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迷精选‖知乎高赞:日本为什么能更快地接受西方文明?

财富   2024-06-05 18:01   中国香港  

财迷按:最近财迷写文,均在谈个人之努力和选择,但是我们在努力之外,也要看时代的进程。本周财迷有个广告。在恰饭的同时,财迷也特别奉上一篇知乎好文,以飨列位看官。这篇文章回答了一个大哉问:“相对于神州,日本为什么能更快的接受西方文明?”


这个问题很大,因为日本更快接受西方文明的原因很多,包括但不限于: a)日本靠海,更容易接受外来文化; b)日本国弱民穷,更容易被打开国门。但这篇文章讲到的原因:日本更“封建”,窃以为理由和论据都非常充分。看完此文后,财迷有醍醐灌顶之感,故不敢私藏,特转发于此,与列位看官“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周末财迷另有长文,敬请期待。

以下为精选文正文

《日本为什么能够更快地接受西方文明?》

作者:醋溜猪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上图:明治维新的推动者,从左至右为:木戶孝允、山口尚芳、岩倉具視、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


不是因为日本人比中国人聪明。


不是因为日本人“悟性”比中国人高。


不是因为中国人妄自尊大而日本人谦虚。


更不是因为什么“日本人自古具有善于向强者学习的民族特性”。


而是因为在接触到西方文明时,中日两国的体制存在根本性区别。


鸦片战争之前的大清是皇权专制国家,或者说秦制国家。这种国家的特点是中央统治者至高无上,是全国唯一的权力源头,全国各地都由最高统治者委派的官僚进行统治,官僚的任免被中央牢牢把持。官职再高的地方大员,如果皇帝不高兴,撤掉他的职务乃至下狱问罪都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江户时代的小日本,是封建制国家。这种国家的特点是全国各地分封有一大堆地盘大小不等的藩主,也就是过去的大名;空壳子天皇众所周知很早之前就没有实权,但掌握实权的德川幕府将军,也仅仅是一个“武林盟主”而已,弱小的藩还好说,而对于强藩,德川幕府只有微弱的控制权,这些强藩各自由历史悠久的家族世袭继承,德川幕府不能轻易干涉。尽管在形式上,藩主也拥有官职,例如岛津齐彬身上的官职包括“修理大夫”(名义上是负责修缮皇宫建筑的职务),伊达宗城身上的官职包括“大膳大夫”(名义上是掌管御膳房的职务)但很明显人家一天也没干过这些活儿。一方面,幕府将军和藩主不对付,另一方面藩主和藩主之间也往往有矛盾。


这两种政治制度的差异意味着:


前者国内的最高统治者能轻易阻断开化进程,以防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损;而后者国内山头林立,幕府各地藩主无法形成统一的反动意志去阻挡开化进程。”


关于大清朝的开化进度弛缓,一个常见的神话故事是:


“中国地主士大夫阶级的知识分子没有意识到西方文明在思想、体制上的优越性,只提倡在器物、技术层面学习西方,所以中国迟迟无法开化”、“只学皮毛,不学根本”。


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真的读过“地主士大夫阶级知识分子”写的早期西方文明科普读物的人绝不会如此认为。

我们可以看看清代官员徐继畬在他的书中说的话:


“有华盛顿者,一作"兀兴腾",又作"瓦乘敦",米利坚别部人。生于雍正九年,十岁丧父,母教成之。少有大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尝为英吉利武职......至是众既畔英,强推顿为帅。时事起仓卒,军械、火药、粮草皆无,顿以义气激厉之,部署既定,薄其大城......”

“顿既定国,谢兵柄,欲归田,众不肯舍,坚推立为国主。顿乃与众议曰:“得国而传子孙,是私也。牧民之任,宜择有德者为之。”仍各部之旧,分建为国,每国正统领一,副统领佐之,以四年为任满,集部众议之,众皆曰贤,则再留四年,八年之后,不准再留。......各以所推书姓名投匦中,毕则启匦,视所推独多者立之,或官吏、或庶民,不拘资格。退位之统领依然与齐民齿,无所异也......”

