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舞台下的“性资源”

时事   社会   2024-04-11 20:54   北京  

开封的王婆成为网红后,吸引了更多的男性蜂拥到她的舞台下。

32岁的潘成真,开着货拉拉从西安跑到开封,送完一车草莓,挤到王婆的舞台下,发现男人至少比女人多一倍。他折腾了几天,一无所获,只是证明了自己处在婚恋市场鄙视链的最底层。

他恋爱过,10年前跟初恋谈婚论嫁时,对方要15万彩礼但他只有3万,一拍两散;他跟一个女人谈了五六年,去年跟人同居后被告知是离异且有俩孩子,他没嫌弃,但最后女方“嫌弃”了他,分手仨月后跟别人结婚了。

潘成真的老家在陕西咸阳,村里80户人家,没结婚的成年男性有十多个,跟他同龄的占了一半。他自称是家中长子家族长孙,现在首要任务是结婚。

站在王婆的舞台下,只要有女性上台,潘成真就在下面呐喊招手。王婆看着他说,“是个母的你都要”。

登台的美女没一个“要”他。

她们要求都挺高,几乎都要求男方身高18;她们眼光都挺狠,一眼就能辨别出台下高喊的男人哪个是“屌丝”,哪个是“家暴男”。

潘成真的故事,都是他的自述,客观的成分有多少难以判断,但确实有一定的现实性,且有点黑色幽默。

农村单身男人,淹没在王婆舞台下,上演着既现实又荒诞的情景喜剧。

人头攒动、拥挤不堪的场面,其实这个时代“婚配问题”的一种极端体现,说得更直白一些,那是这个时代“性资源配置”失衡之下的生动画面。

人是一种资源,人身上有体力和智力资源,毋庸讳言也有性资源。体力、智力资源可以公开变现,但性资源的“变现”却被附加了更多传统、道德甚至法律等等社会意义层面的约束。所以,实现“高性价比”的婚配比找工作——即,将体力和智力资源变现麻烦的多。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说的都是未成年男女之间的事,他们还没怎么“社会化”。成年男女要在一起,就不得不考虑社会要素,家庭,门第,金钱,身份,身高,学历,彩礼……

在农村,男青年找不到“合适”的人结婚,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现象。我一个同学说,他老家村里很多“光棍儿”。这些光棍儿的生活水平普遍比父辈当年好太多,大多在村里有车有房,但就是找不到老婆。

显然,原因不是这些年轻人出了问题,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与父辈年轻时出现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让“性资源配置”的机制变得极其不利于他们。

社会出现了哪些剧烈的变化呢?

首先是传统的农村社会——以家族亲朋为体系的极小半径的熟人社会,已经彻底解体。

百年来,中国农村有两次大的解体,一次是解放后干掉了乡绅和家族势力。但那时候人们没有迁徙自由,导致“性资源”依然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配置,你的资源再好,也基本上只能在方圆数十里之内配置,不可能产生更高的预期,所以基本上能够保持配置的平衡。

另一次大的解体是最近20多年的市场化,农民逐渐脱离土地,迁徙自由了很多,养活自己变得容易,个体变得更加独立,逐渐具备了藐视乡村权威甚至家长权威的能力。尤其是女性,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经济独立后,性资源的相对优势变得明显高于男性,外出自由和互联网,让她们有了更高的眼界和预期,让她们的资源配置范围理论上超出了地理范围的约束。简单说来,她们可挑选的范围变大了很多。离他们很近的那些同龄人,不被瞧得上就顺理成章了。

最近20多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女性也包括底层女性最好的时代。他们不用像100多年前的女性那样裹小脚,她们普遍比奶奶甚至母亲那一代受教育更好,她们随时买一张车票就能远离原生家庭,她们出卖体力、智力挣钱的能力不亚于同龄的男性甚至优于男性。在很久以前,女性嫁人是为了一张饭票,现在她自己拥有了饭票,她为什么不更挑剔男性呢?从这个角度说,古代为什么要打压女性的社会地位、禁锢女性的思想,灌输他们三从四德呢,某种角度看就是为了更好地剥夺女性的性资源。现在,这种剥夺变得很难了。

想一想,某个国家现在还剥夺女性受教育的权利,不就是为了便于男性剥夺女性的资源么?

在中国,法律政策上的男女平等,确实让女性受益了。对于很多女性,嫁人不再是为了吃饭。她们只要愿意“委屈自己”就很容易嫁出去,那么她们为啥要委屈自己呢,为啥不尽量找一个“更好”的男人呢?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女性看到了更多男性以及婚姻“丑陋”的一面,笃定不婚的姐妹越来越多。

市场化冲刷社会结构,市场化必然导致优质资源的集中。就像有些村庄注定被城市化消灭一样,有些男性可能注定一辈子找不到结婚对象。

女性的逐渐独立,科技的进步让体力劳动减少,这些都必然导致男性过去的所谓性别优势的降低。

另一个巨大的社会变迁是,贫富差距在加大。近3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部分人获取了巨大的财富,相当多的人生活水准虽然也提高了,也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但是他们与成功者的差距却是天壤之别。

以前共同贫穷,谁也不好意思瞧不起谁。如今贫富差距加大,让女性看到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优质男人”——比如王思聪好像就不缺女朋友——虽然对这些人可望不可即,但是已不太愿接受身边平庸的男人了。那些屌丝如果不承认自己的平庸,会被认为是普信男。

很多女性找不到更好的男人宁愿不结婚,很多底层男性是个“母的”都愿意娶回家,这就是资源配置的鸿沟。这个鸿沟很难填平,甚至还会扩大。某种角度说,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进步有进步的残酷和代价,可能是让一部分底层男性失去把基因传递下去的机会。

最近几年,有的地方遏制所谓天价彩礼,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事实上不仅徒劳无功,甚至可能雪上加霜。彩礼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价格风向标,是一个博弈点。明白了“价码”,努力赚钱、攒钱、筹钱就能尽快达成目标。把这个风向标干掉,会导致信号模糊,必然导致竞争者蒙圈。

资源配置的问题,交给市场,确实会呈现出残酷的一面。市场的问题交给市场解决,虽未必给出最好的方案,也很难给出最坏的方案。一旦强行介入调控,很可能弄出一个两边都不讨好的方案。

市场已经给了潘成真们清晰的信号,如果不相信自己能等到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实现从而打破资源配置的鸿沟,那就只争朝夕,努力挣钱,好好攒钱——你瞧,86岁的范曾,刚刚宣布娶到了小娇妻。

如果实在挣不到足够娶老婆的钱,那就“解放思想”,劝说自己一个人过其实也挺好的。即便勉强“骗到”个老婆,如果最终不能让老婆满意,人家会跟你离婚,而且离婚后依然能在婚配市场上比你有优势。

从性资源配置的角度看,虽然很多男的光棍儿,不少女的“剩下”,并不能否定社会的某种进步。更多的自由与独立,较少的剥夺与压迫,这总是不坏的。过去性资源配置的“和谐”,更多是建立在女性缺乏独立之上。

最终会有更多人“解放思想”并逐渐认同——无论男女,一个人孤独终老,不比两个人鸡飞狗跳或忍辱负重的生活差。


海涛评论
换一个姿势,看热点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