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及22日,新华医院普外肝胆胰中心例行举办了肝胆胰肿瘤多学科讨论。普外科肝胆胰中心龚伟、王雪峰、沈军、赵铭宁、陈立天主任和吴向嵩、庄鹏远副主任,超声科董怡、王颖主任,GCP沈伟主任,影像科任刚主任,核医学科陈素芸主任,肿瘤放疗科周晴主任,病理科管文斌主任医师等出席本次多学科讨论,共同探讨疑难病例。普外科张飞、叶园园、李怀峰、杨自逸、宋晓玲、蔡浩、王栋医师等进行了病例汇报并参与了讨论。
本期例会共对4例胆道肿瘤、5例胰腺肿瘤、1例肝脏占位病例进行了讨论。
患者,男,75岁。患者3月前因上腹部不适于外院就诊MRI提示:胆囊及左肝内叶占位,考虑恶性肿瘤,胆囊癌伴左肝内叶侵犯转移,为明确诊断患者前来我院肝胆胰MDT进一步就诊,完善相关检查确诊胆囊恶性肿瘤伴肝IVb及V段肝内转移,十二指肠及结肠肝区受侵不排除,穿刺诊断提示上皮性恶性肿瘤,首先考虑为转移性,经我院详尽讨论后患者开始转化治疗,目前4疗程转化治疗,患者已完善相关评估检查。为明确转化效果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申请MDT讨论。
MDT意见:
患者,男,71岁。患者于2022-09在外院体检时发现CA19-9 31.7 U/mL,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便血、脓血便,无头晕、头痛,皮肤巩膜无黄染,未具体诊治。于2023-08复查CA19-9示53.6 U/mL,查胃肠镜无殊,行腹部CT检查示:肝脏小低密度灶,胆囊结石,胆囊炎可能。随后多次复查见指标持续升高,于2023-11-27行腹部增强CT检查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形态欠规则,腺肌症可能,MT待排;肝内不均匀强化及异常灌注;胆囊及胆囊周围炎,胆囊结石;肝总管下段细小结石,部分肝内胆管扩张;胰腺钩突区稍饱满,随后于2023-12复查CA19-9:303.6 U/mL,为明确诊断患者于我科就诊,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现为明确诊断申请行MDT讨论。
MDT意见:
患者,女,55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伴黄疸就诊于外院,2023-11-21外院PET/CT:肝门部胆管壁增厚伴FDG代谢增高,考虑胆管癌,2023-11-24外院腹部CT: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增强后不均匀持续强化,考虑胆囊癌伴肝实质浸润、肝门部胆管及右肝管受侵。2023-11-22外院行ERCP示肝门部胆管细线样狭窄,管壁粗糙糜烂,可见结节样增生。外院行开腹探查+腹腔病损病损切除+淋巴结骨骼化清扫,术中探查见腹膜转移遂终止手术。2023-12-20行ERCP支架植入术。术后病理诊断:1.(腹腔结节)腺癌,中分化,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检查,考虑胰胆管来源,请结合临床;2.(肝门部淋巴结)未见肿瘤组织(0/5)。免疫组化:CK7(+),Muc-1(+),Muc-5(-),S100P(+),CK20(+),CDX2(-), Muc-2(-), CRP (-),CK5/6(-),P40 (+),MLH1 (+),MSH2 (+), MSH6 (+), PMS2 (+), HER-2 (-), Ki67 (20%+)。现患者为进行后续治疗,申请MDT讨论。
MDT意见:
影像科任刚主任:患者术前腹部CT可见胆囊颈、胆囊管软组织影,增强后强化,伴肝门部胆管、肝实质浸润,肝门部周围可见淋巴结影,结合患者病史,考虑为胆囊癌。
核医学科陈素芸主任:患者外院PET-CT胆囊及周围胆管摄取增高,腹腔淋巴结FDG摄取,符合胆囊癌伴肝门区、腹腔淋巴结转移,建议患者提供外院PET-CT原始影像进一步评估。
GCP沈伟主任:目前患者临床诊断明确为胆囊癌(cTxNxM1),肝门区、腹腔淋巴结转移,有化疗指征,可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治疗前注意效果评估及并发症处理,为后续手术提供可能。
普外科吴向嵩主任:患者为中年女性,目前一般情况可,可入我科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根据治疗效果评估手术指征,后续可行根治性手术联合腹腔灌注化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周期。
