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 邱焕娇 丨情蕴万象,不容一概而论!

时事   2024-12-12 10:00   四川  

近日,黄执中的观点“凡是没有受益者的付出,感动的都是自己”在网络一炮而红。乍一看,似乎是“人间清醒”,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暂且将话语放置于黄执中所设的情境中,在我们生病卧床之时,朋友打电话来表达关心,你下意识的感受是厌烦吗?当远方在外的游子接收到父母的信息,或注意穿衣、或提高警惕,你的第一反应是心烦而非温暖吗?换置身份,亲朋好友在发信息询问之时,对方想要表达的是关心还是自我满足的欲望,我们何以妄下定论?另一方面,仅剖析这一句话,想必“凡是…都…”的逻辑格外熟悉。在一个个瞬间,我们怎可仅凭一句“没有受益者的付出”就轻易否定内在的真挚和价值。当我们在情感上下意识认同这句话,那么是否已经落入了逻辑的漩涡?

“情感”一词,包罗万象而又诱人探索,是人类复杂性所最为矛盾的纬度。我们无从得知对方在某一刻的想法、下一刻的转变,我们能做的是当下顺心而为,随意而动。无论亲情、友情,抑或爱情,在笔者看来我们选择付出的那一刻,更多的是为了温暖对方,而非索要回报。

当我们开始疑惑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之时,这段关系是否已岌岌可危?那么,合理与逾度的界限何在?想必“沟通与尊重”是唯一良方。在付出者角度,当你认为付出过多时,不妨坦诚询问对方的意见?在受益者角度,当你察觉对方的付出带来的是困扰,询问对方是否有意识到……沟通会帮助我们在情感关系中越过隔阂,跨过误解,以真心面对面交流。沟通之中,我们亟需避免“假沟通”“真控制”,以平等的姿态、错位视角去看待双方的选择,借由“看见”的能力做到理解和包容,达成“有效沟通”。

当然,笔者并不鼓励一味付出,也反对“我觉得是为你好”而角色越轨为他人做出决定。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谈到“爱是自由之子,绝不是支配的产物”。“从心出发”绝不包括“我觉得”式捆绑感动,在自我牺牲式的绑架关系中,爱早已偏离轨道,双方在不同的纬度挣扎碰撞,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遍体鳞伤。于正向的情感关系中,付出者不会以“牺牲感”、对方的“内疚感”而束缚彼此,“爱”之名极易使我们做错事,而尊重会让爱回到正确的“轨道”。

现下世界中,充斥着形形色色、裹着“清醒”外衣的伪理性言论,看似一语道破世间万象,实则内里逻辑千疮百孔。这尤其体现于情感领域,它们抓住人们一瞬间的困惑与迷茫,灌输以“否定消极”的内里,将“情感”粗暴的简单化、标签化。但是,情感的微妙与复杂又岂是单一视角或简单概括所能勘破?

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那么自然,其中奥义蕴藏于体验而非结果;其间的价值与真谛,决然超脱于伪理性言论的浅薄,更不可用功利性的标志衡量评判。笔者想说:请别轻易否定自己!瞬息万变的世界里,随心而走,不离初衷即为上上策。

(文/邱焕娇 山西大学


*文内作品系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参赛作品,仅用于展示,不代表红星评论观点。除此展示外,不得用于其他途径,违者必究。

红星评论
观点有趣、行文至软、理性有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