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未晚,幸福“享老”的杭州实践

文化   2024-12-26 17:23   浙江  


在失去最终意识之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怎么样算极好的一生,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但对于晚年生活来说,共通之处或许都指向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老年友好型社会。


在杭州,“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从家门口就能实现的幸福养老到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涌现再到银发经济的崛起,“养老”变“享老”已照进现实。






全文字数:4560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1

新挑战:中度老龄化的社会

与长寿时代的来临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20%~30%之间,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14%~20%之间,就意味着该地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当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30%,或者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21%,表示该地区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从1865年法国率先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全球加速蔓延。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七十年代末,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预计将超过18岁以下的人口数量。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的最新统计和预测也显示,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可能由2000年的6.8%上升至2040年的14.3%,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50年可能上升到16.3%,本世纪下半叶中后期可能达21%,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2000年,我国就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行列。《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1676万,占总人口的15.4%。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等发布的《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 (2024)》显示,预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将正式进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


“我们开始进入长寿社会,而不是老龄社会。”英国的长寿经济学专家安德鲁•斯科特认为,长寿与老龄的区别在于:寿社会是为人类更长的寿命作好准备,确保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意义;老龄社会则容易让人产生负面印象,比如各种老年慢性病等。“长寿社会是将长寿的人视为财富,而非负担。


在社会老龄化加剧和长寿时代的全球背景下,如何做好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我们的城市如何对老年人更友好?二十一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提出“老年友好型城市”概念。2007年,WHO发布《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明确了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的八个领域,即室外空间和建筑物、交通、住房、通信和信息、社区支持和健康服务、社会参与、尊重和社会包容、公民参与和就业,成为老年友好城市领域的纲领性文件。


▲福利中心活动

一座老年友好型的城市,体现着城市的温度,也释放出民生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要“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2005年,全国老龄办发布了《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2009年,在借鉴世界卫生组织老年友好新理念的基础上,“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国展开。2012年,“宜居环境”被写入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年社区宜居环境建设得以上升为法律层面的要求。2016年,《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这是我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此后,从《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2035年要全面建成老年友好型社会”到《民政部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持续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关于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政策举措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2

新生活:家门口实现幸福养老

在杭州,截至2023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16.3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5.13%,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5.61万人,占总人口的18.07%。与全国相比,杭州的中度老龄化更加明显。如何构建更加友好的城市氛围,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颐乐?


在杭州的拱墅区半山街道,“家社院”养老融合服务已经启动。“家社院”不仅能满足居家养老医护需要,还能满足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的医疗需求,并帮助老人便捷地实现从家到机构或转到医院的双向医养服务。“主要是根据老年人不同阶段不同养老需求,通过整合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资源,打破医养床位转介壁垒。”拱墅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希望通过“家社院”养老融合服务的推广,进一步加强跨部门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在西湖区,杭州西湖康养集团刚刚成立,该集团由西湖区区属六家国企共同出资,重点布局公办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建设运营。“我们将有效盘活区域存量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普惠性、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作为杭州西湖康养集团控股方,西湖城投集团有关负责人透露,后续还将考虑改建园区,构建“智慧康养、科技康养”产业生态圈。


拱墅区半山街道“家社院” 图源:人民日报


从全市看,为破解“家中养老之急”,杭州进一步探索医康养的深度融合,让“医养”更“怡养”。截至2023年底,杭州共有养老机构250家,养老床位约4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1.6%;建成“幸福荟”“幸福邻里坊”“阳光老人家”等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900余家,打造康养联合体176家。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2023-2024)》显示, 我国养老模式基本构成是“9073”——约90%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机构养老。在“9073”养老模式的背景下,杭州“让设施、服务跟着老人走”,管好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以此织密“家门口”的幸福养老服务网。以老年食堂(助餐点)为例,目前,全市老年食堂(助餐点)数量持续增长,累计建成2300余家。


▲第七届万科随园“久久节”,老人喜庆重阳


除了家门口的高质量养老“加码升级”,杭州还在不断创新养老互助的模式。在上城区南星街道,一批“00后”住进了养老院。借助代际互助“养老+志愿服务”项目,年轻人解决了住宿难题,老年人们收获了陪伴与温暖。类似的“跨代”互助场景也在滨江区涌现。早在2019年,杭州市滨江区民政局开展了“多代同楼”陪伴型养老项目。如今,这一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已逐步从养老机构走向社区。“实践‘多代同楼’,能积极破解老年人慢性社会隔离问题,推动养老服务由物质服务向‘物质服务+精神服务’转变。”滨江区民政局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推出“青丝银话”“煮时光”为主题的疗愈服务,进一步丰富陪伴场景、扩大社交半径,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及陪伴者的荣誉感。



3

新趋势:重新定义老年


近期,《健康时报》中有一组数据显示,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排行前五的城市中,上海以84.11岁居于首位,而杭州以83.63岁排名第三。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人们应该告别过去“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观念,更好地迎接长寿时代的来临。不仅要活得久,更要活得有质量。