患者,男,65岁,2023年9月开始出现中上腹腹痛、腹胀伴皮肤巩膜黄染,无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不适,2023-9-28就诊于外院行上腹部MRI示:肝总管及邻近胆囊管壁不规则增厚,考虑胆管癌可能大,双侧输尿管结石伴右肾重度积水,左肾中度积水。CA199:329。于2023-10-7外院行PTCD引流,2023-12-18复查腹部CT提示:肝门部胆管癌,PTCD术后,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显示。胆囊炎。副脾。双输尿管上段结石,以上输尿管、肾盂扩张积水。患者于外院行胆囊切除术+胆管病损切除+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1.(胆囊)慢性胆囊炎,腺肌病;2.腹腔淋巴结未见异型细胞(0/1);3.(胆囊管切缘)未见异型细胞。现患者为行后续治疗,就诊于我院,特申请MDT讨论。
MDT意见:
影像科任刚主任:患者既往外院腹部CT可见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肝门部胆管见结节影,增强后明显强化,符合肝门胆管癌特征,同时可见腹腔及腹膜后见多发淋巴结。
GCP沈伟主任:根据患者病史及既往影像学,考虑为肝门胆管癌伴腹腔淋巴结多发转移,建议进一步明确病理,根据病理进行后续治疗,同时患者目前乙肝复制期,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
普外科翁明哲副主任:患者为晚期肝门胆管癌,目前PTCD引流中,后续可进行Spyglass镜下直视准确定位病变、提取有针对性的活检样本,同时行胆管支架置入术进行内引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病理科管文斌主任:患者手术后病理不支持肿瘤诊断,除Spyglass镜下获取活检样本,可对胆汁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测,协助后续病理诊断。
普外科龚伟主任:患者目前病理诊断不明确,建议通过ERCP、脱落细胞等手段进一步明确病理。我中心在既往的胆道肿瘤姑息治疗中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建议选择后续治疗时予以考虑。
本期亮点二:胰腺肿瘤的诊治策略
MDT意见:
影像科任刚主任:患者增强CT及MRI见胰腺颈部体部巨大占位,胰腺尾部萎缩,侵犯脾动静脉,周围渗出影伴多发小淋巴结,肝内多发转移病灶十余枚,最大者近3cm,综上胰腺癌伴肝脏转移诊断明确。
超声科董怡主任:患者超声造影见肝内多发低回声团块散在分布,最大约26mm×21mm,位于肝右叶,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造影见内部动脉期增强,静脉期提前消退,符合转移性肝占位表现,已穿刺送病理。
普外科王雪峰主任:患者诊断明确,胰腺颈体部恶性肿瘤伴血管侵犯及肝内多发转移,病理已确诊,目前无外科手术机会,建议全身综合治疗为主。
病例6:胰头恶性肿瘤伴肝转移1例
患者,女,65岁。患者因尿黄半月余,无其他不适主诉,于当地卫生服务中心就诊,2023-12-06血常规报告显示:总胆红素28.9umol/L,直接胆红素14.5umol/L,总胆汁酸208.1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06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482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599U/L,碱性磷酸酶600U/L,肌酐46.1umol/L。白细胞3.39×10*9g/L,红细胞4.06×10*12g/L,血红蛋白124g/L,血小板 228×10*9g/L,中性粒细胞计数199×10*9g L,嗜酸性粒细胞0.02×10*9g/L,铁蛋白815ng/mL,癌胚抗原3.9ng/mL,糖类抗原-199 1886.9U/mL,糖链抗原-50 1547.2U/mL. CT报告显示:提示胰头占位,胰体尾部萎缩,伴低位胆道梗阻,胆囊饱满。患者遂来我院就诊,入院后完善增强CT、MRI、PET-CT、超声造影等检查,为明确诊断及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行MDT讨论。
