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当中,蒋介石为了应对粤、桂两军进逼湖南之势,给围剿红军主力的部队下令撤退,撤退部署为:第一军团、第四军团由兴国、高兴玗地区撤向泰和、吉安;第一路进击军、第二路进击军、第三军团第5师以及第53师等部,分别由大金竹、上固、龙冈、东固地区撤向吉安、富田;第二军团全部缩回宁都;第三军团第8师残部、第24师与第23师,由黄陂、头陂地区撤向广昌。
在此等情况下,毛泽东与红一方面军总部首长为扩大战果,作出了对退却的国民党各部实施“乘退追歼”的作战方针,决定红军主力兵分三路:红3军和独立第5师迅速抢占老营盘、黄土坳,截断敌军退路,向蒋鼎文第9师攻击,为左路;红4军向高兴玗的61师的毛维寿攻击,为中路;红三军团和红35军向新玗蔡廷锴60师攻击,为右路。红7军牵制兴国方向的韩德勤的52师。此次追歼战,分为三战。
9月7日,蒋鼎文的第9师(第四军团),正沿黄土坳、老营盘之线向北撤退。红3军与独立第5师,出击迅速,抢占了黄土坳,切断了该部独立旅与后续部队的联系,紧接着,从北、南、西三面向该部独立旅发起攻击。从拂晓打到下午二时左右,将此独立旅全部歼灭。致使,第四军团其余部队慌忙缩回墩田、长逞口固守。此战称:老营盘战斗。
与此同时,中路红4军与右路红三军团、红35军也向高兴玗地区的国民党第一军团第60师、61师发起攻击;红7军则在兴国阻断52师增援。此战,中路与右路的红军源于低估了国民党军这个两个师的实力,战前侦查不够,部署的攻击部队也不够集中,从而打成了一个僵局,造成红军伤亡两千余人,红三军团第4师师长邹平、红4军第11师师长曾始莪在此战中不幸牺牲。在此情况下,红军为争取主动,撤出了战斗,主力转移到茶园冈、均村、永丰玗一带等待时机。也因高兴玗一战,使国民党的两个师伤亡巨大,而且对红军情况不明,所以国民党这两个师也只好加修工事固守。此战称:高兴玗战斗。
直到9月13日,国民党第一军团蒋光鼎61师与蔡廷锴60师改变了撤退路线,带着大批伤员,由兴国向赣州撤退;第四军团的蒋鼎文部与韩德勤部企图由经吉安北撤。红一方面军首长获知这一情况后,立即集中红军主力对北逃之敌实施追击。9月15日清晨,国民党第四军团,经过方石岭,才发现方石岭已被红军抢先占领。红军截住了韩德勤的第52师和第四军团9师的一个团,并将其包围在方石岭以南地域,预备将其歼灭。战至上午9时,韩德勤的第52师和第四军团9师的一个团被红军全部歼灭,52师师长韩德勤被俘,不过,后来被他化装成伙夫混入俘虏中逃了。此战,红军俘敌五千余人,缴获各种枪支四千五百余,子弹一百多万发,马匹两百余匹。此战称,方石岭战斗。
此战结束后,红军主力也因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特别是高兴玗战斗中,损失大,从而对退却的国民党军各部没有再实施追击,撤回至瑞金休整。
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反“围剿”,红军主力千里回师,两次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以三万人,面对蒋介石三十万的三次“围剿”,依据“人民条件”的人民战争,在“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乘胜围歼”的作战方针下,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又一次“围剿”。因此,在第三次反“围剿”结束的那个历史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内,广大红军心里,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指挥才能已经深入人心,毛泽东军事思想已经形成。
最为可惜的是,在第三次反“围剿”的方石岭战斗中,国民党的飞机在方石岭上空,夹带着各种不服气,向方石岭转移的红军扔下了炸弹,向转移的红军扫射,红3军军长黄公略在指挥部队转移时,腹部中弹,不幸牺牲,时年33岁。黄公略的牺牲,红一方面军总部首长、苏区中央局首长及广大红军万分悲痛。在第三次反“围剿”战斗结束以后,中央苏区为黄公略举行了追悼会,在公祭追掉黄公略的大会上红军战士“人人失声痛哭⑦”。毛泽东亲笔题写了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短短数十字,概括了黄公略为中国革命事业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
黄公略是耿飚参加红军以来的首任军长,在军事上,对耿飚有很大的帮助,他的“音容笑貌”伴随了耿飚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