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莹:星回于天,岁且更始——大凉山戏剧节开幕作品《星回》带来心灵对话

文摘   2024-11-09 09:49   上海  

《星回》以国际化的艺术语言向世界展示诗性民族彝族浩如烟海的人文思想及文化特质,以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悠远的意境,凸显凉山地区独有的文化艺术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第六届大凉山戏剧节正在进行中。由国际戏剧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戏剧学院、凉山文旅集团联合委约创作的首部作品《星回》作为大凉山戏剧节的开幕大戏,昨日在西昌金鹰大剧院开启世界巡演之路。

作为开幕演出节目,《星回》以国际化的艺术语言向世界展示诗性民族彝族浩如烟海的人文思想及文化特质,以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悠远的意境,凸显凉山地区独有的文化艺术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该作品由来自萨摩亚的国际知名戏剧艺术家、国际戏剧协会世界戏剧大使雷米·波尼法索首次携手大凉山五彩云霞歌舞团的彝族艺术家们共同创作的舞台作品,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文化寻根之旅,也是波尼法索众多跨文化合作项目的又一里程碑之作。

作品通过彝族古老的《起源之书》(彝语原名为《勒俄特依》)以及毕摩(彝族传统宗教中的祭司)的精神吟唱,引领观众步入彝族深邃的传统文化之中,共同探寻宇宙奥秘和生命起源。同时,从火把节庆典、农耕舞蹈、墓地前的虔诚祈祷等彝族传统元素中汲取灵感,用现代戏剧表现手法,呈现彝族独特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命哲学。作品跨越时空和语言障碍,使艺术家和观众共同在与自然、先祖和生灵的艺术感应中,奔赴一场多层面的心灵对话,探寻和感悟彝族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促使我们深刻反思自身在浩瀚宇宙中的独特位置,审视彼此间的关系纽带。导演波尼法索认为:“树根滋养树木,赋予其稳固与生命力,枝叶则向天空延展,向未来汲取养分和希望。彝族文化的未来,深植于其辉煌的过去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星回》并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某种表演样式,而是用多元的艺术语言,不受任何表演形式的限制,以还原自然呈现的方式,表达思想、互通情感、发人深省。导演波尼法索,将自己的作品定义为“MAU Theatre”——“MAU”,在萨摩亚语中是“观点”的意思,具有“追求真相、以求变革”之意。《星回》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带给观众的期待,将不仅是艺术的呈现之美,而更应是引发关于创造、个人精神与存在本质的哲学思考。

《星回》的创作汲取了著名彝族诗人吉狄马加诗歌中的精神内涵和对生命力量的召唤。吉狄马加在《毕摩的声音》写道:“ 生命与死亡的赞歌/ 当它呼喊太阳、星辰、河流和英雄的祖先/ 召唤神灵与超现实的力量/ 死去的生命便开始了复活!”作为彝族新时期诗歌的先驱者,吉狄马加的诗歌彰显鲜明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他在长诗力作《应许之地》里提出质疑:是否真的存在“被应许的”土地?抑或是人类在永无止境地不断开掘自己的土地?吉狄马加对民族历史文化精神的追溯与主张,对现代科技主宰与钳制的现代文明生活的审视、反省与批判,不仅获得了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我以创造性想象力的名义向你致敬”,更在世界多元文化语境中引起强烈的艺术共鸣。

这部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以现代审美、国际表达的方式创作的创新之作将于大凉山戏剧节开幕演出后走向世界舞台。11月23日至24日,《星回》受2024年迦太基国际戏剧节之邀参加开幕演出;2025年5月,将在多个欧洲重要戏剧节演出。

国际剧协副总干事、《星回》执行制作人陈仲文女士表达了首次联手委约创作《星回》的初衷和推广戏剧的理念:国际剧协作为全球最大的表演艺术组织,始终致力于为全球艺术家提供创作、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不遗余力推动和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星回》应运而生。艺术创作离不开观众,戏剧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拥有深刻的疗愈、连接和增进理解的能力。艺术家和观众通过作品建立起互动、对话和反思,戏剧带给观众的不仅是愉悦的感官体验,更是一次重新探索和审视自我的机会,让我们与《星回》共赴一场心灵之约。

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多元文化汇聚而成的共同文化,是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文化的生命体。随着《星回》开启世界首演的序幕,中国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将促使更多艺术家、创作者发掘散落于历史尘埃中的民族文化瑰宝,不断创新中国表达,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让世界通过艺术更好地读懂中国。

作者:陈健莹

图片:网络图

编辑:沈毓烨

责任编辑:华心怡

栏目主编:朱 光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新民艺评高不冷 低有格

《新民晚报》的新民艺评,是上海首创力推青年文艺家和评论家的平台,同时兼具艺术导赏与普及的社会责任。


新民艺评
新民晚报出品,让艺术评论高不冷,低有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