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镜检查前血源性病原体筛查及内镜处理的问题

文摘   2025-01-20 09:02   山东  

一、什么是血源性传播疾病?

血源性传播疾病指病原体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引起易感者感染的疾病。医源性传播指凡在医疗、护理、预防过程中因器械、设备、药物、制剂、卫生材料、医务人员的手或环境污染而引起的疾病传播。

二、血源性疾病医源性传播途径?

1、污染的器械或设备传播。

2、血液及血制品。

3、污染的医疗用品的传播。

4、共用药物及各种制剂。

5、接触传播。

近年来,精密仪器及侵入性诊疗操作的普遍应用,从而让 HIV、HBV 等病原体经过被血液、体液和排泄物污染的医疗器械的机会增多、环节增多,比如内镜诊疗、拔牙、血液透析、外科手术等操作中的活检钳、牙科手机、血液透析器、手术器械处理或使用不当,均容易造成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三、血源性传播疾病存在窗口期。

窗口期含被检对象(标本)的“空白窗口期”和“感染窗口期”2个概念。

“空白窗口期”指自感染起到感染因子在血液中被检测到的时间,与检测方法灵敏度无关;而“感染窗口期”则指的是感染因子存在于血液中直到可被相应检测方法检测到所需要的时间,其根据所采用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感染期的长短而不同。虽然目前窗口期检测技术已经大大缩短了HIV/HBV/HCV检测的窗口期,但目前仍无消除窗口期的方法,窗口期检测依然是短板。

因此,《WS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没有要求患者做内镜之前一定要做“血清四项”,因为少部分患者可能处于窗口期,即使做检验也无法完全排除患者是否携带血源性病原体。

四、如何做好预防?

1、树立标准预防理念,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而不仅仅是血源性疾病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医务人员接触这些应做好防护措施,诊疗器械被这些物质污染后应严格消毒灭菌。

2、一次性诊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过期未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也不得再次消毒灭菌后再使用于临床。

3、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加强器械消毒灭菌,保证器械使用安全。

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及安全注射制度。

5、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保证手的安全。

6、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及时对污染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保证环境安全。清洁的双手、清洁的操作、清洁的产品、清洁的环境及清洁的器械是预防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五、内镜如何处理?

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对待每一条内镜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应将每位接受内镜诊疗的患者视为一个潜在的传染源,对每条内镜及配件每次使用后都采用同样的洗消流程,即先清洗再消毒(除外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内镜),同样的职业防护措施。另外,如果患者已确诊分枝杆菌感染,应按空气飞沫传播途径进行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同时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消毒。
文中部分内容来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年第20卷第9期《医疗机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实施解疑,作者:张波、秦瑾、刘运喜。

微生微语
与千万年长度的洪荒宇宙相比,人类三万多天的生命实属微微;与万千洪钟大吕的世事杂声相比,我们的一点分享实是微声。 感控人、内镜人的一点实用知识分享,共话内镜领域的消毒感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