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这么矮”
“ 这么胖也好意思穿裙子”
“你成绩差不如退学吧”。
……你是否听过说过这些取笑、攻击他人的言论,甚至有意或无意中伤过同学?
新加坡儿童协会调查报告显示,每4名中学生中,就有1名曾遭遇过校园霸凌。
每10名中学生中,就有1名霸凌者。
观察霸凌者,似乎都有股邪乎气,也许背后是混乱不堪的家庭,不讲理的父母。
一、 霸凌者的心理特征
情感忽视:霸凌者一定遭遇过情感忽视,他们无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从而通过欺凌他人来寻求心理上的满足。
地位追求:霸凌者往往没有爱的滋养,受歇斯底里的父母,在家庭中被打压,需要在学校里补足,认为只有通过打压、欺凌他人才能获得尊重和认可。
原生家庭影响:在专制型或放任溺爱型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凌驾于他人成为习惯,可能会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或变得目无法纪、冷漠残酷。
显著的偏见:霸凌者对某些特定社会群体的偏见,偏见导致歧视和欺凌。
校园霸凌,常常是一群人欺凌一个人,而其他人默不作声,纵容霸凌的发生。
心理学中称这为“黑羊效应”,由屠夫(加害者)、黑羊(受害者)、白羊(旁观者)构成三角关系。
“校园霸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即“黑羊”是被挑选出来的。
最开始可能是一些让你感到不舒服的绰号,如“胖妞”“黑蛋”“矮子”等。
在学校,我们无法规避所有的恶意,但应学会鉴别、拒绝恶意,任何让你感到不舒服的绰号本质都是贬低与伤害。
一味忍耐只会让恶意愈发猖狂,今天是取绰号,明天就可能是传播谣言、身体欺凌、关系欺凌。会
霸凌者对群体中不喜欢人进行持续负面评价,在同学中形成共识,加持他们欺凌的合理性。
二、被霸凌者的心理特征
为什么你的孩子被选中,成了“黑羊”?
被动型被霸凌者:倾向于弱势性格,具有焦虑不安、身体瘦弱等特点,通常不受同伴的欢迎。
攻击型被霸凌者:由于一些不恰当的言行得罪或激惹了别人,造成被霸凌。
台湾著名心理医师陈俊钦在《黑羊效应》一书中指出,团体焦虑和个人心理因素是导致“黑羊效应”出现的主要原因。
团体焦虑源于成员间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信任,以及团体内部的高度竞争性,导致无法公开讨论问题,从而容易形成“黑羊效应”。
例如有一种情况,当“黑羊”在群体中过于突出时,成绩好,经济条件优越等。 “屠夫”产生了心理压力,从而对“黑羊”产生敌意。
这时的“黑羊”如果主动对“屠夫”示好,那么这种“示弱”行为会加剧“屠夫”内心的强权感从而更加敌对“黑羊”,寻找“黑羊”的缺点,甚至说服其他人认同他的看法,而此时“白羊”选择了冷漠旁观。
当“黑羊”成为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成为了这个群体里凝聚团体和排解压力的途径。 一场“校园霸凌”就这样产生了。
三、社会心理学分析校园霸凌。
•集体罪恶·
人们往往会在无意识中,集体攻击无辜者,通过欺负他人获得优越感。
当群体中出现一只“黑羊”,其他成员便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和释放压力的方式。
“屠夫”们通过联手攻击“黑羊”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不仅展示了团体的凝聚力,也成为了缓解紧张情绪的手段。
·盲从跟风·
如果群体中的其他成员都在排斥某个对 象,“我”也必须跟随,以免被排斥。
这种排斥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因为人们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认为排斥“黑羊”可以增强团体的凝凝聚力,提升自身的安全感。
·认知失调·
在“黑羊效应”中,一旦“屠夫”伤害了“黑羊”,他们便会在潜意识中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认为“黑羊”受到欺负是自找的。
当行为与认知不一致时,为了减轻心理不适,我们更倾向于改变观念以合理化行为。
这些理论也合理解释了眼下网暴的普遍性存在 。
四、 霸凌行为中的群体心理机制
一切霸凌者看起来强大主动,但实际上只是内心充满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的人。
霸凌者通过排挤和孤立这些“黑羊”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报复的快感:霸凌者可能因为自身的挫折感而将自身设想成是遭受侵害的一方,通过成功地报复并攻击那些他们认为侵犯了自己的人,从而获取快感。
如何避免“黑羊效应”?
1、在群体中尽可能保持低调,
在“黑羊效应”中,大多数人都在寻找一个可以攻击的目标。当你感觉团体氛围不对劲时,尽量不让自己成为显眼的人,避免成为“黑羊”。
2、打破群体意识
当你不幸成为“黑羊”时,需要用冷静的态度,无需努力讨好他人,不要成为群体中的“谈资”,不要让他们因为你而凝聚一个除你以外的群体。
如果你有勇有谋,可以推翻原有的群体领导者,自行建立一个新的群体。
如果你内向且胆小,那么可以试图团结一两只边缘化的白羊,组成自己的团体,从而打破群体意识。
3、远离“黑羊场所”,争取外界支持,家庭与学校的支持。
最关键,“黑羊”要建立自我支持。
自我支持是指,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认识到这些事件并非自己的过错,避免自我怀疑和自我伤害,将外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建立自己的气场,校园霸凌终究是未来应对职场霸凌的训练场。
(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小珠
作者简介:张学玲,兼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参与电台连云港版《非诚勿扰》制作,点评嘉宾,港版黄菡,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雕琢你的旧时光》,女心理咨询师手稿!连云港广播电台合作乐活100心理讲堂,主讲嘉宾。
连云港市心理学会理事,连云港海州区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海州心聆 -每月第一个星期二,张学玲在线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