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连载 || 陈赓与耿飚乐观主义战斗情(三)

文摘   2024-08-01 10:57   湖南  

转兵贵州,陈赓与耿飚同时到达乌江


中央红军从江西到湖南,突破蒋介石设置的三道封锁线后,蒋介石在湘江部署了第四道封锁线,任命何健为“追剿”军总指挥,共指挥湘军、中央军、粤军、桂军16个师77个团,又任命王家烈为贵州省“剿共”总指挥,派部队在湘黔边堵截,总兵力超过三十万人。敌我态势严峻,1934年11月25日,中革军委发出分两路渡湘江的命令。

湘江血战,中央红军在敌军飞机、大炮与二十万人的“追剿”之下,损失惨重,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

中央红军长征前,制定的战略是到湘西去与贺龙、任弼时会合。这一计划,早被蒋介石想到了,在湘江战役进行前,蒋介石就制定了《湘水以西“剿匪”计划大纲》,何健依据这个大纲,在湘西南精心准备,构筑了碉堡封锁线,对所属部队进行了重新分组,计划前堵后追,对中央红军进行合击。

中央红军的湘江一仗,在血的事实面前,“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领导宣告破产。

在中央红军进入广西老山界,苗族区时,毛泽东向中央建议,放弃去湘西,往敌人薄弱的贵州走。此建议得到了王稼祥、朱德、周恩来与广大红军指挥员的支持。为此,在中央红军进入黎平后,于1934年12月18日在黎平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此会上,在大多数人支持毛泽东的情况下,中革军委做出了“转兵贵州,强渡乌江”的决定。同时,中革军委决定,军委第一、二野战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刘伯承任司令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

乌江是贵州省的第一大江。两岸悬崖峭壁,山望不见顶,宛如一条咆哮的巨龙,是名不虚传的天险。

在中央红军来到乌江边时,蒋介石已经发现了红军的动向,因此,命令薛岳率领了二十万大军,紧紧追在红军后面,贵州军阀王家烈,听说中央红军突破重围,进入了贵州,马上调兵紧守各个县城,对于乌江沿岸,想着凭借乌江天险,堵住红军,和薛岳一起展开夹击。让乌江之战,打成又一个湘江战役。

红一军团团长林彪给耿飚下达了强渡乌江江界渡口的命令,由中革军委直接指挥,杨得志率领的红一团强渡乌江回龙场渡口。中革军委给陈赓下达率领干部团在江界渡口架桥的任务,因为江界渡口肩负着整个中央军委纵队通过的历史使命。

陈赓率领的干部团,是一支特殊的部队,在长征出发前,由红军大学、彭杨步兵学校、公略步兵学校与特科学校合并组成。在“左”倾机会主义的领导下,陈赓本人都还在接受审查,一些遭受“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而受处分的干部,被当做包袱一样甩在干部团。

这是中央红军长征成立干部团以来,陈赓接收到的第一个出击对敌任务。

为了在乌江上架设好浮桥,陈赓率领干部团特科营工兵连与耿飚率领的红四团同时来到了乌江边,发现乌江比湘江情况还严重,冬季枯水季,江宽仍有200多米,水深达15米,流速每秒为2米。

                   (待续)


本文参考书目:《毛泽东年谱》《陈赓传》《记陈赓》《耿飚传》《耿飚回忆录》《杨得志回忆录》《红军长征史》等


耿飚将军研究会
铭记先辈伟业,传播红色经典,倡导做人准则,弘扬民族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