“自华盛顿至今,开国六十馀年,总统领凡九人,今在位之总统领勿尔吉尼阿(注:应指第九任美国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此人当选后仅一个月就因病去世了,但徐大人写这本书时因为信息差不知道),国所推也。初,华盛顿既与英人平,销兵罢战,专务农商,下令曰︰“自今以往,各统领有贪图别国埔头,朘削民膏,兴兵构怨者,众共诛之。”留战舰二十,额兵万人而已。然疆土恢阔,储偫丰饶,各部同心,号令齐一,故诸大国与之辑睦,无敢凌侮之者......
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
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以上文字出自《瀛寰志略》卷九,其中部分段落曾于1843年刻制成《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赠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碑文》,该石碑现存于美国。


再看看被刻意歪曲化的魏源《海国图志》:


“乾隆五十四年(注:公元1789年)议立育奈士迭国(注:“育奈士迭国”音译自United States),以戈揽弥阿之洼申顿(注:即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C)为首区,因无国王,遂设勃列西领(注:即“总统”president)一人,综理全国兵刑赋税,官吏黜陟。然军国重事关系外邦和战者,必与西业会(注:即“参议院”Senate)议而后行....勃列西领以四年为一任,期满更代,如综理允协,通国悦服,亦有再留一任者,总无世袭终身之事。至公举之例,先由各部落(注:此“部落”指美国的“州” State)人民公举,曰依力多经(注:指选举人elector)),各部落官府详定,送衮额里士衙门(注:指“国会”Congress),核定人数......暗书弥封存贮公所,俟齐发阅,以推荐最多者为入选......其所举之人,首重生于育奈士迭国中,尤必居住首区历十四年之久,而年逾三十五岁,方为合例,否则亦不入选。”

————《海国图志》卷六十对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介绍

“传闻大吕宋(注:指西班牙)开垦南弥利坚之初,野则荒芜,弥望无人,山则深林,莫知旷处,攘剔启辟,始破天荒。数百年来育奈士迭,遽成富强之国,足见国家之勃起,全由部民之勤奋。故虽不立国王,仅设总领,而国政操之舆论所言必施行,有害必上闻,事简政速,令行禁止,与贤辟所治无异。此又变封建、郡县、官家之局,而自成世界者。”

————《海国图志》卷六十对美国崛起的称赞,明确指出:美国之所以能成为富强之国,正是因美国的政治制度优越性,“虽不立国王,仅设总领”但“有害必上闻,事简政速,令行禁止,与贤辟所治无异”。

“而《地理备考》之《欧罗巴洲总记》上、下二篇,尤为雄伟,直可扩万古之心胸。至墨利加北洲(注:即“北美洲”)之以部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
——《海国图志》后叙,都“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了,还要夸到什么程度,某些人才能承认魏源确实推崇过西方民主制度呢?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要说了:魏源、徐继畬只是“推崇”、“赞美”西方文明的体制,但并没有说过“我大清朝也应该引进这样的制度”,更没有身体力行的推进中国西化”。


没错,这是事实。


但这是因为“地主士大夫阶级知识分子思想局限性“吗?


很明显,真正的原因是:我要是活腻歪了,敢在大清朝公然宣称中国应该采用DEMOCRACY、共和、X政制度,惹怒了皇上,到时候被杀全家,满门抄斩,凌迟处死,你来负责啊?”


