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感悟|《不完美才美》之《要做就做“不费力也讨好”的父母》

文摘   2024-06-03 08:00   湖北  

     


继第三章《少有人知道的亲密关系真相》之后,本篇我们继续从小打卡里精选了三篇分享稿。三位小伙伴,或联系自己过往人生的经历,或结合自己为人父母的生活实际,从子女、爸爸和妈妈三个不同的视角来解读亲子关系,写下了自己读完《要做就做“不费力也讨好”的父母》之后,自己对如何正确处理亲子关系的理解和感悟。


  放下往日的阴影是最好的选择

                       ——冰蓝

看完这一章很感慨,基本上这一章的内容都是作者站在父母的角度为已经是父母的读者所写的。反过来想,也可以帮助孩子角色的读者,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父母。我属于后者。


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因为童年的经历会大大影响一个人的未来。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人也具有化解童年阴影和伤口的可能,如果想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相信自己并找回自己的力量。


抱怨父母没有用,我想没几个人敢于当着父母的面指责他们的种种不是,哪怕自己已经成年成家,因为一旦具备这种能力,恐怕也已经不想再多说什么,多说无益,抱怨和单纯为了发泄的指责也无益。


我还远没到做父母的年龄,但是书里写的很多内容,都会让我想起我的父母。往者不可谏,但是来者犹可追。如果有关于父母的问题,也不妨问问自己。


以前的某个时间段里,我也很愤怒很痛苦,想过无数遍为什么我的父母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我认识的一些同龄人可以有和谐的家庭关系和能够给予她们支持和理解的父母。


别人放假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而我不想,我会在这个时候感受到什么叫做落寞。


本章里提到的很多内容,或者说很多作者认为是大忌的行为,都在我父母的身上反复且频繁地上演,包括但不限于:争吵,打砸,怒吼,不停地拿自己的伴侣孩子和别人家的做比较,不分轻重地看重并且维护面子,在公共场所贬低和嘲讽伴侣和孩子,在孩子面前彼此攻击或者背后说坏话……


以上所有都伴随着我的整个成长的旅途,当然这些不是全部。这些也是以前的梦魇。


我曾经抱怨过为什么我会经历这些,不过现在我不会再这样想了,因为我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我不会去期待这些错过的时间能够重来,人生不是游戏没办法重新选牌开局,我也不会期待两个连爱自己都不理解的人短时间内学会给予他人爱。


并且最重要的是:我打心底里认为我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宝贵,我不想为了往日的种种浪费它们。


如果一个人可以拥有治愈自己的能力,那么同时ta也会具备保护和平衡自己的能力。


生命力和攻击力,其实是同一种东西的两个名字,没有人可以一直承受别人的攻击,这样的后果往往是悲剧的。


而传统的观念认为孩子应该无条件地孝顺父母,我不这么认为。有些事情是子女无法为父母化解的,因为那是他们的人生课题,子女越俎代庖的后果=家长盲目溺爱孩子的后果。没有人能够代替别人完成ta自己的人生课题,不论你们的关系有多亲密亲近。


所以如果已经经历了很多不利于自己成长的事,那么放下这些往日的阴影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怎样放下和化解,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


我的方法是阅读相关的书、记录反思自己,关注自己手头的事,坚持锻炼。人总得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做到更多。


这些行为都是为了平衡和调节自己,也能让这种能力进一步提升。如果这种平衡和调节自我的能力可以进一步发展,也许会成为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且治愈他人的能力,但是这是后话。


重要的是,现在,我有自己在意且愿意为之投入精力的事。如果未来有一天,有合适的契机能够让我的父母发生哪怕一点小改变,那么我乐于一试,但现在时机未到。


如果自己受某个问题困扰很久,但还是没能改善,不如想一想,问问自己想要改善吗?如果想,为什么自己没有付诸对应的行动?



别以爱之名,把野山参养成了胡萝卜

                         ——王斌

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对自己的一个考验,学习了第四章,我也明白了许多,知道了如何与孩子更好的相处。


孩子四岁之前,和他妈妈更亲一些,因为妈妈照顾孩子更多一些,我的参与感、存在感少一些。所以,每当我说教时,孩子就会反感,甚至是反过来对我发脾气,让我罚站,让我从家里出去,经常是搞的我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做才好。


就像书中所说的,孩子累到谁就和谁亲。后来,我和儿子的互动多了起来:晚上陪孩子睡觉,下午陪他在户外玩耍,现在晚上还陪他写作业、打卡……


我也感受到和儿子关系有明显改善,虽然也会有矛盾和冲突,但儿子有时可以听进我的建议了,而且也更愿意和我交流了,现在想想,受点累也是值了。


前面说到对儿子说教,书中说“不要以为爱就可以任意伤害”,我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从孩子出生,我对孩子的定位是做个好朋友,但我没有做到。心里自以为是这样,但遇到事情,尤其是孩子做的不符合我的标准,不满我的心意时,我就会打着“为孩子好,爱孩子”的旗号,开始以家长自居,觉得自己在孩子面前是高高在上的,对孩子做的事情,说到话,开始指手画脚,品头论足。


结果显然都是不好的。要么孩子不听,要么孩子生气反抗,导致我也生气,大家不欢而散,没有取得任何实际的好效果。


通过读书,我明白了,如果孩子完全听话,照着我们大人的要求去做,孩子顶多就是活成家长的样子,孩子的思想、主见就都没有了,孩子就失去了本来的样子,这不是每个家长愿意看到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个宝,是一颗等待家长发掘的野山参,很多孩子都被我这样爱说教的家长养成了一颗胡萝卜,这是生活的悲剧。


