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 笑 笑
《科创人》观察到,“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时代”以及“如何提升深入无人区后的决策成功率”,正成为科技创新领军者们的普遍困惑。这其中,关于“计划与变化”的矛盾成为争议焦点,甚至出现了认为“计划是敏捷应变的阻碍”这类极端观点。
主攻机器视觉赛道的博视像元创始人CEO朱江兵,恰好是一位十分重视计划制定及执行的科创人,在他的成长经历中,计划的重要性、“计划-变化”的关系处理,值得借鉴。
北大数院,感受天外有天
朱江兵说,“在数院,自己智商和能力的巨大落差带来的压力和自卑,让我处于精神奔溃的边缘,我能深深理解为何高校每年都有自杀的案例,完全跟不上,突然不知道如何自学,你的自信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冒火花的那种,比如:实变函数的课后作业,一道都不会,完全找不到解题的思路”。在崩溃边缘徘徊了一个月后,向家母表达了退学的念头。本是一番情绪宣泄,可母亲一语点醒梦中人:“好不容易走到这了,人有差距本来就很正常,人活一张嘴,多问勤学,看看优秀的人怎么学习、怎么思考问题,没有过不去的坎。”
自此,朱江兵放平虚妄无意的面子,主动请教大神们的解题思路和思考逻辑,“发现大牛们在面对复杂难题时,都是从最基本的原理着手、从底层到整体,宛如庖丁解牛。对我的启发可以说醍醐灌顶,终于找着如何学习和做题的方法了。虽然毕业这么多年,这种面对复杂问题的处理逻辑和思路至今仍让我受益匪浅”。
除了建构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逻辑,朱江兵总结北大数院的四年生活还有不少收获:
1. 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保持空杯和谦虚的心态,时刻保持向外看;
2. 天赋不足,勤奋来补,大学四年朱江兵只去过天安门等几个景点,其他时间不是上课就是在图书馆学习,坚信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定律”,勤能补拙;
3. 饱受被同窗智商碾压、被难题摧残的诸般打击,锻炼出了坚强乐观的心理素质,“现在什么都不怕了(笑)”。
4. 勤奋、谦逊、坚韧之下,要有一个方向明确的整体框架承载一切,朱江兵每周都会制定以分钟为单位的细粒度规划,确保自己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在最符合方向的行为上。
转道机器视觉,做技术型专家
朱江兵的硕士专业选择了数学和计算机结合的方向,并主动选择了视觉相关的课题,是基于如下两点考量:首先,相比于数学,电子技术是朱江兵更有兴趣的专业领域,而计算机算法能够将他的兴趣与数学专长有机结合;其次,在朱江兵庞大的阅读量中,一道信息格外吸引了他的注意:人获取信息得依赖于多种感官,而70%的信息获取来源于视觉,“计算机的未来如果是服务于人、减轻人的劳动负荷,视觉、计算机、数学三者的结合想必有广阔的未来前景”。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暂且不谈20年后的今天,AI领域大量应用都与视觉相关,单说3年后,朱江兵顺利入职当年中国机器视觉的龙头企业、中科院旗下的上市企业:大恒科技。最初四五年时间,朱江兵的角色只有一个:专啃硬骨头的技术尖兵,落到他手中的课题,基本都是磕崩了四五波人马的超级难题,从特种印刷的图像分析到医学领域的眼底病变诊断,从科技部创新项目到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最难啃的硬骨头到了他手中总能迎刃而解。直到今天,印钞、眼底病变诊断、制药……等领域运行的代码,不少都是由朱江兵主责或独立完成。
朱江兵回忆道:“如果我的兴趣就是技术,在大恒我几乎拥有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宽松的环境、充分的信任、持续不断的产出,并且公司还给了我出国和技术交流的机会,让我自己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也提升了很多。”
