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一定是中国

文化   2024-10-16 21:55   北京  
前天聊了特斯拉,有读者留言,认为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上,中国已经落后了,非常担心美国会出现爆发式发展,拉开代差。
在基础创新、原创上,美国确实领先,这是事实,没啥避讳的。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第一经济体,已经超过一个世纪,而成为人类前所未有的霸主国,也近半个世纪了。
中国竟然只在前沿创新上跟美国有差距,这算什么利空?这反而说明,其他领域,中国已经跟美国并驾齐驱,甚至超越美国,不知不觉间,已经很少有人拿日本、德国跟中国比较,能够跟中国比较的,基本只剩美国。
就说AI,目前人类的AI研究方向,真的是正确的吗?
未必,因为前沿创新的不确定性、风险性极大,AI作为前沿科技,没有任何人敢担保目前的技术方向一定能通向最终的未来,说不定哪一天突然发现这是一条死胡同,而曾经漠视的小路才是康庄大道。
这事一点都不稀奇,比如新能源汽车,欧洲最开始选择以燃油作为基础,增加电动,结果起了大早赶了晚集,中国的实践证明,电动化才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虽然欧洲选错路有既得利益的影响,但也说明在方向判断上出现了重大问题。至于日本,错的就更多了。
就算现在的技术方向是对的,起码足够人类继续探索10年以上。技术方向就暂且不论。

那么到底什么是AI?
或者说AI的基石到底是什么?关键瓶颈又是什么?
之前小镇说得最多的是实际生产的产业基础,任何新技术,最终一定要落实到推动生产力提升,也就是具体的应用。美国目前AI炒的很火热,但就是缺乏实际应用,目前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特斯拉的智能驾驶,结果还一竿子推到两年后了,至于英伟达,当然厉害,但这是卖铲子的,并不是应用。
英伟达的芯片再厉害,单独一个芯片也毫无价值,必须整合进实际的商品或服务中,任何最终消费者也绝不仅仅消费一块芯片,因此终端商品的制造者也掌握选择权,这就是国产替代的威力所在。
应用、大规模生产本身也有大量创新,难度并不亚于原创,而这种大规模生产的创新,很难被复制,就算是中国电动汽车等产业的所有技术细节全部泄密,其他国家也很难跟中国竞争,因为大量的创新细节,并不存在于图纸上,而是存在于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手中。
这一点主要是中国的主张,可能不足以说服很多担忧美国领先的人。
从美国的角度,AI的核心是算力和模型量,这一点没有质疑吧。
那么美国真的能够无限叠加吗?
未必,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英文语料库大多数已经被用于模型训练了,而现代数据更多来自于公共服务,未来将更多来自于生产数据。比如中国的数据超过八成来自于公共部门,上周两办刚印发了《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拟构建“1+3”的公共数据利用规则体系。
美国尖端创新很强,但是公共数据、生产数据积累方面远落后于中国,未来美国大模型继续突破,迫切需要英文语料库以外的数据资源,正因此,中国基于中文语料库的生成式大模型,在美国很有优势,就是因为数据源不一样。
这是模型量。
算力方面,美国当然有芯片优势,但问题是算力的本质是电力
根据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年度发布的“AI指数”,2020年数据中心能源消耗仅占全球电力需求的不到0.9%,然而预计到2026年,消耗占比将高达10%-15%,这还是考虑到电力增长需要时间进行的保守预测。
从2006年到2023年,美国发电量已经16年几乎毫无变化,落后的电网系统,也很难继续支持算力对能源的巨大需求,而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搞小院高墙,无法充分利用中国强大的风电光伏,导致美国可再生能源建设进展缓慢。
利用传统化石能源和核能,这不符合人类能源利用的大趋势,而且以美国目前日益衰弱的生产和基建能力,缓不应急。
更何况,环境也已经成为制约AI发展的关键瓶颈。
短短6年时间,AI能源消耗量增加十几倍,未来还要高速增加,目前AI算力已经成为人类能源消耗增长最大的领域,算力对能源的消耗会不会进一步恶化地球气候?
今年诺贝尔物理、化学奖都给了AI相关,这当然说明美国的领先优势,也可能说明为了炒作AI已经到了不惜一切的地步,但同样说明AI已经进行全面应用阶段,辅助科研也属于应用。
未来对算力、数据、电力的需求,将会增长的更快、更多,哪一个国家能够提供更多、更绿色的数据和能源,才是算力发展的根本。至于算力芯片,这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只要有足够的需求,以中国的迭代速度,需要的时间比最理想的预期还要短。
其他文章推荐

■  惊天逆转的背后,战略基调发生重大调整

■  经济到底怎么了?何时才能走出低谷?

■  发展思路的博弈结束,未来五年改革主线已定

■  几十年的老冤家终于开始携手了

■  改变现状,最难的是做对第一步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备用:大树乡谈2022、大树乡谈2023

大树乡谈
讲逻辑,说人话,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迷雾、共同成长至少20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