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咖,精彩对话丨第四届燃石精准诊疗生态峰会圆桌讨论集锦

健康   2024-10-14 16:01   上海  















第四届燃石精准诊疗生态峰会圆满落幕,本次会议邀请来自MNC、pharma、biotech等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围绕转化医学、伴随诊断、实验室运营规范等话题发表独到见解。本文将对此次圆桌讨论的精彩论点进行摘选,以期为业内同行提供药企合作的新视点,推动肿瘤精准诊疗领域百花齐放,为全球肿瘤患者带来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


圆桌讨论集锦





测微知著,洞悉前沿


转化医学加持下的抗肿瘤药物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圆桌讨论主持人
百济神州副总裁、全球转化研究及转化医学研究负责人 沈志荣


Q1:MRD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及其挑战有哪些?


燃石医学创新中心研发副总裁李冰思:MRD的技术难度首先在于需要检测ctDNA水平极低的tumor fraction,这就不可遏制的在技术上受到噪音挑战的限制;其次是定量,在monitor过程中trend能够解答调整治疗、patient stratification等问题,在极低tumor fraction场景下,将如何做技术优化?最后,在MRD测序深度逐渐增加的场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推进规范化发展,关于最后一点,当前我们已经和NMPA、FDA展开技术沟通,未来希望能与药企合作伙伴进行深度沟通。
德昇济医药转化医学高级总监芮浩鹏:如果MRD确实能够成为替代终点,对于临床试验意义深远,特别是在PFS和OS都非常漫长血液肿瘤中。我认为MRD临床应用的挑战主要集中在技术难度上,包括提高在低tumor fraction,以及实体肿瘤中的检测灵敏度。
映恩生物director,biomarker唐莉丽:将新技术应用到临床中,除了技术优化难点,技术临床应用也存在gap。在经历过一个long term process,IVD公司技术获得很大提升,但临床研究需要从零起步,然而在第一步取样环节中就遇到了障碍,比如无法获得符合标准的样本,尤其海外临床site给我们的样本质量是很差。因此,是否能在早期技术开发的时候进行优化,能够让我们在site端就能确定质量是否达标,尽早尽可能地挽救更多样本。
安进中国诊断策略负责人姚鸣:对于NGS这类更加sensitive的检测方法,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标准化,包括如何做标准化,以及结果解读的标准化。在监管层面,我们需要engage不同的生态圈,积累更多数据,只有在数据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推进MRD的临床应用。
百济神州临床生物标志物高级总监张韵:在一些技术条件成熟的瘤种中,MRD在早期开发疗效判断和辅助决策中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在临床应用中,MRD的难点在于是否能以更加简单的操作方式,和更加实惠的价格进行临床应用。


Q2:在全球临床试验中,生物标志物探索方面的挑战有哪些?


百济神州临床生物标志物高级总监张韵:免疫生物学十分复杂,除了肿瘤本身特征以外,整个免疫微环境以及全身免疫系统状态都可能对其疗效造成复杂影响,因此精准生物标志物还缺乏科学和临床方面探索;其次,在做探索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实践中,样本获取困难和样本数量少的问题比较突出,相信高通量检测平台能够对new modality和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有进一步帮助。
安进中国诊断策略负责人姚鸣:当前肿瘤领域进入了精准医疗时代,尽管我们在trial level拿到了满意的结果,但还是希望在individual level让每个病人都获益,这就要求我们做更多探索性的生物标志物及分析,甚至从现有的临床疗效中寻找新的基因或蛋白层面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大量的样本。然而在样本量有限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及早确定做什么类型的探索,这个考量更多是基于science driven。
映恩生物director,biomarker唐莉丽:从biomarker变成CDx其实有很长的路要走,看似比较成熟的东西在转化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首先biomarker需要能够覆盖临床策略,但什么时候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是难以把控的;其次,在全球CDx项目合作过程中,在病人入的时候就会产生困难,CDx对样本的质量要求太高,这就导致在早期入组甚至市场推广的时候举步维艰。
德昇济医药转化医学高级总监芮浩鹏:在免疫疗法中,除了PD-1以外,新型免疫疗法即便做了血液和组织多组学研究,都很难真正找到精准的标志物。当前免疫疗法从naked antibody升级到ADC、CD3,可谓鸟枪换炮,但业内仍在使用原始阶段的IHC检测方法筛选病人。在靶向疗法中,不是每个病人都能对热门标志物response,如何找到真正对药物产生反应的病人,也是当前临床试验中的一大痛点。
燃石医学创新中心研发副总裁李冰思:首先检测的广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孤立信息不能很好地帮助临床做正确判断;其次需要注重精度,对于极低频信号的捕捉和噪音区分,是开发团队的重要课题;最后在运营方面,fancy的技术如果不能够切实落地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也只是空中楼阁,未来团队将会注重样本的质量、数量、可重复性,以及技术操作的简便性。


