾,诗卷长留天地间!”的反复咏叹的感叹句,中有“吁嗟夫”的三字句,特别显示和突出了此诗为歌行诗的特征,使此诗更加活泼生动。他的古风可谓是多式多样,多是情感深挚或激情澎湃、气势昂扬的作品。

再说朱先生善于用典。典故有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指人事方面的典故。如“灵均去国餐时秀,靖节归家醉晚香”(《菊花赞》),灵均,指屈原,灵均是他的字。他的《离骚》中有“夕餐秋菊之落英”。靖节是陶渊明的谥号,他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乡,作有《归去来辞》以明志。此联用屈原去国和渊明辞官还乡的典故,来比喻友人的辞职或退隐还家,赞颂他的人品高洁。又如“姬昌演易垂洪范,鹏举冲冠扬正声”(《赠郭平》),姬昌是周文王的名,殷纣王疑其不忠,将其囚禁于羑里城,而作八卦,为中华文化源头的重要内容。岳飞北伐直到朱仙镇,将直捣黄龙府,他曾作《满江红》词,以传后世。这里引用周文王和岳飞的事典,是说安阳是出名人的地方,以表示安阳人之骄傲。“柳丝拂面娟娟净,水鉴成絺脉脉流”(《雨后与妻游洹园》),此二句中的“娟娟净”,语出杜甫“风含翠筿娟娟净”(《狂夫》);“玉垒浮云幻苍狗”(《咏都江堰》),其中“玉垒浮云”语出杜甫“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这些用的都是语典,用前人的诗句或诗语,借以表达自己的感情,使诗句更富有诗意和表现力。朱先生的用典处很多,都显示出作者运用典故的熟练自如和学问博洽。

现魁先生的新诗也值得一谈。他的早年是写新诗的。现在保留的不多。从仅存的新诗作品来看,他当时是一个有才华的文学青年,以青年人的热情写出了不少焕发青春光彩的新诗。他的新诗特点是贴近生活现实,情感奔放,富有时代精神。他的新诗选有八首,大部分是歌颂安阳县跃进渠建设者的英雄事迹的。他高度赞颂跃进渠建设者的英雄气概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赞美先进事物,充满理想精神,语近民歌和古典诗词的气韵,有股子青春气息。是他古典文学的修养提高了他新诗的艺术性;而他的新诗创作的经验,以新诗的创新精神运用于旧体诗词的创作,增加了旧体诗的清新度和现代感。新诗的创作的自由度和语言的随意不羁,与旧体诗的典雅精工、形式整齐,各有优长,也各有互补,二者是有很大关系的。

因这部诗集是专收律诗、古风和新诗,并不涉及绝句和词。但朱先生的绝句和词也是写得很好的。他是一个写作诗词和新诗的多面手,是一个悟性很高的诗人,人品又很纯正,思想境界和诗歌艺术境界二者能够完美的结合,故才能达到如此高远的境界和水平。但愿朱老健康长寿,再为我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词精品来!

2024年10月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梦诗斋 


作者简介



葛景春,1944年生,河南开封人。河南省社科院资深研究员,郑州大学兼职教授,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河南老年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河南吟诵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原副会长等。著有《李白与唐代文化》《李杜之变与唐代文化转型》《诗酒风流赋华章--唐诗与酒》《李白诗选》《杜甫诗选》与《王孟体诗选》等,与他人合著《杜甫与地域文化》《中华经典诗词》与《唐诗品汇》点校本等,并作为主要编撰成员之一参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其著作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河南省优秀著作一等奖等多种奖项。诗作《寻找李白》在2007年中国李白诗歌节诗歌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诗集《梦诗斋吟草》获“诗圣杯”优秀诗词著作一等奖。1993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朱现魁律诗古风选》后记



2016初春,惊蛰已过,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就在这个美好季节,上苍无视子民安危,硬是将凶灾恶祸降临到一位耄耋老者身上。每日刻板地对着输液瓶与放疗器,在病房里断断续续熬过了整整一年时光。我担心这贵如黄金的光阴,会像逝水一样,从眼角默默流去。遂毅然决定,顶着滚滚逆流,不顾一切地去做一些于己于人皆有益处的事情。于是便打开电脑,以吊瓶作伴侣,以病床为桌椅,剥剥啄啄,敲起了我既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键盘。

