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湖(其二)①
[宋]朱熹
越王城下水融融,此乐从今与众同。
满眼芰荷方永日,转头禾黍便西风。
湖光尽处天容阔,潮信来时海气通。
酬唱不夸风物好,一心忧国愿年丰。
[注]①亦作《伏承侍郎使君垂示所与少傅国公唱酬西湖佳句,谨次高韵,聊发一笑》,“西湖”指福州西湖,为赵汝愚主持开浚,用以灌溉农田。
15.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湖开浚后,越王城下水波荡漾,既有风景之美,又带来民生之利。
B. 放眼望去,诗人将宽广的湖面、盛开的荷花、丰收的稻谷尽收眼底。
C. 湖光尽头,天地一片辽阔,让人联想到湖水随江潮涨落,与大海气息相通。
D. 全诗写景富有层次,诗人由近及远,通过不同景物描绘美丽的西湖风光。
16. 有人说,朱熹这首诗体现了儒家“仁以为己任”的思想。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5. B
16. ①“仁”即“爱人”,“仁以为己任”要求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朱熹此诗便体现出这种精神。
②首联中诗人初见西湖,便想到它的成功开浚可使官民同乐;颔联中诗人见眼前的“芰荷”,而联想到秋日粮食收成,均体现其心系百姓的仁爱精神。
③尾联“一心忧国愿年丰”更是直抒忧国忧民之情。诗人虽与人酬唱,但并未陶醉于山水玩乐之中,而是心忧国家百姓,体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将宽广的湖面、盛开的荷花、丰收的稻谷尽收眼底”错误。颔联的意思是满眼的荷花正要永久盛开,转眼之间,稻子就要迎来秋风,秋收季节很快就要到了。不是此时“放眼望去”都能看到这些景色,“禾黍便西风”为虚写,是作者的想象出的图景。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①题干中“仁以为己任”的含义是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其中“仁”即“爱人”,“仁以为己任”要求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苍生谋福利,朱熹此诗便体现出这种精神。作答时从诗文中找到能够表现作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苍生谋福利的内容来分析即可。
②首联中诗人初见西湖,想到的不是独自怡情悦性,而是“此乐从今与众同”的与民同乐;颔联中诗人见眼前的“芰荷”,看到了美景,也联想到开凿西湖为灌溉带来便利,秋天必使百姓丰收的场景,可见,诗人心系百姓,的仁爱精神。
③尾联“酬唱不夸风物好,一心忧国愿年丰”更是直抒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作者虽与人酬唱,但并未陶醉于山水玩乐之中,而是心忧国家百姓,关心的是百姓能否丰收,体现出其关爱苍生,以天下为己任、以仁为己任的精神,表现出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简析
朱熹的《游西湖(其二)》通过描绘福州西湖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民生的关切和对国家的忧虑。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湖开浚后水波荡漾的美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荷花、稻谷、湖光、潮汐等景物,展现了西湖的广阔与生机。最后,诗人以“不夸风物好”的态度,表达了对国家丰收的期盼,体现了儒家“仁以为己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