在西湖区,有这么一支特色银龄志愿服务队——“蓝马甲·西湖阿姐”。团队汇聚了50岁~70岁的女性代表,她们有的能说流利的英文,有的是非遗传承人,还有的擅长摄影、茶艺等,个个都身怀绝技。比如队长陈幼娟阿姐,一年的时间里,她帮助了500多位老人如何使用电子医保、打车软件。同时她还成为了AI数字大使,呼吁更多的老人加入到阿姐的活动中来。西湖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张卫明介绍说:“从服务对象变成服务力量,‘蓝马甲•西湖阿姐’引领了银发助老风尚。作为西湖区积极探索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新模式,‘蓝马甲•西湖阿姐’为杭州精神文明建设事业贡献了‘银发力量’。


蓝马甲西湖阿姐走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图源:蓝马甲


在和睦街道,老年人的互助教育成为一种新风潮。78岁的老年大学和睦学苑明星教师臧复和作为文化志愿者,每周两次会在老年大学教授书法和美术。2023年起,和睦街道创新推出“幸福相伴和睦银龄秀”活动。通过海选挖掘,目前街道共有文化专长的“银龄”达人51名,他们作为授课指导师,为更多社区老人分享知识技能。“活动扩大了社区教育+文化养老品牌效应,可以更好展示老年人的生活智慧、艺术才华和精神面貌,实现家门口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幸福场景。”和睦街道党工委书记苏方声说。


像这样,杭州正主动为老年人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帮助无数个“西湖阿姐”和“臧复和”实现自我价值,而这也是杭州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的核心。根据《杭州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到2025年,杭州将建成“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350个,争取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50个,基本建成“老年友好型城市”;到2035年,将实现全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高水平建成“老年友好型城市”。


▲各社区书法达人教学


在北京师范大学民生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谢琼看来,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不是仅仅解决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满足老年人物质需求,将老年人看作被关怀、被照顾的对象,把老年人“养”起来,而是要重视调动老年群体的创造性,充分发挥老年群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而这也与“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观”的逻辑一脉相承。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应该更多地参与社会公共生活,释放价值;另一方面,老年人的健康和积极参与,也关乎着银发经济的未来。


在建德大慈岩镇,借助“乡村梦想家”载体,当地大力发展康养产业。仅一个月时间,里叶村“一老一小”服务中心已接待老年游客11批次共计500余人。养老和银发经济结合,不仅为当地居民打造了一个养老幸福生活圈,也助力了当地乡村振兴。据相关测算,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从未来的发展看,杭州的产业基础、区位和环境优势、养老服务需求和消费潜能,都为银发经济驶入快车道提供了无限可能。


展望2035,高质量的老年友好型城市全面建成,银发经济活力不断迸发,多元化养老服务将托起更幸福的“夕阳红”。



“积极老龄化”的公民生活——来自芬兰的享老启示
杭州优质养老机构哪家强?建议收藏
民意 | “非亲陪伴”互助养老,杭州这么干
双龄共养:“一老一小”养育难题这么破
日本鸠山“健康长寿之都”的美誉如何养成



创刊于2003年的《杭州》杂志,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以优质内容占据宣传高地。创刊以来,《杭州》杂志立足杭州城市特色,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指导基层、聚焦民生、探讨热点,将前沿的城市理论和丰硕的实践成果向社会各界传播。创刊以来,荣誉不断。2024年,《杭州》杂志“视点”栏目获评全国党刊“十佳”品牌栏目、第七届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3件作品获全国党刊优秀稿件一等奖。杂志文章《以“赛”“会”之城,崛起一座“国际杭”》获2023年度浙江新闻奖报刊类三等奖。



从国内首个吴越国史专题博物馆——吴越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到杭州足球学院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挂牌,从“国之重器”杭州超重力场项目即将进入第一阶段试运行到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杭州开幕,近期的杭州动作频频,按下了发展“加速键”。


杭州要建一座怎样的吴越名城?如何在全国足球改革发展大局中勇当弄潮儿?站在“后亚运、两万亿、超大城市”的新发展阶段,杭州如何更进一步?


……


这一切都能在《杭州》杂志中找到答案。


认识杭州,读懂杭州,从《杭州》杂志开始。




怎样订阅《杭州》杂志? 


《杭州》杂志为公开发行的半月刊,

刊号CN33-1361/D,

全年订阅价格360元。

订阅杂志请联系:徐老师 0571-85253918

欢迎各大机关企事业单位订阅!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杭州杂志」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 | 王幸芳
版式 | 毛婷
审核 | 张维维 金立山 林军
本文刊登于《杭州》杂志2024年第24期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杭州杂志

杭州杂志
探讨城市发展特色,引领幸福和谐生活,推动城市科学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