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 | 城市文化的“另类表达”

文化   2024-12-23 17:03   浙江  







最近,理发师晓华走红,让湖南怀化火了;郑州大学生“夜骑开封”,一场流量狂欢的“泼天富贵”正“砸”向开封……每座城市似乎都有各色各样或者“千奇百怪”的爆火方式,这正体现了城市文化的一种“另类表达”。卖产品不如卖人设,悦人不如悦己,“主打”一个真诚——“城市营销学”的底层逻辑,归根结底,离不开情感的深度共鸣和文化的创意传播。


让我们一起看看那些让网友直呼有趣或者忍不住疯狂“输出”的城市文化新表达,或许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全文字数:2972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又是一波文化输出” 

文创冰箱贴“硬控”年轻人



今年,文创冰箱贴的“顶流”神话在各大城市、博物馆频繁上演,成为文化消费的“新宠儿”。


杭州博物馆的一款“粉红小酒杯”火出了圈。它不仅遵照“镇馆之宝”元代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的粉青配色,连“粉面腮红”晕染效果也进行了还原,甚至连文物的裂纹都复刻了出来。开售才几天,每天都有人为买它而排长队。


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冰箱贴



同样享受“售罄待遇”的,还有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敦煌研究院的纸雕灯冰箱贴、南京博物馆的小粉炉冰箱贴等等。凤冠冰箱贴“一冠难求”,上市3个月就卖了近8万个,带火同系列文创销售总额突破1000万元,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20年来当之无愧的“销冠”。


凤冠冰箱贴



除了博物馆,各个城市也在冰箱贴上暗暗“较劲”。杭州的三潭印月冰箱贴,西安的大雁塔冰箱贴,成都的杜甫草堂冰箱贴,苏州的寒山寺冰箱贴,长沙的爱晚亭冰箱贴……激起无数游客“奔赴一座城”的激情瞬间。


苏州寒山寺冰箱贴



文创冰箱贴既承载着消费者们“看过的历史”,也记录着他们“走过的世界”,完美诠释了一半柴米油盐和一半山川湖海——这便是普通人向往的生活。中国文物学会文化遗产传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雨晗曾表示:“文创冰箱贴的火爆,是‘文博热’和‘文旅热’双重映射下的必然结果。文创冰箱贴的磁力,不仅拉近了古代传统文化与当今美好生活的距离,也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播语境下焕发了新的活力。”

网评

@哒哒开花节节高:冰箱贴最近全网“上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烂”(偷笑)。

@小小:贵阳的苗银冰箱贴绝了,上月特地去贵阳毫不犹豫地拿下,慢一秒都觉得是对贵阳的不尊重。

@小李la:被杭州的冰箱贴美到“无语”!怎么可以这么精致!西湖、断桥、三潭印月、雷峰塔、灵隐寺,我都集齐啦!三潭印月的肚子还可以亮灯,太有意思了!这是我在杭州花得最值的一笔钱!

@X&Y:20年前就开始买了,以前国内好看的冰箱贴特别少,买国外的多一些。现在国内惊艳的冰箱贴好多,太让人上头了,控制不住。

@彼粒星:我以前去一个城市最多买3个,这几年冰箱贴流行起来后越来越好看,我最近去杭州一口气买了20个(笑哭)。

@韩锐:现在的冰箱贴是要“考研”吗?小众赛道也好卷啊(偷笑)。




“万物皆可毛绒绒”

中华美食版Jellycat火出圈



戒不掉Jellycat的年轻人,最近又爱上在博物馆买“麻辣烫”。


近日,甘肃博物馆的“麻辣烫”毛绒花束亮眼吸睛,除了需要线下购买,博物馆工作人员还提供“现场烹饪”服务,这种把成年人当孩子哄的购物模式迅速火上热搜。自此,中华美食版Jellycat强势“出圈”,引领全国文创新风潮。


Jellycat原本是一个源自英国的毛绒玩具品牌,以其柔软的手感、可爱的造型以及独特的情感价值赢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中国特色美食文化元素融合Jellycat风格的文创产品,配上店员“一本正经”的“过家家”式表演,把消费者的情绪价值瞬间“拉满”,打造出了一系列地域特色文创爆款。比如杭州的“葱包烩儿”、西安的“绒馍馍”、云南的“野生菌”、贵州的“丝娃娃”、山西的“刀削面”、湖北的“过早”系列等毛绒玩具。