有一种伤害叫作“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我的孩子也受过这样的伤害:一次是伤心的哭了,说我们拿他和别的小孩作比较;一次是直接说又要和别人作比较,我们直接闭嘴了。


“每个孩子行为的背后都有他的理由”。我们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角度考虑问题,从孩子的需求出发,亲子关系会更和谐。


即使想改变孩子,也要先改变自己,身教大于言传。当自己活成一道光,正能量满满时,孩子也必然是光彩照人的。


书中还有很多观点都很实用,我觉得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打着爱的幌子去做伤害孩子的事情,一路陪伴孩子开心快乐的成长,让孩子成为Ta想成为的样子!



做学习型父母,因为孩子的行为就是你的呈现

——刘娟

又是值得让人深思的一个章节,关于父母与孩子的教育,阅读的过程中,更是让我不断的觉察自己,并回忆以往与孩子相处的种种画面。


我想,我是个很失败的妈妈,孩子十岁了,在与孩子相处的这些年,能让我想到的都是用各种错误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言语上的羞辱,身体上的施暴,以及呈现在孩子面前一个时而亲热至极,时而又暴跳如雷的妈妈。


现在回想,那时的他在面对一个如此喜怒无常,脾气一触即发的妈妈时,是该多么的无助。即使如此,他却还是依旧如此爱我。当我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也一直处在对孩子的愧疚之中,这就像一个心结,一直缠绕在我的内心。


因为父亲陪伴的缺少,以及母亲不稳定的情绪,导致他性格一直是小心,谨慎,敏感,多虑的,甚至都不能很好的与别人相处。


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最好的礼物是陪伴。一句简单的话,却隐藏着很深的育儿之道。孩子们其实要求的不多,一个温柔,支持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怀抱,以及在他需要向你倾诉的时候,你能全神贯注地倾听,都是对他全力以赴的爱。


我记得儿子一直有个习惯,当他难过,或者感觉不舒服的时候,他都会要求我抱抱。以往的我碰到这种情况,在我心情好的时候,我也会抱抱他;可是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会觉得怎么这么矫情,会训斥他。


现在他长大了,要求抱一下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了。我想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也会学习稳定自己的情绪,并接纳他的不开心,照顾好他的情绪,花心思花力气改变自己,孩子自然会发生改变。


虽然教育孩子是一项不能从头再来的工程,而且时间有限,也没有等待的时间,但是只要我想着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孩子,就一定能看到结果。


不是有结果才去改变,而是有改变才能看到结果。静下心来,用心学习,用心陪伴,也可以从孩子的口中,做他想要的妈妈。


以前觉得只要陪在孩子身边,就已经很好了,却不知错误的陪伴方式还不如不陪。


陪伴对很多家长来说,可能就是包办孩子的生活所需,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照顾有加,包括替孩子拿主意。


以前的我就是如此,导致孩子在抗挫折能力上面是很薄弱的,遇到一点小事就掉眼泪,慌张不已,拿不定主意。这个时候我就会数落他的懦弱,不争气,不像个男子汉,却不知就是因为平常我包办的太多,给决定的事情太多,导致他自己都没有思考的机会,哪怕有异议,也敢怒不敢言。


其实孩子的各种行为的背后都是你行为的一面镜子,所以得自己反思,通过这些事情,我也在不断的做出改变,让他有自己的判断力,允许有自己的想法并去做,比起给与孩子生活的各种满足,不如教会孩子生活能力。


在以往的生活中,打击孩子也是常态。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对他各种打击。现在想想,跟我的原生家庭也有关系,我的父母从我们小时候开始到现在,对人都是各种负能量的输出,喜欢挑刺。


在这样的影响下,所以我对孩子也是如此,总是忽略他的优点,数落他的缺点,却不知每个孩子内心都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赞扬,尊重和关爱。


孩子都希望和父母亲近,当你给与孩子足够的空间和尊重,他们都愿意听从配合和对他们有好处的建议和要求。


所以我们要给与孩子足够的空间和尊重,他们才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也能在这些过程中,学会思考,以及抗挫能力。我们得放手。


我自己在抱怨自己父母给与我的语言数落时,却忽略了自己也是如此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我就觉得我怎么如此愚蠢,我得改变这种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给与孩子更多正能量的暗示,以及语言上的鼓励,眼神上的支持。


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最深: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任何时候,都要站在孩子这一边。或许通过这一章节的阅读,能让我更好的去理解这句话,并坚定自己内心所想,要无条件的给与孩子爱与尊重。


生命犹如在不同季节开放的鲜花,那就静待花开,尊重孩子本来的进程和样子,不要替孩子而活,得让他自己学会怎么去生活,怎么去迎接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


在做父母的路上,需要不断的去学习才能改变原生家庭带来的固有思维,以及个人生活在养成的主观意识。


孩子的行为就是你的呈现,好好学习,做孩子心中百分百的好妈妈。加油~


作者:16期读书修心营营员

 编辑:黄娣



松果会铜风铃项目
中医松果会(注册NGO)公益项目,致力于传播身心健康知识,联合创始人 杨千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内守则能觉知、则能心定;心定则万事可解;心定之道在养生、修身、修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