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错代言人,本质是能力和良心问题

文化   2024-10-19 21:51   北京  

开头先声明,小镇坚决反对一切制造性别对立的言论。一般网民说说也就罢了,如果任何公众人物或者掌握一定影响力的自媒体这么干,小心以后被秋后算账,至于那些借机生事,造谣金融挤兑的,一个都跑不了。

对京东选择杨笠当品牌代言人,没那么多阴谋论,就是很简单的能力和良心问题,这两个都出了严重问题,才会出现如此灾难性的结果,所有大企业都一定要引以为戒。对大企业而言,几个大项目失利不算什么,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品牌和公司形象,一旦品牌砸了,就很难救回来了。

就如杨笠,她现在成了“女拳”的象征,主要是因为“普信男”为代表的一系列言论,“普信男”这个说法太具有传播性了。但事实上,杨笠近期嘲讽最多的是女性,比如说女性爱做灰姑娘梦,甚至还拿猪跟人比。但不能说之前得罪了男性,现在反过头来再得罪下女性,就中和了,怎么可能呢,实际是得罪了两次。

但正因为杨笠跟“女拳”“普信男”等高度捆绑,无论她后来怎么反过来冒犯女性,大众对她的认知就是“女拳”,这就是品牌形象或者说个人IP被公众锁定后导致的后果。

有很多人认为之所以选杨笠当代言人,是因为京东坐办公室的尤其是品牌宣传部门,女性占比很高。比如京东2023年3月8日在公司官方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表示“当前京东职场女性员工占比达46%”。

于是有不少人质疑京东存在性别歧视,毕竟京东的一线快递人员绝大多数是男性,而女性占比仍然有46%,说明在中后台坐办公室的人中女性占比肯定远高于男性。

再次强调,小镇坚决反对一切性别歧视,男女本应该优势互补,而不是互相对立。制造对立的人,无论男女,想想自己的亲人,职场看的是能力而不是性别。

至于京东女性占比46%,这其实很正常,因为京东还有非常多的客服人员,客服主要是女性。

另外,京东强调女性占比,包括由女性担任CEO,这都是非常理性的决定。当企业大了以后,必须注意履行社会责任,避免一些政治正确的攻击,一个特别紧迫的就是要基本维持男女平衡。
京东创始人是刘强东,起家、主营的3C数码目标群体也是以男性为主,最核心的物流配送也是男性占绝大多数,男性特征极为强烈,正因此京东在对外宣传上会更侧重倾向于女性,也会积极参与类似“性别平等指数”的评定。

但这对于一般女性员工未必是好事。尤其是选择女性担任CEO,这反而会导致公司高管中女性占比更少,女性晋升也更难,甚至收入都会更低。毕竟当CEO都是女性了,那么公司就能够证明已经足够尊重女性了,就没必要在其他方面继续搞性别平衡,而是更看重工作能力,更卷、更抗压、更能加班,也属于工作能力的一种。

这跟日本大企业普遍设置专司后勤的庶务科,以低薪大量雇佣女性是一样的道理,都是为了实现性别平衡,体现大企业的社会责任,避免被舆论攻击。

所以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开始聘用女性担任CEO,但CEO之上还有真正的掌舵人,而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和男性对女性的歧视相比,女性对女性的歧视更狠。比如男性担任CEO的公司,高管中男女收入没有明显差异,而如果女性担任CEO,同等情况下,女高管收入明显低于男性、女高管占比也会更低,然后层层压制。

对此,知网有一篇论文,统计了2008-2016年中国1224个家族上市公司、6202个样本,在结论部分,文章作者呼吁关注女上级对女下属的歧视。文章题目为《女性CEO会雇佣更多的女性下属吗?——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所以大可不必因为京东宣传说“女性占比46%”,就说歧视男性。
事实上,女性特征极为显著或者没有明显性别特征的公司,因为社会上不会质疑是不是“歧视女性”,在对外宣传上反而不会继续强调女性特征。比如美容护肤、时尚服饰、母婴、女性健康等女性向特征极为强烈的公司,这类公司内部其实女性的压力更大。所谓的“全女公司没有歧视”,纯粹是幻想,注意女上级对女下属的歧视,比男性对女性狠得多。

正因此,就会发现,杨笠作为“女拳”的象征,邀请她代言的品牌反而是男性特征很强的品牌,反而女性用品或者女性向品牌并不考虑跟杨笠合作。比如主打“男人衣柜”的海澜之家、强调硬派越野的长城汽车、卖白酒的舍得酒,还有3C起家的京东。

一方面,对外宣传已经习惯了强调亲女,整个营销团队形成了思维惯性。

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经营策略,希望开拓新市场。

海澜之家、舍得酒、长城汽车、京东都是类似的问题,老客户中男性占比很高,很希望向女性市场拓展,吸引更多女客户,那就会倾向于选择女性更喜欢的代言人。

这里面一个职场问题是,作为打工人,就算是营销部门的负责人,也要考虑如何迎合上级。
守成顶多是苦劳,年底说守住了男性为主的老客户,顶天了也就是合格,只有开拓新客户、新市场,才有机会争取优秀评级、升职加薪。至于对老客户的损害,往往就不在乎了,反正一般情况下不会闹成舆论事件,那就不能证明是自己的问题,可以来回推锅,更何况向上汇报用的是PPT,写PPT的时候肯定只挑好的、有利的说。

而在大公司内部层层审批,大老板每天要看很多申请,根本没时间认真看内容,也不可能要求大老板对一个脱口秀演员之前都说了什么、大众对她有什么认知特别清楚,于是一般就只看结论,看看之前审批过的人怎么说的,然后就批了。