Q3:对本场圆桌论坛讨论的内容做总结。

百济神州临床生物标志物高级总监张韵转化医学和生物标志物都是基于科学的探索,无论是检测还是药物开发,现在生物标志物都是非常重要的。

安进中国诊断策略负责人姚鸣:biomarker做研究可以很fancy,但回归到药物开发,最终还需要服务临床。从诊断角度来说需要实现临床可落地,唯有这样的诊断技术才能够匹配药物开发以及临床推广,从而让更多病人获益。
映恩生物director,biomarker唐莉丽:高大上的东西最重要落到实地,最终服务的是病人。
德昇济医药转化医学高级总监芮浩鹏:中国肿瘤药物发展越来越前沿,转化医学也会越来越重要。看一个公司是否具备创新能力,主要看公司是否拥有强大的转化医学的团队。
燃石医学创新中心研发副总裁李冰思:大环境可能会有很大的挑战,但机会总是有的,更多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会带来更新的不一样的未来。

    



精准之翼,同风直上


围绕in China for Global,探索伴随诊断如何药物全球开发,勇闯天涯


圆桌讨论主持人
Executive Director, Head of Precision Medicine and Biosamples China, AstraZeneca 殷晓璐


Q1:如何规避障碍将药物的伴随诊断从中国推广到海外?

燃石医学法规事务部注册总监:首先,推动伴随诊断和靶向药物同步开发是最理想的状态;其次,在日本等主流监管国家,follow on的政策相对宽松,能够有效提升药物的可及性;此外,在伴随着诊断海外推广的过程中,桥接也是一个可选择项。无论最终采取哪种申报方式,我们都需要早期plan,以便及时留住关键样本并制作符合主要监管国家监管需求的普适性文件,助力药品和伴随诊断产品顺利实现同步审批。

吉利德生物标志物总监崔晓慧:尽管当前国内对于伴随诊断的申报方式已经驾轻就熟,但将中国的伴随诊断策略在全球推广的时候,会无法避免地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质疑我们的assay是否合理。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成功的案例,在product fit for purpose、regular treat probility、cost drug commercialization等方面去应对国外的质疑。同时,我们也希望比起国外的伴随诊断方案,国内的方案能够呈现更多独特的优势和亮点。


Q2:更倾向local还是global的伴随诊断策略?

海和药物临床科学高级副总裁李福根:对于像我们这样以中国为主的企业,无论是从成本还是便利角度来看,还是本土伴随诊断策略更有优势,但中国伴随诊断的assay并不适用海外市场。首先,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样本是可以运输到国内,中国的样本出不去,这在法规层面会面临很大挑战;其次,企业需要有海外伴随诊断申报的战略布局,才能促进策略落地;最后,中外法规差距很大。因此,如果考虑做全球的伴随诊断,更倾向于在国外进行。
强生精准医疗诊断科学总监青敏:做伴随诊断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够顺利实现产品落地,希望通过对伴随诊断的科学开发和应用,能够促进病人通过最精准的诊断,接受最恰当的治疗。在决策伴随诊断策略的时候,我们除了考量技术,还会从市场需求、法规要求以及全球的策略方向等方面考虑,希望发挥策略的最大价值。如果考虑使用中国伴随诊断策略,我们会思考中国的方案是否适用全球,或者适用于日本、亚太等地区。
礼来医学执行总监陈璐:其实伴随诊断和药物研发一样,都需要更快、更早、更加高效深入地考虑全球策略。在以注册为目的的临床研究中,首先要尽早开展是否推动全球化伴随诊断的策略,并且在考虑伴随诊断策略时,弄清楚其assay是否和全球保持一致,因为这涉及样本收集,以及对合作公司综合实力的考量。其实在与global伙伴的合作中,我们发现他们很早就制定了清晰的伴随诊断方案,以便在研究中留住关键样本,避免因样本导致数据缺失。

