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尝试炒股,但不是只为了赚钱

文化   2024-10-12 20:41   北京  
在本周狂热的情绪下,今天这个题目很可能要找骂。想骂随便但请看完,因为这或许关系到自身利益。

小镇一直说不建议普通人炒股,不要把炒股当成赚钱的捷径。《炒股是苦活》,是一门极为专业的技术,如果不花上千个小时认真研究,学会搜集信息、独立调研、控制情绪、稳定心态等等一系列的技能,想通过炒股发家致富,还不如每天买一张彩票,也算“定投”了。

但小镇仍然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尝试炒股,目的不是为了从炒股中赚钱,而是促进自我的成长。

小镇有一位朋友,从某部委辞职后几经转型,他曾分享了一个育儿方法。

在他孩子上小学以后,给孩子开了一个股市账户,起步资金来自于压岁钱和配套资金,大概有10万左右。他先带着孩子学习股市投资的基本方法,讲自己是如何选股、投资的,会考虑什么因素,再用模拟盘学习练手,当然不要指望孩子能完全听懂,这是要靠实践的。

基础教育之后,他就基本放手,让孩子自行选择买什么股票或者指数基金,但要求孩子做出决定不能是拍脑袋,而是要有研判的逻辑,再不成熟也无妨,他自己只监督孩子必须要有这个过程,理由是否成立不去审查。之后他就操作实际购买股票,什么时候卖出也由孩子决定,但为了确保不影响日常学习,要求不能搞短线,每个月最多操作两轮。
卖出之后再带着孩子复盘,分析为什么赚了、为什么赔了,此前的预判准确率有多少,为什么出现了偏差?

赚的钱就是孩子自己掌控的,想买什么自己决定。他计划通过10年的培养,当孩子成年进入大学时,已经具备远超同龄人的资产认知,而在10年的研究过程中,也锻炼了信息搜集和分析决策能力,保持对国家宏观经济、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的关注,还磨炼了心性。
当然这种真金白银的教育方式,是一种精英教育,要建立在从小培养财商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幼儿园阶段的积累,家长也没有足够的掌控力,这件事很难把控,主要是因为孩子还在成长期,身体、心智、思想都不成熟,需要时刻纠偏。
但是如果是一个成年人,这么做的负面影响就小得多了,只要不盲目加杠杆,最多就是钱没了,完全可以作为一个促进个人成长的抓手。

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差进一步拉大了。

在互联网诞生前和诞生初期,虽然信息总量有限,但能被公众看到的信息都经过比较严格的审查,早期的互联网论坛,也是要讲道理有依据的。因此,信息总量远不如现在,但质量高得多,信息少对于很多没有建立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言,反而是好事。

过去只要“书上这么写的”“电视这么说的”,其实还是基本可以相信的,那时候的出版传媒行业是相对精英化的,任何公开的内容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制作与审核,质量有基础保障,因此作为普通人就算无法辨别,只要认准媒介,正经机构放出来的东西可信度很高。

就算是现在网络上非常被诟病的南方系,当年之所以能杀出来,就是因为报道质量极高,就算是观点结论不认同,但基础的信息还是可以暂且采用。

现在呢?网络上充斥着的海量信息,本质不是知识,大多数不过是观点而已,更别提谣言了。就拿这周国内外对周六财政部新闻发布会的种种猜测,还有过去一年多来对宏观经济等的批判,有多少是真实有价值的知识呢?

人人都可以自由的在网上传播信息,那么信息就不再是知识,仅仅是观点,而观点往往跟情绪强绑定,更容易造成误导。于是噪音大大增加,反而让普通人更难获取有效的信息,更何谈提炼信息形成知识。

未来这种状况几乎不可能改善,反而会随着互联网的继续发展,导致噪音变得越来越大。而且也不要迷信“专家”头衔,互联网时代专家的价值迅速削弱,不要把前互联网时代对知识分子的尊重盲目延用。
专家、知识分子往往不是因为认知高,而仅仅是接触的信息多,所以在前互联网时代,就成了信息传播的中枢,但专家们今天也要面临互联网噪音的污染,而他们本身的情绪也极大影响了判断,对刺激政策的预期错判,就是典型例子。

生活在信息狂暴的时代,每一个人都需要自己建立堤坝,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否则就只能祈祷运气了。

正因此,小镇才建议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尝试炒股,就是要借助真金白银,去督促脚踏实地的学习,认真严肃的思考,走正路而不是阴谋论的小道,去自己思考而不是成为某些人的韭菜。
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在杂乱的信息海洋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被称之为“数据”,再通过自己的思考把数据串联在一起形成逻辑链,根据逻辑链的结论去指导实践,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实践,不断校正自己的思维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世界观也会变得更完善,对种种信息茧房和坑蒙拐骗的免疫力就更大了。

如果18岁或者22岁开始,经过5-10年时间,争取在30岁完成,那么面对接下来的人生会更加沉稳,不会轻易的因为某些事件、言论而一惊一乍,人生发展自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顺带而来的其他好处还有很多,比如自我判断,并为判断负责。这对于寻找人生伴侣、选择职业发展方向、生活的城市、买房、创业等重大决策,都有益。

具体怎么做呢?

