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李春凤
中学一级教师,东北师大理学硕士,优秀共产党员,生物学科备课组长,生物竞赛教练员。自任教以来,曾多次获得教学基本功大赛、赛课活动一等奖。获省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竞赛教学设计一等奖,获三省四校教学研讨活动、五校联盟高三复习研讨活动优质课奖等。带竞赛的过程中坚持“把握方向,科学规划,落实细节,做好陪伴”的原则,全心助力生竞学生在竞赛之路上取得优异成绩。在日常工作中,踏实且讲求方法,注重学生学科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课堂流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前一节生长素的发现的基础上,要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特点有理论的认识,为后一节课多激素共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做铺垫,所以本节课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极大,务必要好好落实。高三复习课应该解决学生们实际的问题,本节课重在利用设计实验、探究性实验的分析使同学们对于生长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作用原理,作用特点的理论分析,落实科学探究和理性思维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本节课的设计之初,给学生下发知识清单,了解学生们的不足之处,通过知识清单反馈发现学生们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不明确,对扦插枝条生根实验的变量分析不明确。这反映出学生们对两重性的理解不透彻,对实验分析也存在欠缺。而这两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问题具有典型性,我查阅相关文献,重点研究如何突破这两个难点和重点。初步确定备课方向,要突破生长素两重性模型曲线的构建和实验设计、变量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备课过程中,师父孙仲平老师指导我,应该把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机制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认知水平上有一定的提升,了解植物细胞伸长的关键,为同学们认识问题和后续多激素的复习做好铺垫。
所以,最终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器官水平、应用水平分析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最后通过高考的分析,总结答题的规律和方法。
第一部分:从单侧光照射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现象的分析出发,引出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但面临细胞壁的限制,生长素需要解除限制,给学生们搭建思想上的台阶,一步一步自然过渡到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机制的分析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作用机制的分析中,酸促进细胞壁松弛,细胞通过吸水等复杂的变化最终引起细胞的伸长,只要学生抓住细胞生长的关键,就能够很快的设计出实验思路。这部分内容重在对学生实验设计思维的训练,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实验设计方案的细节,对于实验方案的细节的训练还要在其他实验中不断落实。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生长素活化基因,促进基因表达,从而解决长时间生长的问题。所以第一部分的设计加入拓展知识,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紧随高考考查方向。
第二部分:通过视频分享学生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豆芽胚轴和胚根生长的影响》,让同学们能感受到科学研究并不容易,看似简单的实验,操作起来,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但要想办法解决,培养同学们科学探究的精神。同时统计得到的实验数据供同学们课上分析,真实、可靠、有说服力。同学们课上处理数据,构建模型,促进学生思考和思维转变,而且能直观的体会模型是如何构建出来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分析模型过程中把易考点和易错点都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哪些生物学现象是两重性的实例,解决了课前疑问使复习务实有效。
第三部分:高考真题演练反馈学生们对两重性的理解还是比较透彻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整体看来,课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解决了学生们存在的问题。但在实验设计的细节方面,落实的不够到位,学生没有得到充足的时间对实验设计细节进行分析。由于课堂前半部分,学生对知识点存在很多遗忘和理解问题,我们花费了稍多的时间进行讨论,最后的高考真题并没有全部完成,规律的总结没有到位。在之后的上课过程中,我还要注意把握课堂的节奏,给学生预留充分的讨论时间。
高考生物通常以陌生的情境为载体,以生考熟,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所以,一轮复习中要注重督促学生夯实基础、深入理解问题、不断的积累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才能从容的应对高考。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和同学们一起加油,争取明年高考的胜利。
评课部分
孙仲平
理学博士、哈尔滨市高中生物学科带头人、省优秀老师、省教学能手、省教学名师、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哈市优秀教师
作为高三复习课,如何落实素养?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既能夯实基础,又能深化提高?本节课着重从这三方面试评。
1、素养导向与高三复习
生物学教学与高考的核心目标就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生物学素养是指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李老师的这节课,至少在两个素养培养上值得思考和学习。一是科学探究,二是理性思维。
先说科学探究。李老师在本节课中布置了两个科学探究实验。一是在构建“生长素作用机理”时,给出了资料一,即酸生长学说。按理说,理论已经形成,就可以应用理论进行解题了。但李教师下大力气,布置实验设计,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生长素促进H+的运输进而促进细胞伸长。通过这一过程,全面训练学生熟悉实验设计流程、设计原则、控制变量、预期结果等各个环节,并由学生间相互完善补充;二是在“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对豆芽胚轴和胚根生长的影响”实验时,李教师把学生的小组实验以录相的形式展示,将整个操作过程、困难及解决方法进行展示,得到一手数据。观看这一实验录相时,学生们虽然不能亲身参与,但通过观看录相,才知道如何区分胚芽及胚根?如何测量?借助哪些仪器完成操作?如何比较促进与抑制作用?加之将获得的数据转化为曲线图,用图像引导分析过程。这些操作在向学生传达探究也就是促进学生的内化。
之所以要让学生进行设计、修正完善、并预期结果,之所以要播放录相,观看身边同学的实操过程,看他们遇到的困难及克服方法,目的是补充探究的过程性,情境化、真实性。试想,如果不进行这些设计,那么教学必然停留在理论或事实层面,就会造成死记硬背,缺乏思辨性,理性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也会加重学生负担。这样的教学设计无疑在向学生传达:单纯的事实并不是科学,获取事实的方法才是科学。只有直接或间接看了这些操作,学生在考试题中看到豆芽图片时不陌生,解决问题时不偏轨。
再说理性思维:本节课整体设计上十分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围绕核心概念“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构建起从“分子水平”到“细胞水平”到“器官水平”的知识链条,再到实践应用,形成清晰的认知框架。在这个架构内,再拆解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小模型,如探究实验模型、生长素作用特点的数学模型。在模型分析上,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微,如哪一点开始起抑制作用?抑制生长到底是长还是不长?基本上做到了从深层次、本质上看问题。
2、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与新授课不同,李老师在本节课中采取了“综合”的方法,如上述分析,把孤立的每一部分纳入到整个生物框架下中,在整体大范围内再认每一部分。如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认识,我们就会从“分子水平”到“细胞水平”再到“器官水平”认识,这是对原有知识再认识,是深化认知的过程。可以说,高三复习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就是无效复习,就是重复工作。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措施。
3、对“基础夯实”与“深化提高”的处理:作为复习课,一个难点就是如何既能夯实基础,又能深化提高,李老师给出一种可能的方法,即先做一个知识结构清单,对基础知识进行清扫,并从中剥离出三个重难点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解决难点并非单方靠老师讲解,也并非以刷题来解决,而是通过补充必要资料,如“酸生长学说”,“生长素对蛋白质、RNA合成的影响”,师生共同努力解决。在认知水平方面,李老师并非停留于原有的认知层次,而是将教学的认知层次提升,如从分子水平,从根源上看问题。
本节课很多做法值得肯定,也体现出李老师厚重的根基。但也有少数知识点未能得到足够解释(时间限制)。还有课堂上学生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完善尚显不足,要继续加强。
稿件提供:生物教研室
审核发布: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