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货币化棚改,作用很有限

文化   2024-10-17 21:59   北京  

从9月24日起各部门释放了一轮利好政策,大大抬高了市场、公众对政策力度的期待度。这就导致一种新做空手法成型了:会前小作文释放高得离谱的预期,等真实政策公布,都会觉得不如预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资本市场。

今天关于住房的发布会就是如此,昨天房地产概念股暴涨,今天发布会后暴跌,套利两轮。
今天的发布会,参会阵容很高,五个部门参加,住建部一把手出席,其他四个部门至少派了部长助理,可见这次发布会很被看重。9月26日政治局会议提出房地产“止跌回稳”,这次会议就是要回答如何“止跌回稳”,直接关系到稳定经济的大局。

“止跌回稳”难度极大,之前在《房地产止跌,面临重重考验》已经分析了,未来“止跌回稳”更关注的是二线以上城市,也就是统计中的70城,这些影响力更高的城市止跌之后,全国多数城市就算触底了,也必然要长期在较低价格慢慢过渡。人口、产业、公共服务等基础条件更好的城市,恢复得会更快一点。

10月确实回暖了,但统计也有迷惑性。比如最近一些大城市看房、成交出现回暖,也带动房价回稳,但“止跌”关键还是成交量要上去,有量才有价,而量真正的关键是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也就是要拿成交量与存量或二手房的挂牌量比较。

就不拿城市举例子了。道理很简单,比如一个大城市,这个月和4年前同期成交量都是10000套,假设政策推出前几个月的月均成交是6000套,10月成交量明显回升,但现在的挂牌量比4年前多得多,可能4年前挂牌量是12万套,现在是15万套。

同样成交量对房价的影响显然不一样,所以一定要进行相对值的比较。

今天的发布会提出的措施概括为了“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多数是现有政策的汇总。

“四个取消”包括的取消限购、限售、限价以及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四个降低”包括的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存量贷款利率、“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的税费负担。

这八项都是已经公布并且在进行中的,并没有更进一步。比如在回答路透社记者何时全面取消所有购房限制的问题时,回答仍然是因城施策,对提到的四大一线城市,介绍北上是“放宽了限购的条件”,深圳是“部分区域取消”,只有广州是“全面取消”,这种回答很严谨,但显然不是记者希望听到的答案。

假如换一种表述,比如改为说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没有限制性措施,剩下的如北上广深等少数城市的限制措施早晚会取消,具体会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房地产现状持续推进。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点,当然也容易被抓住炒作一线城市“即将”全面取消限购。

在回答其他问题的时候,也基本是保守的风格,基本没有增量信息,更别提增量政策。

可能唯三增量的就是“两个增加”和专项债收房储地,但是这三项政策力度也很有限。

两个增加:

一是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重新提到了“货币化棚改”这个老工具,这确实是一个“亮点”。

二是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

但是这两个增量政策实际效果很有限。

第一个货币化棚改,还是开头提到的相对值。

100万套棚改很多吗?

上一轮棚改规模远大于100万套,2013年是350万套,2014年470万,2015年到2018年都超过600万套,到2019年仍然有316万套,对比下100万套,体量很小。

而且货币化安置仅仅是棚改的方式之一,2016年棚改的606万套货币化安置率大概是55%,2017年的609万套货币化安置率大概是60%,货币化安置的棚改房都超过300万套。

棚改要想影响到房价,还是要看相较存量住房的相对值。根据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2016年、2017年三四线通过棚改货币化去库存分别为1.4亿平方米、1.8亿平方米,占销售面积的14.8%和18%;而全国范围占比大概为18%和23%。

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17亿平方米,而2024年1-8月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假设延续18%的降幅,预计2024年商品房(新房)销售面积大概是9.16亿平方米。

那么今年的100万套就算是货币化安置率达到80%,那也才不过80万套,参考武汉市2024年1-9月新建商品房成交套均面积116平方米,总计也就是9280万平方米,占比为10%。