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难。

满足这三个前提再启用这个方法:

前提一、本人收入达到社会平均,如果太低,把精力用在做好本职工作上,学生则需要考虑家庭承受度;

前提二、如果金钱不敏感,对于损失风险的厌恶轻、自身关注力不足,谨慎选择。关注力不足类似心力不足,表现为犯懒,比如虽然很重视这笔钱,但犯懒不想操作,这一类需要先解决心力不足的问题,或许健身是一个更好的开始;
三、在工作和必要休息、娱乐之外,有空闲的脑力、时间、精力,因为这个模式需要大量思考,如果休息娱乐不足,不可能长期维持。

满足三个基本前提后,进入实操。一定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投入的钱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有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上限是这笔钱就算没了,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第二个原则:下限是这笔钱必须有一定的重量,不至于不在乎;

对于社会平均收入左右的中产阶层,这笔钱建议在3-6个月工资内,注意一定要综合考虑生活和工作开支,先保留哪怕失业之后也能继续维持半年以上的资金,然后再启用这个方法。

切记,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短期,而是着眼于5-10年的中长期,就当交学费上了一个另类的大学,赚钱的多少证明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具体操作就简单了,只是从可持续的角度,建议在起步阶段,一定要控制好仓位,绝不要一下子全投进去,如果直接被套牢,那心气就没了。一开始建议以比较低的仓位,比如10%、20%开始,而且选择沪深300ETF这样比较简单、稳健的切入,只需要做出加仓、减仓的动作,借助这个过程熟悉投资的感觉,磨炼心态。

在完成前期学习之后,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从不同领域找出目标股票,可以参考小镇分享的三块“新经济、新技术、新文化”,选择三个不同领域有代表性的股票,保持跟踪,学习自己写研报、作预测、进行复盘,然后过一段时间后自我验证。

为了防止自己偷偷改,获得虚假的成就感。还可以与自媒体分享结合,自己去建一个自媒体账号,注意最好匿名,公众号、小红书等等都可以,把自己的分析、预测发在这些平台,免得自己赖账。

这么做几个月之后,渐渐地就会更加关注国家政策、产业动态,而且也会对阴谋论、情绪观点等产生很大免疫力,因为投资的结果摆在这里,准就是准、不准就是不准,而自我思考,就是一切阴谋论最大的克星。

不需要提前完善好操作的规则,秀才起兵三年不成,就是因为秀才想得太多。有个基本的框架,直接干起来就行了,做中学、学中做。

这样做本质是用一个即时反馈的东西,不断矫正自己的认知模型,更能让自己深刻区分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严肃思考,那些拍脑袋、娱乐性的情绪信息,不管多么热闹,看过了笑过了就算了;而在认知之外,这本身也是一种修心和磨练,学会控制赌性。

即使人到中年,这事也可以做,在中年时代,能够稳稳地做好一件事,主动去寻求信息增量,这起码能够很大程度上阻止思维钝化。

这事做起来很费时间,不是短时间就能有收获的,所以道理简单,只是有耐心最终践行下来的,必然少之又少。

炒股仅仅是一种媒介,抓住本质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模式。重点是找到一个能够把认知定时定量转变为具体操作的媒介,把自己的认知与个人利益强绑定,再把自身利益与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趋势强绑定,只有这样才能督促严肃的思考,而不是沉迷于网络上的种种噪音。
比如小镇每天分享文章,也是一种即时反馈,小镇把对政策、产业乃至国际变化的认知分享出来,几万人都看到了,错了是无法抵赖的,压力之下督促自己学习、不断完善认知模型,本质跟借助炒股是一样的。目前看,效果很好。


其他文章推荐

■  惊天逆转的背后,战略基调发生重大调整

■  经济到底怎么了?何时才能走出低谷?

■  发展思路的博弈结束,未来五年改革主线已定

■  接下来,法国政府要面临粪车的考验

■  押上国运的赌徒,即将走向终局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备用:大树乡谈2022、大树乡谈2023

大树乡谈
讲逻辑,说人话,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迷雾、共同成长至少20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