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良,要么是个有故事的人,要么是个“高人”。
今天看到报道说,作为黑龙江原鸡西市副市长、原鹤岗市副市长,他涉案超过31亿元,被查封的房产有1000多处。
细看这31亿,其中只有近5000万是“非法收受”,而近30亿是利用职务便利“侵吞骗取”的公共财物,这是一种“新型涉案资金”,或许会有争议(正如那千余处房产,可能就是他实控的公司开发的小区),这里不做辨析,且以官方说法为准。
说李传良是个高人,不是因为31亿这个惊人的数字,而是他在2016年底结束了鹤岗副市长的职务,并于2017年初辞去公职,2018年安全抵达了境外。
2017年辞职,那是什么时候?那一年,“厉害了我的国”成为流行语,到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身为拥有实权的副厅级干部,54岁的李传良主动告别官场,留下大量的房产,然后跑路了,这其想必有特别的故事。
辞职,副市长不像“社畜”那么容易——工牌一扔就可以拍屁股走人——而是要经过相当复杂的程序,甚至还要经过严格的审计。所以,辞职以及跑路他应该早就谋划了,毕竟,资产转移到国外,也是很麻烦的。在他2018年抵达境外的时候,至少一部分资产已经先于他抵达境外。
能够把这样复杂的流程丝滑地、悄悄地走完,才真正称得上高人,有点“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感觉。这两天估计有很多人私下对李传良佩服得五体投地。
对于上述数字,我看很多网民在震惊之余,还进行了“举一反三”的思考,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个副厅级干部就能攫取这么多的资产,副厅级及以上的干部可是有很多很多啊。
其实,那些落马者取财富的能力,与他的级别未必成正比。
前两年披露的,山西省吕梁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张中生,最多是个副厅吧,涉案10.4亿余元。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党工委书记李建平,应该到不了副厅级吧,涉案金额30亿。
最近几天披露的,央行原副行长范一飞,涉案金额才3.86亿余元,西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姜杰涉案金额才2.25亿余元,湖北省政府原副省长曹广晶,2.16亿元。
今天刚刚看到的,辽宁原副省长王大伟,5.55亿元……
你瞧,如今你可能会觉得,涉案金额两三亿似乎并不是多严重的事儿。印象中,在2012年之前,落马官员的涉案金额很少见到“亿级”的,在那之后,似乎就一路攀升了。媒体最新的统计数字,2017年10月到2022年10月间,被统计的108个高级别落马者,有35个涉案金额过亿。
——“通货膨胀”,好像首先体现在了落马者群体。
为什么会如此呢?这终于说到本文的主题——过去十几年,是某些人资产剧烈膨胀的年代,是货币供应量暴涨的年代,也是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暴涨的年代。在大城市一套房动辄上千万元的背景下,如果某某因为涉案几百万而落马,他恐怕会为自己的无能不好意思。
这两年估计很多人都感受一个现象,一方面是发行的货币很多很多,一方面是很多普通人钱难挣很难很难。从经济学上讲,应该有明显的通胀,但在实际运行中,钱似乎并没有充分的流入到市场上,有点像通缩。
在这里我歪曲一下“通货紧缩”的定义,给它一个新的意思——普通人手里的钱,既缩在手里不敢花,同时又在相对地 “缩水”。这话说得有些拗口,打个比方,比如,15年前,你的工资是1万,那时候一个落马者的涉案金额以千万计,如今,你的工资还是1万,但落马者的涉案金额以亿计了,所以你那点儿钱就“缩”得可怜了。
当你看到那些动辄数亿甚至数十亿的涉案金额,或许你会气愤他们拿走了你的钱。如果你这么想就天真了。相反,从经济学上讲,或许应该感谢那些人“回笼”了那么多的资金,如果这些钱都冲到市场上,你未必有本事挣到,但物价却会更高。
前些年房价暴涨的时候,就有人说,房地产是货币的蓄水池,是房价的暴涨避免了严重的通胀。按照这个思路,或许李传良们也是一个可观的蓄水池。一个李传良,涉案资金可以达到鸡西市2017年财政收入的2/3。
总之,钱印出来了,不管它是否流通,一定会有去处的。有天量的货币供应,不可能有真正的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可能体现在房价上,也可能体现在落马者的涉案金额上,或许只是换了一种形式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上。
发行了那么多钞票,为什么你挣钱却很难?建了那么多的房子,为什么你还是买不起房?看着那些或许只是冰山一角的涉案金额,这些问题或许多了一种合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