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心闻周刊》为大家带来心血管领域最新8篇临床研究,4条行业资讯。同时,特别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燕教授,深入解读ANTI-MASK研究结果。
每周心评论
嘉宾:李燕
评析新观点,论说新动向。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燕教授牵头的ANTI-MASK研究结果在eClinicalMedicine杂志发表,首次证实降压治疗有利于隐蔽性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保护。本期我们特邀通信作者李燕教授,深入解读研究的临床价值。
心闻进行时
国
际
心
研
究
01 NEJM:TEER治疗心衰伴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效果良好!
8月3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RESHAPE-HF2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受药物治疗的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心衰患者中,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联合TEER(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可降低24个月内心血管死亡或心衰再住院率。这项随机对照试验在9个国家30个中心纳入505例心衰伴中度至重度FMR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TEER联合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组(器械组)或单纯GDMT组(对照组)。结果显示,在24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器械组首次或再次心衰住院或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结局发生率显著降低(HR=0.64,P=0.002),首次或再次心衰住院率也显著降低(HR=0.59,P=0.002)。12个月时,KCCQ-OS评分较基线显著改善(平均差10.9分,P<0.001)。安全性方面,4例患者发生器械相关不良事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314328
02 NEJM:治疗继发性二尖瓣反流,TEER不劣于外科手术!
8月3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MATTERHORN研究结果表明,在继发性二尖瓣反流心衰患者中,TEER治疗效果不劣于外科二尖瓣手术。MATTERHORN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劣效、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10例尽管接受了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但仍有症状的心衰伴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接受TEER(TEER组)或外科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手术(手术组)。主要疗效终点是术后1年内死亡、因心衰住院、二尖瓣再干预、植入辅助装置或卒中的复合事件。结果显示,TEER组和手术组分别有16.7%(16/96)和22.5%(20/89)的患者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达到非劣效标准(P<0.001)。两组分别有14.9%(15/101)和54.8%(51/93)的患者发生主要安全终点事件(P<0.001)。
原文链接: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408739
03 NEJM:非奈利酮治疗HFmrEF/HFpEF效果如何?
9月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FINEARTS-HF研究结果表明,在射血分数轻度降低或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mrEF/HFpEF)患者中,非甾体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显著降低心衰恶化和心血管死亡的复合事件风险。研究者将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心衰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非奈利酮组(最大剂量20 mg或40 mg,每日一次)或安慰剂组,并对所有患者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主要终点为总心衰恶化事件和心血管原因死亡的复合事件。在中位32个月的随访期间,非奈利酮组3003例患者中,有624例患者发生了1083起主要终点事件,安慰剂组2998例患者中,有719例发生了1283起主要终点事件(RR=0.84,P=0.007)。非奈利酮组和安慰剂组的心衰恶化事件总数分别为842例和1024例(RR=0.82,P=0.006),心血管死亡率分别为8.1%和8.7%(HR=0.93)。在安全性方面,非奈利酮与高钾血症风险增加和低钾血症风险降低相关。
原文链接: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407107
04 NEJM:女性30年CVD风险,如何预测?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Lp(a)水平有助于预测5年和10年的心血管风险。8月3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一项研究结果提示,一次性血液检测hs-CRP、LDL-C和Lp(a)水平可预测女性3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纳入女性健康研究中超过2.7万名参与者,在基线时检测了hs-CRP、LDL-C和Lp(a)水平,随后进行30年的随访。主要终点是首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冠脉血运重建、卒中或心血管死亡。30年随访期间,共发生了3662例首次重大心血管事件。基线hs-CRP、LDL-C和Lp(a)的五分位数可以预测30年的事件风险,与最低五分位数相比,hs-CRP、LDL-C和Lp(a)最高五分位数的主要终点事件风险比,分别为1.70、1.36和1.33。冠心病和卒中的风险变化与主要终点相似。研究者发现,每种生物标志物都可以独立预测主要终点事件,三种生物标志物联合可以为长期风险分层提供最大的预测价值。
原文链接: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405182
05 NEJM:房颤合并稳定性冠心病,艾多沙班单药治疗长期净获益更优
9月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EPIC-CAD研究结果,对比了艾多沙班单药治疗与双联抗栓治疗(艾多沙班联合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在房颤合并稳定性冠脉疾病患者中的疗效。主要终点是12个月时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全身性栓塞、计划外紧急血运重建、大出血或临床相关非大出血的复合事件。将韩国18个中心的1040名患者分配至艾多沙班单药组或双联抗栓治疗组。12个月时,艾多沙班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双联抗栓治疗组(6.8% vs. 16.2%,HR=0.44,P<0.001)。两组的主要缺血事件累积发生率相似。而在大出血或临床相关非大出血方面,艾多沙班组显著低于双联抗栓治疗组(4.7% vs. 14.2%,HR=0.34)。
