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不全,容易自信

时事   2024-05-15 22:30   北京  

这两天,有个年轻人,因在哈尔滨地铁上怼一位“传教阿姨”而爆红。

现场视频显示,一位阿姨在车厢里大声“传播福音”,说神创造了地球创造了太阳创造了世界……这引发了那个年轻人的一阵激情演讲,斥责这位阿姨传播西方神话,是文化侵略,是在颠覆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他同时强调,中国文化很强大,中国是四大古国中唯一绵延至今的国家,中国的文化从来没有没落,我们应该文化自信,文化自强,选择信耶稣不如选择信女娲……

这位年轻人好像是一位在校大学生,即将毕业从事教育工作。他的这番演说在现场赢得一片掌声,在网上更是获得好评。很多人说这就是三观端正的年轻人该有的样子,还有人说要是自己的孩子能够这样三观正就好了。

然而我却在年轻人的激情演讲和旁观者的叫好声中,看到了让人“悲伤”的一面。

那位阿姨显然是信教信到了着迷的地步,耶稣再伟大,也不至于让她自信到跑到地铁里宣讲神创造了地球。现在一位男子对她对自己信仰的迷之自信进行了批判,说“你吃的是共产党的饭”——潜台词大概是你迷信的耶稣并不会给你饭吃。

至于这位被热捧的年轻人,他批评阿姨在地铁宣扬宗教显然是对的,然而他大概错误理解了什么叫文化自信。他一方面说中国的文化很好很强大,一方面又警惕西方文化入侵,甚至认为信耶稣不如信女娲,并且有抵制西方文化的意味。可是,既然中国文化强大,怎么会怕西方文化的侵略呢,既然自信我们的文化从没有没落,怎么需要担心西方文化的威胁呢?如果真的自信,不是应该让西方文化随便过来较量,然后看对方识趣地退场么?

当然,我们不必对这样一位年轻人吹毛求疵。从他的自述看,他是一位在校大学生,处于认知提升的关键阶段。还有,他还没有走上社会,他的知识大多还来自课堂和校园,对于宗教、神学之类的东西,很可能还没有接触过。不客气地说,他的认知还处在构建阶段。

当一个人认知在某个领域还不那么健全,但又掌握了这个领域的部分知识的时候,容易显得很自信。就像突然发现自己有了一把锤子,感觉这锤子可以锤掉一切问题。以我自己的认知经历为例,当年在大学里刚接触西方经济学的时候,感觉如同开了“天眼”,觉得一下子掌握了解释各种经济现象甚至社会现象的钥匙。以至于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洋洋洒洒地在报纸上写经济评论。然而,随着后来学习了更多的经济学知识,再也没有了当初的自信。

人在认知刚刚构建的时候,是容易自信的。这一点也体现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发现自己可以“奔跑”了,就开始讨厌鄙视抵制父母对自己的“唠叨”。

说这些当然不是批评那位年轻人盲目自信,而是想表达以下几点想法:

首先这个孩子是勇敢的,在公共场所对于别人不合适的行为敢于公开制止;其次,从这位年轻人的观点可以看出,他的认知尚不健全,他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文化自信,中国文化之所以绵延至今,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两千年来吸收融合了诸多外来文化;不同文明的文化,不应以强大不强大进行区别。

很多网民对这位年轻人的热捧与表扬,会让那位年轻人收获人气和认同,但却可能固化他的既有认知,难以反思自己的言论是否真的恰当。

显然,这位年轻人被称赞得越多,从某种角度看这事儿越令人遗憾。这意味着更多的人认知的不健全——我这样说,显然会挨骂。没关系,我的认知也不可能是健全的,所以批评甚至挨骂对于我而言未必是坏事。

因为认知不健全而过分自信,其实会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很多人在江湖上行走多年,自认为在某个领域是专业级别了,于是便有了很强的自信心,但稍微一跨界便暴露了认知的残缺。

比如前一段热闹的百度公关一号位,她在短视频领域刚出道就翻车,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她对当下传播环境、舆论特征认知的不健全。她的自信建立在自己多年在职场上的成功之上,然而当她跨界到自媒体领域,立马就成了小白。她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番话,会在网民那里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多数网民在职场上并不成功,跟她比起来甚至都是失败者,他们平常在职场上忍气吞声,到了网上还要听你训话,自然要在评论区造你的反。

认知不全,容易自信。有的自信容易翻车,有的自信容易受追捧。

地铁青年之所以获得追捧,是让诸多网民增强了“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提升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感、强大感”。百度那位前高管被锤击,是因为她让很多在职场上不爽的网民因她的言论更加的不爽。至于这二人的言论对或不对,大约很少人会“深思”。

我们都活在自己认知里,都活在自己构建的那个观念里,严格来说都是认知残缺的人。因而,我们不应该迷信于自己的认知。这当然很难。

海涛评论
换一个姿势,看热点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