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公司越来越难做了。”
BIM十年,现在唱衰的声音不绝于耳,大家都在说这个行业的红利期已经彻底结束了。
即便在众人言难的时候,还是有许多BIM创业者披上荣光上阵。BIM已经度过了粗放的野蛮生长阶段,未来越来越需要有思考、有深度的BIM。
我们深信:优秀的BIM公司永远会有红利。
一、BIM现状分析
Ⅲ、苟延残喘,生不如死。具体表现为:
1) 没有项目,没有收款,无法支持公司生存;
2) 拿了项目,利润极低,劳动到最后无价值;
3) 回款拖延,活活拖死,苟延残喘生不如死;
Ⅳ、市场需求、企业技术实力、人才配位,这三者远远不到位。
总包、设计方忽悠业主,BIM咨询公司忽悠总包,先拿到BIM项目再说,最终就是在BIM应用过程中并没有解决多少工程需求,导致大家对BIM失去信心,不再信任,市场越做越窄。
总结BIM公司现状:卷死自己,饿死同行。
二、风险因素
经过测算,BIM公司人均年产值大约为25-30万。以一年新签500万合同,至年底回款到达到50%已属难得的“回款及时”。但履约500万-800万BIM合同至少需要20-25名BIM工程师,加上总部财务、行政、管理人员,公司规模将达到30人左右。
所以,现在BIM公司生存最大的痛点及难点是:新签合同增加了,就要扩张BIM人员数量,但回款却不见好转。垫资越来越多,加速了公司现金断流的风险。
建筑行业是一个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很明显的一个行业,BIM作为产业链中的一环同样影响也不小。项目停工、工程烂尾时有发生,BIM公司前期投入就打了水漂。还有就是总包付款拖延,导致BIM公司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运营。
在这个现金为王的时代,企业的现金流每一分钱都显得弥足珍贵。
三、BIM公司生存发展建议
BIM公司的利润直接创造主要来自于一线BIM工程师的履约。总部人员除去必要的财务、行政人事(合并成一人)、高级管理人员(兼市场工作和业务管理工作),其余人员均为冗员,为管理成本。其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责权第一是保证业务来源,第二是业务管理,且人数不宜过多,2-3名足够。以一家30人的BIM公司为例,建议总部人员应小于5人最多不超过5人,其余25人均为一线作战人员。
Ⅱ、加强内部企业文化建设
管理是手段,但目的是激发狼性。有奖就要有罚,大功就要有大奖,大错就要有大罚。奖励兑现要及时,公司制度小事上可留有弹性管理的余地,原则上大是大非的大事情必须有唯一标准,且不能朝令夕改,一天三变。管理最终要达到人性化,恩威并施,让员工惧公司,又要爱公司。惧是因为有制度的约束,爱是因为在公司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BIM公司的管理支出95%以上就是人员工资。要对薪酬体系进行改革的目的,就是降低公司在管理过程中每个月的成本支出,放缓现金流的支出。采用低薪酬+重奖励的薪酬体系。
一家30人左右的BIM公司,一个月管理费用(工资成本)原支出为50万,我们可以通过业务承包奖、全民营销奖等方式,保证员工的整体年收益不降甚至还要增加的情况下,可以将承包奖定高一些,如果承包的BIM项目有进度款回收,及时发放承包兑现奖,这样就降低了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每个月的管理成本支出,资金流安全了,企业才能更好、更远、更安全的生存和发展下去。
这样算下来,有可能企业运行过程中每个月管理成本(工资成本)降为了30万,这样既放缓了公司现金流的支出,又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体现了多劳多得,只要努力就能多挣钱的原则。
- END -
【指尖上的BIM】:致力于BIM技术咨询、机电深化设计、机电装配式施工等新技术的普及及应用,旨在建筑行业工程领域掀起一场新的指尖上的技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