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口就来”的牛市盛宴

时事   2024-10-08 22:12   北京  

盛宴开启了。

2024108日,是一个令很多人期待的日子,也可能是一个让很多人记住的日子。

“投资者”在7天长假里,被压抑着的冲动与憧憬,在这一天早上930分开始兑现与呈现。

果然,开盘近千股涨停,20分钟成交额超过1万亿。如此凶猛跑步进场的步伐,足以载入A股的历史了。

从收盘的情况看,战绩还算不错,成交额3.5万亿,超过5000支股票是红的,沪指涨了4.59%。然而高开低走,早上进场的很多人明显被套了。

历史地看,涨涨跌跌,都是浮云。

比较值得关心的是上午10点国家发改委的一场发布会——显然这是为了给市场鼓劲儿。关于这场发布会,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不是还会出什么政策,而是领导的这么一段话——

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行为,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不能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不能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及时对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的地方必要时进行督查……

这段话虽然不是“政策”和“消息”,却可以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这是对“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的纠偏,这是企业所期盼的。

作为常年摆弄文字的人,我难免会对这段让我感兴趣的话进行一番“分析”和“解读”。

长久以来,我们的语言形成了一种特点,那就是它常常会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字面的意思,一层是暗含的意思,二者之间,有可能会出现巨大的反差。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同样一句话,有的人听到的是“正能量”,有的人听到的是“负能量”。

以上述领导表态为例,“不能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可以理解为今后将会治理、减少甚至杜绝这三乱,但也可以理解为三乱已经很严重了,而且难以根治。

如果你对语言有足够的敏感,还能理解出更多信息——比如,什么样的罚款、检查、查封是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什么程度算是乱?如何确认某次检查是不是乱检查?谁来确认某次检查是乱的还是不乱的?

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多的问号,是因为“乱”字带有太多主观性。比如说,某个路口的交通是否“乱”,某个医院的就医环境是否“乱”,交警与路人的看法,院长与病人的看法,都会基于自己的立场和感受进行判断。这必然会有分歧。

被罚款的人觉得罚款太乱了,罚款的人觉得自己有理有据,怎么办?。这就需要第三方来确认到底这罚款乱不乱。谁才是有效的地方呢,必须是更高的权力,可是更高的权力怎么可能有精力去判断多如牛毛的罚款行为呢?

所以你就理解了,治理乱罚款多年为何它依然顽强地存在;所以就可以推测到,乱罚款还将顽强地继续存在。一番解读下来,你可能就会对“不能乱罚款”的表态波澜不惊了。

以同样的方式分析上述讲话,你也会对“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行为,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产生问号——进一步、更多、包容审慎、柔性,这些词儿似乎都难界定……

同样,关于“趋利执法”,怎么确定是一次执法是趋利的呢?很难给个标准。

最有意思的是“不能违规异地执法”里的“不能违规”——所有违规的事情本来就是不允许的嘛。

上述解读并非刻意吹毛求疵,只是为了表达一个观点:政策语言,表态语言,往往是主观的,会让人产生“捉摸不定”的感觉。与此相对应的,法律语言则相对可确定一些,比如说,杀人偿命,这就很“确定”。因此,基于规则的法治,比基于善意的表态重要。

一个社会或者一个市场,如果法律法规得当而且法治完善,“确定性”就会大大增加,反之,就会充满“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的极端表现就是,昨天禁止的今天提倡,昨天提倡的今天禁止。这会让人无所适从。

所以,对于市场或社会来说,最大的利好,可能不是天然具有主观性的“好政策”,而是能够提供“确定性”的法治。

当然,法治是漫长的,股民是等不及的,而政策可以张口就到,所以大家喜欢政策、期待政策,尤其喜欢积极的表态。

具体到股市这个领域,炒股嘛,三五年太久只争朝夕,人们喜欢一双大手挥动,来一场能够“张口就来”的政策制造的牛市盛宴。

即使这牛市最终可能会让人赔钱,但大概没谁会不欢迎这牛市的到来。

至少,这过程激动人心,丰富多彩。

海涛评论
换一个姿势,看热点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