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城市中那些不太光鲜的“空间”,如何保障这部分人的“便利”,恰恰是区分不同城市包容度、人本意识“含金量”最重要的刻度
近日,有网友爆料,昆山开发区震川好人公园的长椅上被焊上了钢管。有市民向媒体介绍,当地为了阻止附近中华园小区的日结工在长椅上睡觉影响市容,所以把长椅焊了钢管。“夏天到处都可以躺,冬天刮风下雨能躺的地方不多,凳子还被焊上,还特地安排专人设点巡逻把人撵走”。12月4日,“昆山开发区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通报:反映情况属实,公园长椅上安装的隔断扶手现已连夜全部拆除。为防日结工在长椅上睡觉影响市容,竟然大费周章地在长椅上焊上钢管,这样的“创意”堪称奇葩,却又散发着“熟悉的味道”。因为类似的现象,仅媒体曝光的就有不少,如有的地方,为了赶走流浪汉,在天桥下的空地上筑起了水泥锥;有的地方公交车站的座椅为了避免被人“躺卧”,专门设计成只能容下“半个屁股”;有的地方为了驱赶骑楼下面的露宿者,甚至安装了定时喷水装置……这些现象被曝光后,都不出意外地引发了舆论的批评,不少地方也紧跟着进行了整改。尽管如此,但它还是一而再地出现,原因到底何在?有一点或许是共同的,那就是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在维护市容市貌的旗号下进行的。不可否认,公园里的长椅也好,公交车站的座椅也罢,在设计之初是不太会考虑满足一些人的露宿、躺卧之需。从观感上看,这些行为也不该被提倡。只是,不提倡与想方设法地“禁止”,观感不佳与一刀切地“屏蔽”之间,本应该有着明显的缓冲地带。这种缓冲地带的“大小”,考验的恰恰是城市的包容程度。事实上,即便从观感上看,那些专门筑起的水泥锥和焊上的钢管,所呈现出的画面,恐怕也远比这些空间被人“占用”更显违和——因为它所传递的“冰冷感”,与城市所极力营造的繁华、光鲜,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冲突。除了对市容市貌理解的偏差,类似做法反复出现,或许更源自一种城市治理上的“焊条思维”,即习惯于“屏蔽”现象,而忽视背后的真问题。就拿这件事来说,据知情人介绍,事发公园是当地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地,“不少做日结工的务工者会在公园搭帐篷或者在长椅上过夜”,“有的日结工人在这里连住一个星期,有时候还会发生口角争执”……照此来看,这件事背后的真问题或许是,一座城市到底有没有可能给这些劳动群体阻挡风雨的“容身之所”,而让他们不必在公园长椅上露宿?当然,要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确实不是公园管理方所能够做到的。但是,如果管理者能够多想想,他们是谁的儿子,是谁的丈夫,又是谁的父亲,又为何会在这里露宿,可能就会多一点恻隐之心,再优先考虑如何联合更多的部门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把“焊钢管”式应对放在第一位。值得注意的是,相关部门发布的通告里也指出,会“给予相关人员切实关爱和帮扶”。希望这会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在真正的“关爱和帮扶”行动之前,还请多一些包容。时至今日,没有哪座城市不大讲包容、不推崇“以人为本”,但是,包容并不意味着只是包容那些愿意包容的,以人为本更不该被区分是对部分人的人性化。甚至可以说,如何对待城市中那些不太光鲜的“空间”,如何保障这部分人的“便利”,恰恰是区分不同城市包容度、人本意识“含金量”最重要的刻度。只有每个部门都能够树立有“温度”的治理思维,把治理链条尽量拉长一些,重视解决“真问题”,才能少一些与维护市容市貌和以人为本相悖的荒唐事。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编辑 汪垠涛
- 推 荐 阅 读 -
【 精 选 评 论 】
【 热 门 话 题 】
热点关注丨依法行政丨国际纵横丨反腐观察丨以案释法丨政事热点丨网事论见丨文化观丨养儿育女丨小黄看剧丨青年议见
【 特 别 策 划 】
百年奥运与明日世界丨新年献词丨破壁2023丨青年与世界丨变局2022丨“我看冬奥”丨“与幸福有关的十年” 丨俄乌冲突 丨与智能机器抢饭碗丨关注二十大丨年有“余”味丨45℃沸谈丨突围2021丨疫情时代的求索丨病毒重构的世界丨“时代的那双眼”新年策划丨关注阿富汗“变天”丨解局“少年自杀”丨观潮:我和我的5年丨红星“两会三人评”
【 评 论 大 赛 】
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
第四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
第三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
第二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
第一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
【 作 者 专 辑 】
守一丨易之丨伍里川丨王石川丨佘宗明丨韩浩月丨赵志疆丨赵清源丨刘远举丨杨三喜丨舒圣祥丨龙之朱丨朱昌俊丨白晶晶丨李一凡丨熊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