赵高指鹿为马,秦国官员纷纷附和,难道是因为“秦国官员具有思想局限性、不了解动物学”?大家连声附和是马,分明是因为:他们不想死。


实际上,魏源、徐继畬作为清朝专制制度的受益者(前者是科举进士,后者更是官居高位,在当时都是草民一辈子仰望的“天龙人”),能在各自作品里“吃饭砸锅”式的热情称赞西方民主制度,已经是冒着极大政治风险,对他们实在不应该苛求太多。


而在封建制的日本,情况就不一样了。你指望全国各地诸侯和德川幕府统一思想,组成同盟,去镇压开化进步人士,维持掩耳盗铃的锁国格局,那本身就是是荒谬至极的事情,且不说这些彼此勾心斗角的大哥们能不能达成一致了,就算他们歃血为盟,这个脆弱的盟约也很快就会解体,因为各地藩主一旦和洋人打上交道,很快就会意识到开化才是最符合自己切身利益的做法。

你坚持守旧,而你的邻居却暗中偷跑,和洋人套近乎,结局会怎么样?毫无疑问不久之后你就会被从西洋银行借来大笔贷款的邻居用西式新法组建的军队拿着洋枪洋炮干烂,你的地盘会被邻居吞并。到时候,德川幕府是救不了你的,为了避免这种局面出现,唯一选择只能是你也选择西化,大家一起西化,才是正途。



↑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强行掩耳盗铃,度过了碌碌无为的二十年,洋人为继续敲打大清朝,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二鸦中的两广总督叶名琛以“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著称,面对洋人手足无措,既不敢强硬也不敢奉迎,只能一味搪塞拖延。其实这不是因为叶大人愚蠢无能,而是因为他只是官僚,而不是领主,根本没有自主权力决定重大事项,怎么做都是错,怎么做都要承担巨大风险。实际上,叶名琛被英国人抓去印度后不久,清廷就下达了将其撤职查办的命令,只不过因为叶大人已经被俘虏而无法生效执行而已。



↑ 1863年萨英战争,英国海军因“生麦事件”(英国商人因冲撞萨摩大名出行队伍,被侍卫砍杀)而炮击萨摩藩统治下的鹿儿岛。这场战斗英国打的其实并不好看,因大意轻敌,被萨摩藩的旧式岸防火炮击伤军舰,伤亡六十余人。尽管如此,萨摩藩统治者仍被英国新式舰炮的强大威力所震撼,意识到攘夷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很快就和英国和解,“不打不相识”,并借助英国力量倒幕。如果日本也是皇权专制国家,萨摩管理者不是领主而是叶名琛一样的官僚,他还敢在幕府将军不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和洋人套近乎签条约吗?



↑ 日本“维新三杰”之一的坂本龙马,原为土佐藩武士,后脱离藩主,在整个日本四处游历,作为政治掮客促成过萨摩藩和长洲藩形成倒幕同盟(这俩藩原本关系并不好),主张大力引进西洋文明,曾创办过日本第一家株式会社(即有限责任公司)1867年在京都郊外的寺田屋被幕府派出的刺客砍死。坂本龙马之死恰恰说明了德川幕府的软弱无能——换成大清朝,这小子早被明正典刑诛灭九族了。我大清处决一个反贼,居然还要偷偷摸摸派刺客????


总而言之:中日两国开化进度的快慢不是取决于两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境界差异——实际上,面对'西洋全方位吊打东方'这个基本客观事实时,两国知识分子内心深处做出的判断几无区别;而是取决于两国旧统治者捍卫自己既得利益时的力量强弱。在中国,既得利益者的力量太强,足以吓阻一切企图维新的人,只有统治集团本身遭遇危机后被严重削弱时才能有所松懈,让进步人士逐渐获得发育成长的空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几乎无人敢公开提改革;第二次鸦片战争攻破北京、火烧圆明园,同时太平天国、捻军起义,这些变故大大削弱了清廷的权威,于是新兴汉族督抚如李鸿章等人开始以“中体西用”作为改革口号;直到清末时期,清廷在八国联军面前彻底威严扫地,才终于有人敢提出立宪势在必行;改革的深化是随着清廷权威的削弱,一步步此消彼长的)。而在日本,由于封建格局,这种力量原本就很弱,一开始就浑身是漏洞,可供反对者利用,守旧派面对维新势力的挑战很快就不堪一击了,因此日本的开化进程远远快于中国。”