超声科董怡主任:患者超声造影见胰腺钩突处实质性肿块,造影后不均匀强化,边界欠清,大小约2-3cm,伴轻度胆道扩张,考虑胰腺癌伴胆道梗阻。
影像科任刚主任:患者我院增强MRCP及CT见可以见到胰头钩突处约3cm占位,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伴肝外胆管增宽,侵犯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右侧,范围小于180°,左肝外侧叶可见一近2cm低密度灶,考虑转移。
核医学科陈素芸主任:患者PET-CT与增强CT结果一致,钩突处占位及左肝外侧叶占位FDG值明显增高,均考虑肿瘤性病变,余全身未见明显高代谢表现。
GCP沈伟主任:患者为胰腺钩突恶性肿瘤,伴肠系膜上静脉右侧小于180°侵犯及左肝外侧叶孤立转移灶,同时ca199大于2000U/ml,PET-CT已提示肿瘤活性较高,虽存在理论上一次手术切除联合血管重建可能,但根据经验及国际最新研究于生存获益无明显改善,建议全身综合治疗后,根据肿瘤对药物治疗敏感性制定后续方案。
病例7:胰头恶性肿瘤1例
患者,男,75岁。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上腹部疼痛,为隐痛,伴纳差,无腹泻、腹胀、呕吐、便秘、便血、黄疸、尿色加深等情况。遂至我院就诊,2023-12-01腹部+盆腔CT:胰管扩张伴胰头区域可疑肿块,周围少许渗出,右肾实质小圆形低密度灶,请结合临床、建议腹部MR增强+MRCP进一步检查。患者现为进一步治疗,遂于我科住院进一步检查,入院后完善增强CT、MRCP及血生化检查等,现为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申请MDT讨论。
GCP沈伟主任:同意上诉主任意见,患者可选用AG方案作为综合治疗首选,考虑患者肿瘤部位遂目前为造成梗阻性黄疸,用药时需密切关注其肝功能情况,有异常及时处理。
病例8:胰头恶性肿瘤腹腔多发转移1例
患者,女,75岁。患者于1月余前出现腹胀,无腹痛,无恶心、呕吐、嗳气、反酸,无呕血、黑便、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无寒战发热等。后患者至当地医院就诊,2023-11-10腹部CT:脂肪肝,胰腺头颈部欠清,胰管扩张,建议增强CT进一步检查。当地医院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患者遂至我院就诊,2023-11-14胰腺增强CT:胰头密度欠均匀,伴肝内外胆管、胆总管及胰管扩张,建议MRCP检查。重度脂肪肝,肝左外叶血管瘤可能,肝多发囊肿,部分肠段壁明显不规则增厚。2023-11-24胰腺增强MRI:胰头Ca伴胆道梗阻、胰管扩张;肝、脾多发转移;横结肠上方异常强化结节,考虑腹腔淋巴结或腹膜转移可能。1周前患者发现小便颜色加深,伴皮肤巩膜黄染,无皮肤瘙痒,遂于我科住院治疗,予以PTCD外引流减黄,现申请MDT讨论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影像科任刚主任:患者增强CT及MRI胰腺头部恶性肿瘤伴周围淋巴结转移,胆总管及肝内外胆管扩张,肝、脾多发异常强化灶,考虑转移考虑,横结肠中部占位考虑腔外种植转移,余腹腔内、腹膜见多发种植转移表现。
普外科沈军主任:结合影像,患者考虑胰头癌腹腔内多发转移诊断基本明确,目前无直接手术指征,目前PTCD减黄后肝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建议全身姑息治疗为主。
GCP沈伟主任:同意上述主任意见,患者目前影像学评估考虑胰腺恶性肿瘤(cT3NxM1,IV期),腹腔内多发转移,应以姑息治疗为主,期间注意结肠种植转移灶增大可能造成梗阻情况。
病例9:胰体恶性肿瘤1例