而实际上,棚改后购买的商品房套均面积小于116平方米,因此实际占比肯定低于10%。

注意这还是假设今年货币化率能够达到80%,但实际上难度很大,核心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注意2016年的货币化棚改,关键是央行提供了PSL(抵押补充贷款)这个工具,央行向政策性银行投放PSL,政策性银行向地方政府发放棚改专项贷款,地方政府拿到钱之后,才能向棚户区居民提供货币补偿,居民拿到钱或者房票后,再去买房,这才有了一轮房价暴涨。

但现在央行没有发话,也不可能重启2016年如此规模的启动资金,这不符合当前货币政策的原则。那么谁能提供货币化安置的资金?中央还是地方?

难度都很大,发布会上只提到了“100万套,货币化安置等手段”,没有提钱从哪里来,也没有透露何时完成等工作安排。要注意棚改属于旧改项目,需要拆旧建新,就得跟待拆迁户谈判,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100万套如果是现在启动的,等到完全落地可能需要2年甚至更长时间。

第二个增加,也就是4万亿白名单,这也只是此前白名单的扩容,目的是保交楼,而不是为了稳定房价和房地产市场,当然保交楼也有促进作用,但效果有限。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白名单的信贷额度,并非全是新增的,而是将很多现有的房地产开发贷款纳入其中,重点是改革贷款的管理模式,比如严禁挪用、拆借贷款;
二是这几年房价下跌,有不少购房者高位买房,现在楼还没建好,但房价已经大跌,有的甚至房子的市场价值已经低于贷款,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有的购房者已经不想收房了,更希望把钱拿回来,考虑到就算一切顺利,也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完成施工,购房者的心情可以想象。

而专项债支持土地储备、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影响也很有限。确实今年一直有很多人炒作政府出面收存量房,动不动就幻想5万亿、10万亿,先不说钱从哪里来、凭什么要政府下场替房地产开发商接盘,也不说实操中如何定价等具体问题。

就算是真有10万亿砸进去,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又能有多大?

今年存量房重新回到2014年的高位,2015年这一轮去库存的成果基本被消化掉了。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测算,截止2024年7月,全国住宅“已开工未售库存”为25.2亿平方米,其中“竣工未售库存”为3.8亿平方米,这两个数分别为广义和狭义的商品房存量指标。

考虑到现在房价比2016年大涨,这25.2亿平方米的存量房以及同样庞大的待售二手房,加在一起这是以百万亿为单位的大水池,10万亿砸进去就想改变房地产、房价的大势,可能吗?

而这10万亿,如果用到其他地方,哪怕用到股市,都比砸进收房储地强得多,更别提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保障了。因此,凡是过度炒作政府出资收房的,已经不是恶意或者利益立场,而是根本想不明白最基本的算数。

更何况,现在的专项债管理更加严格,到处都缺,政府就算用专项债出资收房,规模也很有限。

因此,这次发布会,目的也并不是一步到位就实现“止跌”,更多还是托底,拉一拉房地产,让去风险的过程更稳一些。

说到底中国房地产面临的是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同时出现。
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6.16%的高水平,目前规划五年后也只达到70%,而2016年的城镇化率仅为57.4%,这近10%的增量才是过去这些年房地产火爆的关键。

居民杠杆率,前些年这一波,把居民杠杆率从2015年的39.9%提高到了2023年的63.5%,跟城镇化率一样,未来增加的潜力极为有限了。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靠政策力量去逆转房地产,甚至还要求短期内就逆转,又怎么可能?

还是要现实些,不要对政策期待过高。


其他文章推荐

■  惊天逆转的背后,战略基调发生重大调整

■  经济到底怎么了?何时才能走出低谷?

■  发展思路的博弈结束,未来五年改革主线已定

■  改变现状,最难的是做对第一步

■  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梦想缺钱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备用:大树乡谈2022、大树乡谈2023

大树乡谈
讲逻辑,说人话,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迷雾、共同成长至少20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