上图:与木户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推动了明治维新,但又放不下封建制的最后残余,维护武士利益,最后在西南战争中兵败自杀的“最后武士”西乡隆盛。


精选评论:

@Anthan LI:封建制度下,最多是贵族协商,比如在江户时代的日本,那些实力够硬的大名可以diss幕府的一些决议,但是各个领主在各自领地内权力极大,领内的草民和下级武士根本没有说不的权力。

@马孔多在下雨:明末也是这样,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了。泰州学派,天主教派,黄宗羲定律,葡萄牙雇佣兵,马尼拉人才引进。如果没有野猪皮,大顺和其他势力继续浑浑噩噩几十年搞不好近代化就有戏了。


@南小北 回复 @马孔多在下雨:李Z成这种土包子只会比ZY璋更土包子,比满人更封闭。同时历史也证明了,就是因为他太土了,都没给他土的更大的机会,就被消灭了。

@司马灵光:其实倒幕过后,废藩置县反而变相削弱了地方自治,为后期无法阻止全国极端化的浪潮埋下了伏笔。

@毘沙卫门 回复 @司马灵光:日本可以在二战后快速崛起,其实是拜江户时期留下的很多“自治”习惯的福(比如说商会跟农村联合)明治维新其实是打断了这一进程。倒幕运动的核心是“王政复古”,也就是天皇亲政,这是必然的削弱地方与下级权力,说实话,甲午之前的明治跟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江户真说不好谁更“近代”一些。江户时代是被马导师称作“完善的小农经济”与“纯粹的封建制度”(虽然不太准确)。


@晴翠荒城:昭和日本很多方面有点类似秦制,但和华夏历史的秦制还差了很远。

@昨日夏风:日本是周制,孔子怀念追求的也是周制,后世却被塑造成秦制的代表

@聪明的猴子:日本明治前没超过春秋战国,基本是世卿世禄制。

@不成熟的小希:看到这个,又想到了昨天看anthony的视频,这种事情不能全赖在中国人生性如此。根源应该是答主说的运行了两千年的秦制,也就是商鞅和秦孝公是罪魁祸首(他们两个做的事情简单点说就是把人当消耗品看,社会超负荷运转,获得超额收益)。


@司马灵光 回复 @不成熟的小希其实管仲利出一孔那会就有这个迹象了,只不过后续愈发极端。


@不成熟的小希 回复 @司马灵光:但作为秦制的创始人---秦王、秦国、商鞅,真是应了那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Upton Chou:封建制应该是有一套上位者与下位者共同认同的规矩的,在西方,这个规矩是封建契约,在中国,这东西是以周礼为标准的礼法制度。山头主义,那叫坐寇。


@围观群众5g 回复 @Upton Chou:所以“礼崩乐坏”说的就是周秦之变[酷]儒生除了依附于皇权,对于恢复封建毫无办法。


@小川 回复 @围观群众5g:因为秦制打开了军国主义的潘多拉魔盒,我用秦制,你也不得不用秦制,不用秦制者必被用秦制者消灭,死循环。


@方厉騄:别的朝代还强一点,清朝是真的把皇族之外的所有人当奴隶。清后宫妃嫔按等级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一级比一级的收入低,其中嫔每年年收入是200两银子,同时配备6名宫女服侍,这可是纯零花钱;而正一品大员的俸银只有180两/年,随便一个爵爷则每年几千两起步。


@中国NS人:这篇真说到点子上了。封建制度,就是一种初级的共和制度,跟现代文明完全相容。秦制,是一种奴化制度,跟现代文明完全不相容。


@小川:秦制=战争体制=奴隶制度,长期演化结果是奴才社会和乡愿社会,民众的个人权利向下与奴隶看齐,“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周制=和平体制=贵族制度,长期演化结果贵族社会和士人社会,民众的个人权利向上与贵族看齐,“庶民犯法与王子同罪”。


@水番君:说白了封建制度是市场上多家企业竞争,秦制是一家垄断,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实事求是:奥,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可是天皇集权。


@醋溜猪头 回复 @实事求是:引进选举、法院、议会、媒体的近代国家和中国古代那种中央集权是一样的?

