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自动洗消机自身消毒时间流程的深度剖析

文摘   2025-01-16 19:43   山东  


引言

内镜检查在现代医学诊断与治疗中占据关键地位,而内镜自动洗消机作为保障内镜使用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的核心设备,其自身消毒工作至关重要。合理的消毒时间流程是确保洗消机有效去除微生物、降低感染风险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因此对其深入探讨意义重大。

一、内镜自动洗消机自身消毒的重要性

内镜在诊疗过程中会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和组织,极易残留各种微生物。若洗消机自身消毒不彻底,残留微生物会在后续洗消过程中污染其他内镜,引发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播疾病,以及胃肠道细菌、病毒感染等。严格规范洗消机自身消毒流程,能有效杀灭各类微生物,为内镜诊疗提供安全环境,维护医疗秩序稳定。

二、影响消毒时间的因素

1. 洗消机类型与技术原理:不同品牌、型号的洗消机采用的消毒技术有差异。如高温湿热消毒,需达到特定温度(如80℃ - 93℃ )并维持一定时间(3 - 10分钟不等)来实现消毒;化学消毒法中,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也各有要求,一般化学浸泡消毒时间在10 - 30分钟 。

2. 使用频率:频繁使用的洗消机,其内部管道、水槽等部件更容易残留污垢和微生物,应缩短消毒间隔。在大型医院内镜中心,若每日洗消内镜超过50条,建议每完成10 - 15条内镜洗消后,就对洗消机进行一次自身消毒;而在使用频率较低的基层医疗机构,可适当延长至每日或每两日一次。

3. 污染程度:若处理的内镜来自感染高风险患者(如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洗消机受污染风险增大,需及时进行自身消毒。对于被大量血液、黏液污染的内镜清洗后,洗消机应立即进行强化消毒。

三、推荐的消毒时间流程

1. 每日开机前预消毒:开机后,进行5 - 10分钟的预冲洗,去除可能残留的污垢。随后,使用适当浓度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500 - 1000mg/L)循环冲洗3 - 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3 - 5分钟,确保洗消机内部管路清洁无菌,为当日工作做好准备。

2. 日常运行中的消毒:在每批次内镜洗消完成后(以10 - 15条内镜为一批次较为适宜),启动洗消机自身消毒程序。首先进行5 - 8分钟的全管路清洗剂冲洗,去除残留有机物;接着用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浓度0.2% - 0.5% )循环消毒10 - 15分钟 ,充分杀灭微生物;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 - 8分钟,确保无消毒剂残留。

3. 每日关机后终末消毒:当日内镜诊疗工作结束后,进行全面终末消毒。先用清水冲洗5 - 10分钟,清除内部残留物质,再用高温湿热消毒(80℃以上,持续10 - 15分钟 )或高水平化学消毒剂(如戊二醛,浓度2% ,浸泡10 - 20分钟 )消毒,之后用无菌水彻底冲洗5 - 10分钟,排空机器内积水,保持干燥。

四、消毒时间流程的监测与质量控制

1. 化学监测:每次消毒过程中,使用化学指示卡监测消毒剂浓度、温度、作用时间等参数,确保消毒剂在有效范围内发挥作用。化学指示卡变色达标,表明消毒条件满足要求。

2. 微生物学监测: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对洗消机的清洗用水、消毒后内镜模拟采样进行微生物培养。要求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与相关病毒,以保证消毒效果。

3. 设备维护记录:建立洗消机维护日志,记录每次自身消毒时间、消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定期对洗消机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结论

内镜自动洗消机自身消毒时间流程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体系,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明确不同场景下的消毒时间,严格执行并加强监测与质量控制,能最大程度保障洗消机的消毒效果,降低内镜诊疗中的感染风险,为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筑牢防线。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洗消机自身消毒时间流程,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内镜诊疗需求。



微生微语
与千万年长度的洪荒宇宙相比,人类三万多天的生命实属微微;与万千洪钟大吕的世事杂声相比,我们的一点分享实是微声。 感控人、内镜人的一点实用知识分享,共话内镜领域的消毒感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