原文链接: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407362
06 NEJM:老年NSTEMI,侵入性策略无额外获益!
9月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SENIOR-RITA研究结果表明,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老年患者中,与保守的药物治疗相比,侵入性治疗策略并未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复合结局风险。这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试验在英国48个中心纳入1518例≥75岁的NSTEMI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保守策略(最佳药物治疗)组或侵入性策略组(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最佳药物治疗)。主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复合结局。中位随访4.1年,在侵入性策略组和保守策略组中,分别有25.6%和26.3%的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HR=0.94,P=0.53)。两组的心血管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5.8%和14.2%(HR=1.11),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1.7%和15.0%(HR=0.75)。不到1%的患者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
原文链接: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407791
07 Lancet:OCT指导PCI治疗复杂病变获益显著
9月2日,《柳叶刀》杂志发表OCCUPI研究结果表明,在需要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的复杂病变患者中,与血管造影指导相比,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指导PCI显著降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OCCUPI是一项由研究者发起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优效性试验,在韩国20个中心纳入1604例19~85岁、需要植入DES的复杂病变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OCT指导PCI组或血管造影指导PCI组。主要终点为PCI术后1年的MACE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或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显示,OCT指导PCI组1年MACE发生率为5%,血管造影指导PCI组为7%(绝对差异-2.8%,HR=0.62,P=0.023)。此外,两组的卒中、出血事件和造影剂诱导的肾病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4)01454-5/abstract
08 JAMA:肺静脉隔离治疗房颤,是安慰剂效应吗?
肺静脉隔离治疗房颤是否具有安慰剂效应?9月2日,JAMA杂志发表的SHAM-PVI研究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相比,肺静脉隔离在6个月时可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房颤负荷,并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研究纳入126例有症状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配至接受冷冻消融的肺静脉隔离术或膈神经起搏的假手术。主要终点是6个月时的房颤负荷,不包括3个月的空白期。结果显示,从试验开始到6个月的随访期间,消融组的房颤负荷平均减少60.31%,假手术组减少35.0%(P<0.001)。6个月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消融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总体评分估计差异为18.39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一般健康评分的改善幅度也更大,估计差异为9.27分。
原文链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823283
行
业
心
动
态
01 中国共识:LVAD植入术后的早期重症监护管理
近日,《中国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早期重症监护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在《中国循环杂志》发布。共识总结了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后早期重症监护管理的最新认识及诊疗规范,包括进入ICU时的交接、系统性评估、泵速调节、装置参数相关问题、血压管理、容量管理、机械通气管理、正性肌力药物及缩血管药物的使用、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出血管理、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抗感染治疗、心律失常、心肺复苏以及右心衰竭等内容,以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长期预后。
原文链接:
https://www.chinacirculation.org/#/browse_details?year=0&issue=0&issuecid=303388
02 ESC共识:评估心血管风险,应常规看肥胖
近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有关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共识声明。声明指出,肥胖与广泛的心血管疾病表型密切相关,需要将肥胖作为一个因果因素或风险增强因素,纳入常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治疗策略中,并建议将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来管理,加强一级预防以及无心血管疾病人群的肥胖管理,同时对肥胖的治疗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干预提出建议。
原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eurjpc/advance-article/doi/10.1093/eurjpc/zwae279/7743416?searchresult=1
03 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血管评估,如何使用多模态成像?
近日,美国多学会在JACC杂志上发文,提出多模态成像在非紧急、非心脏手术患者心血管评估中的使用标准。将患者按有无已知或疑似心脏病、90~220天内是否接受过影像学检查,以及功能状态和是否有新发症状或症状恶化,最终分为6个类别,并分别给予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推荐。
原文链接:
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cc.2024.07.022
04 新型AI冠脉疾病检测平台获得FDA批准
近日,一款新型人工智能冠状动脉疾病检测平台获得美国FDA 510(k)批准,用于识别冠状动脉疾病高危患者。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可对30~85岁成年患者的整个心脏的非造影剂、非门控胸部CT成像数据进行分析,以自动测量冠状动脉钙化,并对冠状动脉钙化进行分级。
每周五晚18:00
锁定CCA TV
“心血管远程平台”(公众号、视频号)
首发《心闻周刊》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心血管健康联盟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