但是,他的兴趣绝不仅仅是技术,如前所述,朱江兵是一位计划性很强的人,尽管在大恒专精技术线长达11年,他却从未放弃自己当年树立的理想:成为一名能够将技术与产业结合的全面型人才,打造出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创造价值并改变世界的技术型产品。在大恒的最后几年,他有意识的向商业领域转型,企业也给予了他强力支持:2014年,30岁出头的朱江兵成为一个集团旗下全新业务板块开拓和上市公司定增项目的核心领头人。
也正是通过这个项目,朱江兵切身感受到了华东地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速度,并逐渐坚定了离开技术型人才舒适区的决心。
“2006年,我来大恒面试的时候,我记得我说过一句话:给我10年时间,我给你一个最优秀的工程师。10年时间,我完成了这个目标,得奔赴下一场,不能停下来。”
2017年,婉拒包括董事长在内的多方挽留,朱江兵转投彼时尚未上市的工业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博众精工,投身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民营企业阵营。
-- 广告--
在朱江兵的人生规划中,自己的第二站,要去一家有活力、有能量,但规章制度不那么健全、也因此具有各种可能性的企业中进行锻炼,“我知道自己缺什么,比如商务交际能力、个人资源人脉、对企业运营的整体性了解,去陪伴一家企业从初创走向成熟甚至上市,无疑是最好的课堂”。
选择博众,除了和硕CEO的推荐,更打动朱江兵的是博众董事长吕绍林的人格魅力和企业家格局,“对于个人诉求我直言不讳,他跟我说,你想做的就放手去做”。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朱江兵全身心投入于如何帮助企业实现战略规划。
入职博众的前4个月,朱江兵并没有急于开展工作,而是先进行了一番长考,最终写出了一份十几页的word文档,内容涵盖了从市场、技术、产品到实施的3年规划,目标、手段、规划到风险点一应俱全,“我很想做5年规划,但确实想不到那么远”。后续几年的步伐,基本都遵循这份规划制定的节奏:2018年创办第一个苏州之外的研发中心:北京研究院;2019年朱江兵组建日本研发中心,之后先后在总部担任智能装备事业部、半导体事业部总经理以及集团CTO,先后开拓包括光伏、半导体等领域的全新业务板块……
从技术方向转型到商业全才的过程中,朱江兵的勇气与耐受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催化作用。2019年,一世界500强企业邀请朱江兵前往美国清水湾打一场高尔夫球,对高尔夫一无所知的朱江兵穿着皮鞋就走上了果岭,尽管闹了一个小小的笑话,但恰是这份朴素的坦诚与勇敢,让客户确然地感受到了中国企业的冲劲和果敢,“一周的接触交流之后,这家世界五百强的采购VP对我说,他们愿意和我们达成长期深入的战略合作”。
“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专利,三流企业卖产品”, 朱江兵成功引入并筹办了行业的世界标准大会,这是该项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活力和高速发展成果、感受到了中国企业参与世界标准的渴望和热情。当然,也助力公司在全球行业内的知名度实现了指数级提升。
2021年5月,博众成功上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钟声敲响的瞬间,相比起激动与兴奋,朱江兵更多的思虑用在复盘自己的收获与成长:“博众走通了上市之路,5年的历练,自己在技术、产品、研发之外,也具备了市场、销售、管理、运营等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在诸多成长收获之中,哪一点感触最深?思忖片刻,朱江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建立完备的规范流程并严格遵循,“很多志在上市的企业,由于前期经营过程中的不严谨、不规范,看似短期内提升了增长速度,却会在后期耽误大量时间、浪费大量资源去弥补缺陷。尊重法律规章制度,是最典型的‘慢即是快’。”
创立博视像元,践行心中理想
走上独立创业之路,在朱江兵看来,是时机成熟的必然选择。
科创人:2017年您决定离开大恒那段时间,也有投资人表示愿意支持您创业,为何当时没有选择而2022年下定了决心?