如此数日,紧张又快乐,轻松又严谨,一本由自己酌定的《朱现魁诗词选》,就这样赫然出现在电脑版面上。接下来当然就是邀人赐序,我立即想到著名学者、诗人、河南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州诗词)》主编,我的老朋友李刚太先生。但因他主编的《中华诗词集成(河南卷)》正在杀青,无法抽身。于是便热情推荐,让葛景春先生来“扛鼎压卷”。并告诉我,葛先生是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文学家,还是郑州大学教授、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对此,葛景春先生欣然接受,而且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为我写出了一篇精彩绝伦的序言。

在我准备出书之际,刚太先生突然问我,找到出版社了吗?接着又说,为庆祝河南诗词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学会筹划集中出版一批会员作品集,不知老兄有意否?我当时想到,我迄今已至垂暮之年,又有顽疾缠身,就没有参加学会的这一活动。何况以前写的那些诗词文章,尚多散落在各种书报杂志中,需要及时搜集整理,以便在此基础上,汰劣存优,出版一套“洹上吟丛书”,为我的业余文学生涯做个了结。这样,《朱现魁诗词选》就成为丛书的第一本。第二本《竹素词》(收词208首)。第三本《二妙集点评》。此书分前后两部分,前者是对党相魁先生《邺下吟稿》和刘顺先生《刘顺诗钞》的全部作品分别做出的评鉴;后者则是我遵张之先生前遗愿,为其搜集出版《慰芹庐韵语拾遗》的补编。第四本《洹上文录》,是我此前写的一些文章的选汇,共收各类文章18篇。然后将这四本书合为一函,作为“洹上吟丛书”之前四本,于1917年春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此后,我又先后出版了两本著作,一本是《朱现魁七绝选》,收七绝696首;另一本是《我与张之先生》,收各类回忆性文章及诗歌评论18篇以及我赠给张之先生的诗词联语31首(副)。特别应该提到的是还收入张之先生于上世纪1997年为我第一本诗词集《洹上吟》写的序言,更有张之先生于1988年至1997给我写的七封信函。最近我又整理出一本《朱现魁律诗古风选》,(含五言律诗137首、五言排律1首、七言律诗132首、古风11首)。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葛春先生在为我的《朱现魁诗选》写的序言中,对我的诗词作品多有肯定,特别是对绝句和词评价较高。想起来有些事情真让人参不透,一般人学作旧体诗,都是从五七言绝句开始的。而我最先写出的却是四首七言律诗。后来购得一部清代诗人、诗歌评论家叶燮的《原诗》,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七言律诗,是第一棘手难入法门。融各体之法,各种之意,括而包之于八句。是八句者,诗家总持三昧之门也。乃初学者往往以之为入门而不知其难。”于此可见,我学写七言律诗,却反其道而行之,“视之易而不知其难”。回想起来,既幼稚又可笑。

但不管如何,这四首诗的发表,成为我与张之先生终生结缘的媒介,令我至今难忘。我想将其中第一首《青春寄语》,引在这里以为纪念——


青春寄语

一从先哲展鴻猷,国际悲歌唱未休。

四海英豪拼血火,百年雷雨洗恩仇。

大旗莫让凋朱色,伟业宁教付碧流?

后起群芳同奋勉,迎风鼓浪续春秋。


写此诗后,我又顺势而为,接连写了不少七言律诗,如《蜀游十律》《大江行》(五首)都是那时候写的。在1999年出版的由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题签的第一本诗集《洹上吟》,收五言律诗不足十首,显得有些太少了。此后就将兴趣转到五言律诗,陆陆续续写了一百多首。两者相加,共得律诗270首。总起来看,整个“洹上吟丛书”共有7本,收诗词1327首、联语 75副(含《朱现魁诗词选》所收)、序文及其他文章29篇。至于五言绝句,因为写的本来就少,只选录了12首,收进丛书的第一本《朱现魁诗词选》。

目下正在整理编辑的是一本五七言律诗与五七言古风的合集,但为何却在后面的附录中收入我早年写的新体诗8首。那是因为我的学诗之路,是从写新体诗起步的。上高中时我写了许多所谓的“新诗”,都发表在学校创办的《前进周刊》。1957年7月,负笈汴梁,在开封师范学院(即今之河南大学)求学,于课余时间读了不少“五四”以来著名诗人的诗集。诸如郭沫若、冯至、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艾青、臧克家、李季……都在我的涉猎的范围之中。同时我也试着写了一些新诗,发表于师院校报。我至今还记得,1958年元月我在校报上发表了一首有关欢送下乡干部的新诗。稿费取出后,我立即到学院书店买了两本书:一本由北京大学教授王瑶注解的《陶渊明集》,并在扉页上题了两句白乐天评价陶渊明的诗:“我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一本是由徐调孚注解、王幼安校订的《人间词话》。直到64年后的今天,这两本书还珍藏在我电脑桌旁的书橱里。

