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90年代,师道尊严,老师是受人尊敬的行业,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说法变的失真了,前一段时间工作室教研时,我们研讨了新时代家校关系,当今社会,AI时代的到来,家长想搜索什么知识是唾手而得的事,同样孩子在面对学习难题时,他们同样可以百度自己学习。
那新时代老师的角色到底是什么,很多专家说过教师这个行业并定义为服务人员,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不认可。
如果教师与饭馆里端茶倒水的服务员一样,那么他们的专业性如何体现,从教师的职业本质来说,教书育人。
教好书育好人,怎么教好书,就是用自己专业知识为学生搭建思维成长的大厦,育好人,就是先让他们成人再成才。
如今,老师的专业成长的时间被诸多与教育无关的琐事所牵累,被各种有问题的学生(甚至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所内耗,导致精力倒挂,几乎没有时间用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
这是常态,也是当今教师的现状,此外,还有家长的各种需求要满足,所以每天的精力基本用在纠偏问题学生以及应付家长的各种需求。
如此反复,老师的疲惫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现实就是这样的,我们清醒的看清现实,面对教育的艰难性,我们可以做哪些改变呢?
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依托文本链接生活打通学生学习的难题,激活他们,为他们建立自信,搭建舞台,展现自我,学生好了,家长就好。
因为家长的喜怒哀乐来自于孩子。
为自己搭建成长的阶梯,从新手到骨干再到卓越,做好规划,面对教师最恐惧的上课,打败心魔,成就自我。
班级管理上有步骤的落地班级建设的设想,层层推进,物化成果。
把自己所面对教育的难转化为德育预设,提前收集家长的需求,细水长流浸润到班级管理的各个角落,另家长信服,做到他们心坎里,他们就不会对我们吆五喝六。当然不排除,他们可能不喜欢老师,没关系,大多数家长认可即可。
面对自己改变不了的现状不要有教育的执念,拥有抱持心理容纳孩子的缺点,试着理解他们的原生家庭,做好心里建设,为学生的成长做可为之事即可。
当前教育的艰难不可低估,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为自己塑专业的金身,遇事有工具有钥匙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