当然,找代言人,完全可以找女性认可且没有冒犯其他群体的,比如请当前特别火的男明星、小鲜肉,但问题是,这样的贵啊。小镇咨询了业内人士,认为类似的代言活动,杨笠的出场费应该在30万左右,最多不超过50万,而当红小鲜肉得加个零。

相比之下,脱口秀演员哪怕是杨笠这样最贵一档的,也不过就是当红小鲜肉报价的零头,知名度高、要价低,“性价比”特别高。

因此,京东作为男性特征强烈的公司,长期以来习惯了在对外宣传上强调亲女特征,营销团队形成了思维定势,再加上开拓女性新市场、升职加薪的迫切需求,就选择了“性价比”极高但非常有争议的脱口秀演员。

正因为代言费很“便宜”,就导致拍板这件事的层级不会很高。可能总监(互联网大厂的中层)这一级就能够定下来了,总监之上的负责人只不过流程性审批,能够进行风险规避主要靠总监之下的那几个人。

但问题是互联网公司拍板一件事,其实很随意,尤其是当京东为了确保男女性别平衡,不可避免的导致如营销、PR等部门女性占比极高,再加上互联网公司往往年轻人居多,于是负责找代言人的具体小组,年轻女性的占比高的惊人,而杨笠在年轻女性中非常受欢迎,于是就有了这个结果。

除非像这次一样爆发了全网舆论,否则其他人或者其他部门看到了其中的隐患,也不会站出来质疑,毕竟职场总得讲人情世故。

对这件事的分析,到这里就差不多了。

回应下标题,免得被说“标题党”。

选择杨笠作代言人,从上面分析看,其实是一个似乎理性的选择,但这背后恰恰反映了极为严重的能力和良心问题。

能力,指的是公司内部治理出现了很大问题,对于可能影响到公司整体形象的,缺乏风控管理,缺乏对营销、PR部门决策的制衡。

从目前公开的一些信息来看,似乎请杨笠代言仅仅是京东旗下某个板块的想法,也不过是一次活动而已,拍板的层级并不高,估计也就是在条线内部,真正会认真看的领导,或许觉得不过是花点钱请一个有些名气的明星而已,而营销部门花公款追星或者办私事,这太常见了,一般也不会驳下属的面子。顶多会问一问这个人有没有争议,提议邀请杨笠的肯定是特别喜欢杨笠,怎么可能会说有争议?

这可以说是互联网的扁平化,但本质是管理的混乱,才会让这种夹带私货变得肆无忌惮。而“看到一只蟑螂,意味着藏在暗处的还有一群”,这种事肯定非常多。一个管理严格的公司,这类选择代言人的对外营销活动,一定要经过跨部门的严格审查,必须有多重合规审核,要通过法务、财务、公共事务等多部门审核,尤其马上就“双11”了,分管这一块的高管更是要过目。

相信京东一定有这样的规章流程,如此长的链条,竟然没有发现并且阻止,这需要好好反省。

选错代言人仅仅是表象,背后代表公司内部治理出现问题,这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比如舍得酒股价从2021年高峰到现在下跌75%,跌幅超过整个白酒板块,更没法跟同级别的酒品牌比了;长城汽车也是类似问题,在中国汽车整体崛起的情况下,却出现了产销下行,口碑也遭到“反噬”。

表象是打错了宣传牌,不该打“女拳”,本质是治理能力。

“良心”,指决定请杨笠代言的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出现严重问题。
公款追星、以公济私这种事在互联网公司很常见,但一个底线是不能过于损害公司利益。如果选谁都行,那选对自己有私利的也就罢了,但是请一个很有争议性的人物,说明职业道德有严重问题,这就是没良心。

小镇一直认为,国内大企业最好不要请脱口秀演员代言品牌,搞个节目请脱口秀演员不失为很有性价比的选择,但决不能跟自家品牌挂钩,更不要拿欧美来反驳。

中国跟国外能一样吗?中国要比国外包容太多了,以欧美种类繁多的政治正确,以及非常极端的动作,欧美的脱口秀演员是真不敢“冒犯”大众,一般更接近中国的相声演员,只“冒犯”自己或者对家。就算这样,欧美大点的品牌也不会请脱口秀演员代言,所以欧美脱口秀演员更多是自己搞个品牌,卖点帽子衣服之类的。

而中国对于“冒犯”太宽容了,以至于中国的脱口秀演员把冒犯大众当成成名捷径,典型代表就是杨笠等人。一家公司决不能冒犯任何群体,因为任何群体都可能是自己的顾客,也很容易引起被冒犯群体的激烈抨击。

小镇昨天在《新贵崛起,传统巨头抱团迎战》里说,互联网传统巨头相比新贵,对于社会舆论、时代趋势、流量的把握明显更差,于是选择抱团,强化核心基础能力,“扎硬寨、打呆仗”。这次代言人事件也证明了这一点。

希望京东能够重视这件事,不要认为仅仅是营销部门出了点小疏忽,而是要对整个公司内部治理进行全面检查,从根本上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作为京东忠实用户,马上就相伴15年了,特别希望京东不要砸在这种事上。


其他文章推荐

■  惊天逆转的背后,战略基调发生重大调整

■  经济到底怎么了?何时才能走出低谷?

■  发展思路的博弈结束,未来五年改革主线已定

■  新一轮货币化棚改,作用很有限

■  新贵崛起,传统巨头抱团迎战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备用:大树乡谈2022、大树乡谈2023

大树乡谈
讲逻辑,说人话,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迷雾、共同成长至少20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