朱江兵:我习惯基于完整规划的全盘考虑,比如创业这件事,我准备到了什么程度、还缺少什么东西?2017年的我不是合格的创业者,但2022年,大到国家对硬科技的大力支持,中到机器视觉行业的发展现状,小到自己的能力成长、资源积累,我觉得时候到了。可以说是天时(国家政策)地利(中国大市场)人和(我和我团队)到了最优的点。
我自己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技术改变世界”,这个梦想就是我从事这个行业和事业的内在驱动力。我清楚记得是2008年,我在江苏一家企业用技术和视觉代替和解放了500多位女工的劳作。在之前,这500位20岁左右的女工工作寿命大约只有3年,3年后等待她们的是注定的失业以及严重受损的视力。技术创新可以驱动她们选择更好的职业和方向,可以让她们去学习更好的知识,而不是做个工业产线上的螺丝钉。技术改变世界,我希望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科创人:《科创人》十分关注企业初创期,创始人对于差异化优势、战略定位的思考,机器视觉这一领域为何需要博视像元这家企业?
朱江兵:在互联发达的今天,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空间和红利已经没有了,目前的领域空白基本都是高难课题,初创企业要想在国际巨头竞争中存活下来,就需要走专精特新的路线,博视像元就是要做这些别人不想做或者不敢做的,高端技术攻坚,这本身就意味着高门槛、高投入以及高风险。
选择这一领域的底气,就是博视像元的差异化优势,我们拥有成熟稳定的中日两大研发团队,其中日本研发团队代表着日本国家队级的水平,有着很深的沉淀积累,在管理方面也有独到之处,而机器视觉领域的核心部件需要时间沉淀,不可能一两天就一下子做出来。
科创人:日本科技企业的研发管理能力有口皆碑,同时拥有中日两个研发团队,您有更直观的对比,二者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复制彼此长处的时候遇到过哪些难题?
朱江兵:日本团队看上去会慢一些,但一次性成功率要高得多,相比之下国内团队更习惯快速出品、小步快跑、频繁优化迭代的工作模式。
科创人:2022年初您认为创业时机已经成熟,走过近一年时间后,您认为博视像元的未来之路存在哪些风险点,还需要补足哪些能力?
朱江兵:那可太多了(笑)。
首先是市场判断力,市场千变万化,以前我在上市公司管那么多人我不焦虑,如今管几十个人成天焦虑得要死,最大的焦虑就是“我究竟有没有选对市场”,一旦选择了相对较小的蛋糕,也能填肚子,但相比之下就是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了。
其次,企业的韧性和柔性,在多变的时代企业必须保持足够的灵敏度。疫情这种事情你根本没法预测,你能做的只有保证意外发生时自己还能活着。
第三,法律法规风险,前面提到了,可尽管我作为创始人对这件事足够重视,我毕竟不是专业的,还是需要持续关注、投入资源。
第四,资金流转,还有库存,很多初创企业死于现金流和库存。
科创人:博视像元希望成为哪一种企业:制霸机器视觉行业的某一细分领域,还是成为机器视觉领域的全能巨无霸?
科创人:如您所说,您习惯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但创始人CEO面临最多的决策问题都是不确定性问题,当计划受到冲击时,您如何应对?修正计划还是跳过计划?
朱江兵:第一次被问到这个有趣的问题。计划基于事件,事件的稳定性决定计划的稳定性,我读书的时候计划可以精确到5分钟的粒度,但创业后,我的计划只能精确到接下来一周最重要的10件事,既要为重要的事留足时间——比如今天的采访预约两个小时,我可能会留出3个小时——也要为意外留足时间。
当意外冲击计划的时候,计划必然要有改动调整,但计划依旧是计划,它是你所有重要事件、重要目标、重要产出物的集合,不可能跳过去,无非时间重新排布。
计划不是应变的阻碍,相反,我认为计划是应变的有力武器,避免在繁芜的信息冲击下丢失最关键信息、耽误最重要的人和事。
-- End--
【活动合作】17801045882(同微信)
谢谢您的「分享|点赞|在看 」
一键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