        



长效赋能,稳健着陆


优化实验室运营,提升中心实验室在临床试验中的效能与合规性
圆桌讨论主持人
复星医药转化医学负责人 郭佳岩


Q1:如何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实验室质量体系?

燃石医学检验所总监段军莉:就体系建设而言,为了实现与国际接轨,首先需要参照CAP、CLIA、ISO15189等国内外主流认证标准,并且和实验室实际情况有机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指导体系。文件性体系建成之后,最重要的是实现高质量落地。因此,我们将文件指导内容逐渐拆解细化到日常执行中、落实到人员设置、职能分工等细节里,制定常态化运营准则,以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精准、规范、稳定和高效。


Q2:如何选择中心实验室或者诊断公司的partner?



礼新医药临床运营副总裁孔亮:首先要有时间管理意识,在临床试验开始之前,实验室运营PM能够及时把项目的timeline同步至相关部门,以推动实验顺利启动;其次要确定是要提前做好风险管控,确定是否需要做global study,提前安排好样本运输存储、数据筛选传输等;最后,在阶段性试验完成之后,需要及时协调跟踪进度,确保研究连贯性和时效性。

和黄医药临床运用副总裁杨彬:中国和海外中心实验室选择的策略是不同的,对于中国,中心实验室的选择主要考虑是否能够通过必须资质认证以及CFDI核查;对于全球来说,必须符合FDA的资质认证及核查要求。总体来说,本土实验室和全球性实验室各有利弊,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还是有很多中心实验室在具备高性价比之余,能够保证高质量的检测结果和高标准的服务质量。

Q3:在控制成本、保证数据质量的双重前提下,如何为国际多中心临床选择合适的中心实验室?



和黄医药临床运用副总裁杨彬:中心实验室并非只能有一个,在中国就选中国的,在国外就选国外的,这是个很灵活的事情。但是从成本角度考量,在国内做研究更倾向于国内中心实验室,因为国外大公司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流程僵化,对于探索性研究阶段并不合适。


往期回顾
BREAK AWAY



行业大咖畅谈肿瘤精准诊疗发展现状,共议出海策略——第四届燃石精准诊疗生态峰会圆满落幕





关于燃石医学

燃石医学(纳斯达克代码:BNR)成立于2014年,公司使命为“用科学守护生命之光”,专注于开发创新可靠、具有临床价值的癌症伴随诊断与早检产品。公司业务及研发方向主要覆盖:1)癌症患病人群精准医学检测;2)全球抗肿瘤药企的生物标志物和伴随诊断合作;3)基于液体活检的多癌种早检。燃石医学于2018年7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颁发的中国肿瘤NGS检测试剂盒第一证,在体外诊断领域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实验室获得广东省临检中心颁发的 “高通量测序实验室”技术审核,同时获得美国CLIA、CAP和ISO15189实验室质量体系资质认证。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开发创新可靠的癌症精准检测产品,推动癌症精准医疗领域的发展。




燃石医学
燃石医学成立于2014年,公司使命为“用科学守护生命之光”,专注于为肿瘤精准医疗提供具有临床价值的二代基因测序。公司业务及研发方向主要覆盖:1)肿瘤患病人群精准医学检测;2)全球抗肿瘤药企的生物标志物和伴随诊断合作;3)多癌种早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