“麻辣烫”毛绒生菜



这种别具一格的呈现方式,有着满满的“城市风味”。之所以“出圈”,得益于它们能够带来触动人心的情感价值和独特的用户体验。这是地域美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表达,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认同感。未来,各地将不断涌现更多重原创、重文化、重品质并带有地方印记的文创产品。


西安“绒馍馍”


网评

@Miss_鰇:杭州“葱包烩儿”请求出战!虽然我不懂里面为啥会出现荷包蛋(笑哭)。

@蜗啦嘞:俺们山东为啥没有大葱Jellycat?

@猴子_ling:杭州也有自己的Jellycat了,“葱包烩儿”是今年文博会里的“显眼包”。

@毛旋子在家:论好rua(抚摸)程度,我“绒馍馍”无与争锋。




城市Logo“品质出圈”

撬动一座城的精神内核



这是一场视觉盛宴,或简约大气,或色彩斑斓;或富有历史底蕴,或充满现代质感……在当下这个“视觉为王”的时代,城市Logo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标识,其设计与传播力也成为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杭州为例,城市Logo以汉字“杭”的篆书为基础,巧妙融入航船、城郭、建筑等元素,不仅展现了杭州作为江南水乡的柔美与古朴,更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成为引领潮流的典范。


杭 州  

广 州  


再如广州的城市Logo,将汉字的“广州”和城市地标“小蛮腰”结合,整体造型非常现代化,充满辨识度和国际化美感。这种对城市文化的精准提炼与生动表达,让Logo成为了传承城市精神的符号。


每座城市的Logo都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视觉表现和文化内涵。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城市的特色与魅力,成为连接城市与市民、游客的重要桥梁。虽然它们各式各样,但是都共同传达了一个信息:“城市欢迎您!”透过视觉表达,触摸不同城市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从而激发人们拥抱城市、探索未知、发现美好的热情。

网评

@小红薯66BDB42:在广州和上海读书时都选修了设计课,两边的老师都拿杭州城市Logo做过例子,个人也觉得它的字、形、意结合得最好。

@要瘦:还得是杭爷,说哪儿都有您。甚至已经“冲出”杭州,连洛阳的井盖、护栏、灯上面都是杭州城市Logo标志。

@HUATO:杭州城市Logo算是中国城市Logo的“天花板”,多年过去仍是经典。

@LS:杭州人点赞城标!像一艘船,是我们携手共度风雨的船;像一个家,是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像一座城,是我们共建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





创刊于2003年的《杭州》杂志,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以优质内容占据宣传高地。创刊以来,《杭州》杂志立足杭州城市特色,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指导基层、聚焦民生、探讨热点,将前沿的城市理论和丰硕的实践成果向社会各界传播。创刊以来,荣誉不断。2024年,《杭州》杂志“视点”栏目获评全国党刊“十佳”品牌栏目、第七届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3件作品获全国党刊优秀稿件一等奖。杂志文章《以“赛”“会”之城,崛起一座“国际杭”》获2023年度浙江新闻奖报刊类三等奖。



从国内首个吴越国史专题博物馆——吴越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到杭州足球学院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挂牌,从“国之重器”杭州超重力场项目即将进入第一阶段试运行到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杭州开幕,近期的杭州动作频频,按下了发展“加速键”。


杭州要建一座怎样的吴越名城?如何在全国足球改革发展大局中勇当弄潮儿?站在“后亚运、两万亿、超大城市”的新发展阶段,杭州如何更进一步?


……


这一切都能在《杭州》杂志中找到答案。


认识杭州,读懂杭州,从《杭州》杂志开始。




怎样订阅《杭州》杂志? 


《杭州》杂志为公开发行的半月刊,

刊号CN33-1361/D,

全年订阅价格360元。

订阅杂志请联系:徐老师 0571-85253918

欢迎各大机关企事业单位订阅!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杭州杂志」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 | 杨佩佩
版式 | 毛婷
审核 | 张维维 金立山 林军
本文刊登于《杭州》杂志2024年第21期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杭州杂志

杭州杂志
探讨城市发展特色,引领幸福和谐生活,推动城市科学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