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在公寓,细细回味与花田班孩子们共度的日子,那些酸甜苦辣咸的经历如今都回味无穷。
2024年8月初,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浙江省衢州市的旅程,面对未知的未来,心中难免有些迷茫。
如果考试通过,从河南郑州到浙江衢州的转变或许能算顺利;若未能如愿,我则可能一败涂地。在决定报考时,我已毅然辞去了郑州的编制工作,不愿依赖他人,选择先辞职再考试,35岁之前,我勇敢地为自己拼了一次,最终没有留下遗憾,成功被分配到了北京十一衢州实验学校。
报道结束后,紧接着便是紧张的培训。培训前一晚,我辗转反侧,思考着这所新学校的模样,以及作为一位初到南方的老师,我是否能够适应这里。
尽管我已拥有11年的教龄,但在这里,我需要放下过去的成就,一切从零开始。
这样的经历,我其实并不陌生,从高中辍学打工后再返校园,到农村特岗教师的两年磨砺,再到凭借学生优异成绩调入县第二小学,以及后来考入省会城市郑州,11年来,我一直在不断奔波,追求着自己向往的生活。
那段时间,我时常被各种不确定因素困扰,梦中也不得安宁,但我清楚,这只是轻度的焦虑,一旦投入工作,这些焦虑便会烟消云散。
为期三天的新教师培训让我初步了解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我认真研读了北京十一学校的《行动纲要》,对学校的使命、愿景和办学准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的愿景是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学校,这样的学校应该拥有品格崇高、才识卓越且具备谦虚品质的师生。
学校的使命是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将“十一学生”打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卓越品牌。在我看来,这既是学校的短期和具体目标,也是推动学校长远发展的动力。
我将“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解读为个性化教育,即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未来的班级管理中,我将努力践行这一理念。
同时,我认为将“十一学生”塑造成为卓越品牌,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上出类拔萃、游刃有余。职业尊严感源于自我赋予,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信念。
在这样的思考下,我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自己的未来布局。
在年级开会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周老师,她敢说敢当,每次发言都紧扣专业,没有其他冗余的内容。我发现她是一个非常纯粹的老师,只是为了解答自己的困惑而提问。我与她有着相似的性格和追求,都在为了专业和成长而努力。
在多次交往中,我更加确信她是一个直接而真诚的人,不懂的她会直接告诉我。就这样,我交上了在这里的第一个朋友。
正是这位朋友,让我更加深入地投入到专业研究中,仿佛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井口,让我得以窥见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