患者,女,66岁。患者于2月余前因“腹痛1天”于外院住院治疗,检查发现胰腺占位、慢性胰腺炎;于2023-10-10行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示:镜下少许胰腺组织,部分区纤维组织增生,散在慢性炎细胞浸润。未予特殊处理。1月前患者出现左背部酸胀感,伴乏力、纳差,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于2023-12-04行超声胃镜示:胰腺占位病变?(EUS+FNB)慢性胰腺炎?,病理结果示:(胰腺 穿刺组织)胰腺导管上皮粘液生化伴低级别异型增生。所见病变少,不除外存在更重病变可能。患者为求明确诊断来我科住院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并申请病理切片会诊,现为明确诊断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申请 MDT。(附:患者结节病病史十余年,长期口服激素,病情控制稳定,目前激素在逐步减量)。
超声科王颖主任:患者超声造影提示胰腺颈体部不均匀增强占位,同时主胰管呈串珠样改变,胰尾萎缩,符合慢性胰腺炎表现,占位性质不明。
影像科任刚主任:患者入院后增强CT及MRI见胰颈体部占位,边界欠清,动脉期轻度强化,侵犯肠系膜上动脉、脾静脉等血管,后腹膜及胰周见多发肿大淋巴结,首先考虑胰腺恶性肿瘤伴周围淋巴结转移。
核医学科陈素芸主任:患者PET-CT提示胰腺颈体部占位FDG代谢增高,首先考虑恶性,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代谢不高,全身无其他高代谢病灶。
病理科管文斌主任:患者外院胰腺穿刺病理切片首先考虑恶性,尚有数个酶标结果未出,约2天后有结果。
普外科龚伟主任:患者临床症状以上腹部胀合并后背疼痛就诊,结合影像学首先考虑恶性病变,待病理最终定性,目前从CT来看,血管侵犯严重,无直接手术机会,建议全身综合治疗为主。
患者,男,37岁。患者于入院前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中上腹胀痛,腹痛呈阵发性,无腰背部及肩部放射痛,无发热、黄疸、呕吐、纳差等不适。当时未予立即就诊,后因症状持续不缓解,1月余前患者中上腹胀痛加重,逐渐出现纳差、乏力、腹泻,无发热、呕血、黑便、反酸、嗳气等不适。2023-12-15外院查上腹部增强MRI:1.肝脏多发MT,伴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癌栓形成;2.肝门区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轻度肿大;3.腹腔积液;4.脾大;5.左肾小囊肿。当地医院予以抗病毒、利尿等对症治疗,患者症状稍有好转,患者为求明确诊断及进一步治疗,遂于我科住院,入院后完善评估相关检查,为明确诊断并制定后续治疗方案,申请MDT讨论。
影像科任刚主任:对比患者本次增强CT、MRI及初次发现肝脏转移灶时影像,肝脏病灶均明显缩小,最大靶病灶位于左肝内侧叶近肝中静脉处,由前次3-4cm缩小为目前1.2-1.4cm,右肝7、8段病灶较前基本消失,余腹腔内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
影像科王颖主任:患者超声造影见腹腔内大量腹水(密度及表现倾向为肝硬化腹水、非癌性腹水),肝脏为弥漫性硬化改变,肝脏内造影增强后动脉期静脉其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门静脉内见癌栓表现。
影像科任刚主任:患者增强CT及MRI可见腹腔内大量腹水,肝内多发实质肿块,遍布左右肝脏,最大者位于肝VI段,大小约4-5cm,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内均见癌栓,肝门处及后腹膜见大量肿大淋巴结,肝恶性肿瘤首先考虑。
普外科沈军主任:患者为乙肝肝硬化患者,既往未正规治疗,本次入院前半年出现腹部症状,来院时大量腹水,目前抗病毒及利尿治疗已正规应用,治疗存在2点矛盾,1、CT及MRI见肝内多发占位,超声造影下未见;2、患者AFP正常,但甲胎蛋白异质体升高明显;故下一步治疗首先还是应该以获取病理作为第一步,不能完全排除弥漫性结节硬化型肝病,若超声下无法准确识别肝脏占位,可考虑CT或MRI引导下穿刺。
GCP沈伟主任:同意沈军主任意见,获取病理是指导后续治疗前提,若患者确诊恶性,目前门静脉癌栓+大量腹水,为介入治疗禁忌,建议患者以可乐组合为主进行治疗,因免疫药物可能激活乙肝病毒复制,可首先单用靶向药物,后续待乙肝病毒DNA复制载量降低后加用免疫治疗
此外,本次例会还讨论了多例肝胆胰肿瘤根治术后辅助治疗患者,与会专家从影像学特点、病理类型、药物选择等多维度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精准治疗的方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