@joker 回复 @毘沙卫门:日俄战争有说法是君主和立宪之争。

@Vaikuttavasti:唉,上世纪西方汉学家早就研究透的东西。

@芥川之介 @ 回复Vaikuttavasti:但在中国大陆,我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观点。

@Shokaku:关于社会制度问题,我觉得神州现在的说法存在很大问题,封建制度的本义是封邦建国,是属于分封制的一种,就是封臣制,是一种国家组织形式,秦之前是封建制,秦是中央集权,汉初是封建制,汉武帝以后又是中央集权制,汉末三国西晋又变成封建制,然后五胡乱华,直接变成奴隶制,隋唐中央集权制,到了唐朝后期实际上各地节度使又变成封建制,再后来又是被辽金元入侵,回归到奴隶制,明朝初期是封建制,后期是中央集团制,但是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特征,结果满清一来又退回到奴隶制了。所以现在对历史的划分我认为是有问题的,如果按照西方划分各种制度的标准,我国从春秋战国以后就不再是封建社会了,而且中央集权的奴隶制社会。


@樱花树:这套结构和俄罗斯有点像。


@lihong 回复 @樱花树:大一统是战争体制,打仗动员厉害,资源很容易调动集中,但是弊端也很明显。


@天条:你这么一说,觉得明治前的日本和被英国殖民前的印度差不多。


@醋溜猪头 回复 @天条:莫卧儿帝国解体以后印度是养蛊大混战,各种不同血统不同信仰的民族互相干[飙泪笑]

@joker 回复 @天条:德国意大利还差不多,有相同的民族意识。

@知乎用户已被注册 回复 @天条:日本单一民族有天生的向心力,印度宗族文化宗教错综复杂,向心力上远不如日本。

@百战百胜纳老爷 回复 @天条:日本比印度还是稳定一点的,德川幕府维持国家的和平还是做得到的。印度在西方人来之前就是互砍互杀了。

THE END.

上图:日元纸币上的福泽谕吉。此君是明治时代六大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对明治维新运动影响很深。他是最早将经济学由英文世界引入亚洲的人之一,但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民族主义者,并曾在著作中多次宣扬军国主义。




最后,喜欢财迷文章,想了解更多?请在微信里关注公号“JLTCM2016”,或长按扫描下列二维码:
同时,为防止失联,还请关注公号:“九龙塘月兑之家”作为备份。此号将在未来每月推出一篇有趣的润(yi)学(min)视频,同时也会把一些原创文章发这里:

各位还可以在微博、知乎、雪球、推特中关注ID:“九龙塘右眼财迷”。财迷会在这些平台同步发文。

各位也可以在B站(境内)和油管(海外)关注财迷的视频号:九龙塘右眼财迷。财迷暂定会每月发布一期视频。

各位想要了解财迷自己的投资动向(我会把个人投资记录经过处理后发到朋友圈)或者问财迷各种问题,请加财迷微信CMXHHK20(这个号也是用来防止失联的)。同时,财迷也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即时的经济信息(已经加过财迷旧微信号的读者请勿再加,新号旧号内容都一样,否则会被拉黑)。财迷文三俗内容多,各位想要了解财迷分享的往期被删文章,可以从公号下“鼓瑟吹笙”一栏进入财迷QQ群观看。

九龙塘右眼财迷
无节操的财经信息,图森破的经济八卦。最新行业动态,各种挣钱兵法。洞悉幕后幽微,擅长春秋笔法。借古易喻今,妙笔难生花。守住时代前列线,一不小心来一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