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一幼儿园,开始招老人了”的新闻刷屏网络。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藕莲幼儿园开设的银龄班,让拥有跳舞爱好的老人接送孩子和上“兴趣班”两不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老一小”问题,作为当前国家和社会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之一,其解决对于推动城市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2022年,杭州市正式颁布了《杭州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明确的发展目标和16项具体任务,进一步加强养老托育发展的政策保障。杭州由此开展了一系列养老托育领域的改革探索。
▲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藕莲幼儿园开设的银龄班
全文字数:3598字
1
▲建德市李家镇“一老一小”融合服务驿站 图源:建德市人大
2
▲拱墅区和睦社区老幼融合服务场景 图源:杭州民政
3
为推进老幼共融发展,应精准对接养老托育需求与服务,科学规划布局,优化服务适配,不断提升服务的精准性、便利性、可及性和多样性。
秉持包容性发展理念,积极宣传老幼共融对老幼群体的积极影响。消除年龄偏见和代际隔阂,构建充满人情味和同理心的年龄平等观念。鼓励在社区、社会组织及企事业单位中设立“双龄共养”试点项目,推动相关支持项目的立项与落地实施。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儿童与老年人在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及伦理道德等方面得到有效保障。在实际运营中,注重老幼共融的安全性和程序性,为老年人与儿童购买商业保险,在老幼活动的公共空间安装监控,并由专人负责看管。在公共空间的出入口安排专业的安保团队,维护公共秩序,赢得家长的信赖与认可,有效缓解家长的担忧情绪。
政府提供政策资金支持,促进社区老幼共融发展。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推动资金筹集模式由政府单一全额拨款向财政支持、个人缴费、企业赞助等多元化方向转变。针对“双龄共养”模式,制定专项政策,扩大服务供给,并激励企业提供普惠性的服务组合。借鉴日本的相关制度,将老幼复合型机构正式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专项资金保障外,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支持渠道,确保老幼复合型机构的稳健运营与持续发展。
丰富活动内容,提升老幼双向互动质量。设计代际互动课程时,需紧密结合双方生活实际,充分激发双方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共同构思与筹备。如组织手工制作、绘本故事分享等多样化的活动,既能让老年人在参与中展现个人风采,又能使儿童在活动中得到有益的指导和启发。定期组织公益性活动或联欢活动,有助于促进老年人与儿童群体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设计互动空间时,可设低矮栅栏分隔户外区域,保持空间的开放性。
完善人才支持体系,积极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重点培养老幼服务双能人才,壮大老幼服务人才队伍。鼓励更多高校开设与老幼服务相关的专业课程,将养老托育专业进行融合,纳入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确保复合型人才的专业性。充分发挥志愿公益组织的补充作用,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老幼技能培训,覆盖日常照料及高标准深层次服务,不断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定期举办共享培训,邀请专家解读老幼共融理念,并邀请优秀从业者分享经验和感悟。开展养老托育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加深从业者对老幼共融服务的理解,提升岗位认同感与幸福感。
创刊于2003年的《杭州》杂志,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以优质内容占据宣传高地。创刊以来,《杭州》杂志立足杭州城市特色,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指导基层、聚焦民生、探讨热点,将前沿的城市理论和丰硕的实践成果向社会各界传播。创刊以来,荣誉不断。2024年,《杭州》杂志“视点”栏目获评全国党刊“十佳”品牌栏目、第七届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3件作品获全国党刊优秀稿件一等奖。杂志文章《以“赛”“会”之城,崛起一座“国际杭”》获2023年度浙江新闻奖报刊类三等奖。
从国内首个吴越国史专题博物馆——吴越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到杭州足球学院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挂牌,从“国之重器”杭州超重力场项目即将进入第一阶段试运行到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杭州开幕,近期的杭州动作频频,按下了发展“加速键”。
杭州要建一座怎样的吴越名城?如何在全国足球改革发展大局中勇当弄潮儿?站在“后亚运、两万亿、超大城市”的新发展阶段,杭州如何更进一步?
……
这一切都能在《杭州》杂志中找到答案。
认识杭州,读懂杭州,从《杭州》杂志开始。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杭州杂志」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