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老父亲喊腿疼,疼的没法睡觉,他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腿疼。
因为冬天医院传染病比较猖獗,也不想来医院检查,在家各种理疗各种按摩, 没有好转。
这几天实在感觉疼,硬着头皮来医院检查:左股骨颈骨折,再过四天就过年了。
打电话给连云港二院骨科同事邵安泽主任。他了解父亲的情况,15年前,父亲曾做过右髋关节置换手术,那时关节置换手术还不是很普遍。
现在父亲85岁,年龄条件也不一样了。
邵主任说:不怕,上午来血液检查,下午就能做手术。
三天后就能出院,回家过年。
听到邵主任自信从容的回答,家人有些许疑虑,真会像说的那么简单?
我问主任:手术大约多长时间?
主任回答:半小时结束。一家子紧张的心情放了下来。
早上入院,下午两点钟准时进手术室,4点钟已经回病房,一切按照邵主任的流程往前推进。
他说:第二天就能下地。
家人又疑虑?这样的快节奏?
老爸赖着床不敢动。
邵主任来查房:不怕,肯定能走动的。
果真第二天,借力助行器,能去卫生间了。
大年三十,准时出院。
手术完美!
父亲不能行走,回家是个难题。
打120说:年三十,不知道等待多久可以发车过去,车都出去了。
因为家里的楼道比较窄,上楼梯有难度。
二院急诊科齐涵主任给我提供同事郭洋的电话。
他说:不怕,怎么窄,多么窄,也要到目的地。
“先用救护车送到家里,不行就给父亲背上楼。”
片言只语,给我们的依赖。
保卫处同事郭洋,宽厚的肩膀,有一米九,帅帅的,毫不犹豫背父亲上了楼。
回家通道,完美!
谢谢我的中国好同事,你们看到我眼神中的依赖,帮着渡难关。
父亲需要手术,在单位二把手的小妹立刻放下手里所有的工作,来伺候手术。
全家知道我的家务能力特别差,交给别人也不放心。
术后第二天,小妹单位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不能耽误,得赶回老家。
家里一片哗然说:学玲能行吗?
我向全家人保证:“我的弹性比较大,当有依赖的时候,喜欢躺平。”
做家务这种事,多少年,每次过年回家,都是80多岁的母亲,骑着三轮自行车,带着我在街上逛,做各种好吃,我躺的舒服,平的很恰当,儿童时候的水平。
“没有依赖的时候,我肯定是棵大树,成为依赖,一定不辱使命。
照顾生病的父亲,我发现是个体力活。
和妹妹在医院护理的时候,我只负责聊天和调节气氛而已。
小妹回家,在大家质疑声中,我不辱使命。
护理父亲,一夜没睡,也没有我想象的困倦。
父亲低烧,给他不停的物理降温,不停的喝水,间断的体温测量。
回到家的康复训练。
就算辞职在家护理父亲,我也是愿意的。
父亲一直是我们家族的榜样,他年轻的时候才华横溢,为了家庭付出所有努力。
无论工作、写作、做生意,都是一把好手。
年纪大了,我们看到他,眼神中对孩子们的依赖与依恋。
小时候,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拉扯我们,长大后,我们买房,遇困难,都是坚实后盾,提供最优质的呵护。
父亲手术,母亲在老家也坐立不安,不放心我伺候,决定做高铁赶过来。
母亲坐高铁赶车的情景,想想这一幕,我都满满骄傲与自豪。
父母遇到困难,从容应对,给我们的精神力量。
遥想三十年后,当我们八十多岁的时候,还有80多岁的亲人坐高铁奔赴,给我们依恋与依赖,是如何的幸福。
人间值得,亲人,朋友,同事,谢谢你们,看到我眼神中的依恋和依赖。
我记得你眼神中的依恋 :
走在红尘俗世间,谁的呼唤飘在耳边,那么熟悉却又遥远,为什么痴心两处,总难相见,徘徊在起风的午夜,谁的叹息飘在风间,那么无奈却又无悔,多少前世残梦,留在今生缘,就算换了时空,变了容颜,我依然记得你眼里的依恋,纵然聚散由命,也要用心感动天,就算换了时空,变了容颜,我依然记得你眼里的依恋,纵然难续前世,也要再结今生缘。
(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小珠
作者简介:张学玲,兼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参与电台连云港版《非诚勿扰》制作,点评嘉宾,港版黄菡,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雕琢你的旧时光》,女心理咨询师手稿!连云港广播电台合作乐活100心理讲堂,主讲嘉宾。
连云港市心理学会理事,连云港海州区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海州心聆 -每月第一个星期二,张学玲在线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