我在1977年2月1日的《河南日报》发表了一首小诗,此后就再没有写过一首新体诗。改革开放后,我又拿起诗笔,但这时我的兴趣,已从写新体诗转到写旧体诗。我大学时代的同桌好友叶其文先生,中学时期就在报刊发表诗作。到大学后,他依然在诗歌园地上默默耕耘,且以笔名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改革开放后,他写诗的兴趣依然不减,不但在港澳台发表,有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但若干年后,我的两部旧体诗集问世,他读后却在微信中写道:“大作拜读。我对新诗的状况很失望。大陆的诗刊基本不看了。这让我又一次想到,您真该为自己的及时转型庆幸。”这表明他对我诗歌的转型是非常支持和羡慕的,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己坚持写新体诗的某种失落感。其文学兄去年已经作古,在这里提及此事,权当我对学兄的纪念吧。

我之所以在诗集附录中,收入了几首新体诗,如前所述,是因为我的诗词之路,是从写新体诗起步的,留下几首以作为永久的念想。可惜的是由于时间的淘洗,诗界环境的改变,加之又数次搬家,二百多首新体诗已散佚迨尽。留存下来的不过十数首而已。但我真诚希望,诗词界的朋友能继承传统,扬扢风雅,珍视当代,开拓未来,将新诗旧体,看作是振翼而飞的丹顶双鹤,奋力翱翔在诗歌的广阔天空,直到永远。

这部“洹上吟丛书”,合起来共有七本,依次为《朱现魁诗词选》《竹素词》《二妙集点评》《洹上文录》《朱现魁七绝选》《我与张之先生》以及这本《朱现魁律诗古风选》。另外还收入各类联语七十五副。我之所以能写出这么多作品,而且日有所进。首先应该感谢的是葛景春先生,八年前他曾为我的《朱现魁诗词选》写过一篇精彩的序言,现在又梅开二度,为我的最后一本诗集《朱现魁律诗古风选》写了一篇情深意厚,美轮美奂的序言。还要感谢张之、吴培泉、王同林、黄运然,路尚廷、刘臻仲等先生;还要感谢郭震,党相魁、刘颜涛先生和胡明香女史以及所有支持我的读着朋友。当然我更要感谢的是我的知心伴侣刘宝芝女士和两个不惮烦劳,费神出力的儿子朱少华与朱少章。若无诸位良师益友及阖家老少的热情关注与鼎力支持,这套丛书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更遑论出版面世了。

朱现魁辛辰(2024)年秋杪于洹上竹素斋


朱现魁简介







朱现魁:别号竹素斋主人,1939年生,河南省安阳县人。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公务之余,喜为吟咏,诗遵平水,词依正韵。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理事、安阳诗词学会副会长。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诗词600余首。作品入选《当代中华诗词集》《当代诗词举要》《二十世纪名家词选》《河南当代诗词选》《中原新歌》(新诗集)、《新颜歌》(新诗集)等60余种诗词集。事迹入编《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中国文学艺术界名人大典》《中国诗词著作家辞典》《安阳县志》等40余种典籍。曾先后荣获第一届“红旗渠杯”迎春征联大赛一等奖、“殷商文化杯”诗歌大赛一等奖、“山水安阳”诗歌大赛一等奖。诗词集《洹上吟》(增订本上下卷)获安阳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首届“诗圣杯”诗词作品集评选一等奖。他是我市写作传统诗词的代表性人物(诗论家杨景龙教授语),也是我省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内容广博,各体皆精。特别是那些讴歌安阳古今风貌和人文内涵的力作,最为引人注目。他在担任《河南当代诗词选》副主编时,将数十位安阳诗人的一百多首诗词介绍到到河南,扩大了安阳诗词在全省的影响。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为传统诗词在河南的回归和安阳诗坛的振兴做出了贡献。





主编:风雨薇、绿柳
julichuanmei@yeah.net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  

聚力阅读
聚力阅读,拒绝平庸文字,让您每一分钟阅读都有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