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网上看到了2023年某BIM杯施工组几个BIM二等奖的PPT,一言难尽,不吐不快。
BIM在国内也风光了快二十年了,BIM报奖也搞了十几年了。但直到今天,现在这些被称为BIM亮点的参赛内容,居然跟十年前老袁参赛时写的PPT一模一样。
看今日BIM报奖PPT,仿佛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
除了项目介绍,模型外观不一样,里面很多的BIM截图千篇一律,看得让人审美疲劳。
先一通神侃三维协同设计、参数化建模、跨专业碰撞分析、施工进度模拟、施工方案模拟、移动端模型查看、3D扫描、全景摄像等,最后落脚点又回到了碰撞检查为介绍重点。
悲哀,BIM真的是后继无人啊!
不但BIM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实质性突破,就连BIM新概念的挖掘都进入瓶颈期,这点BIM噱头已经炒了15年,还要老调重弹?
BIM价值挖掘在慢慢变少,但市场却变得越来越理性了。
BIM报奖,再也找不到那种十年前让人惊艳的BIM案例了,好像都是一个模版做出来的PPT,外加一段几分钟的宣传视频。PPT排版还有视频倒是越做越漂亮,但内容空洞,更多的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各个项目提交的BIM报奖资料,醉心于 PPT视觉 和奇妙词汇,花哨的“颜值”,华丽的视觉效果也掩盖不了内容的乏善可陈,到头来,变成一年一度展示PPT的盛会。
关于各种杯赛BIM报奖的举办方,这些年来,它的「野鸡性」一直遭受大家的质疑和指责。
所以就有人说:BIM报奖,其实就是一个草台班子的PPT盛宴。
以前看到某个BIM杯赛事,某住宅项目、某公路项目的BIM应用,也可以搞个BIM一等奖,对于这种低门槛BIM项目,BIM能做出什么耀眼的亮点;能产生什么重大价值,还值得颁一个BIM奖杯,里面的真相变得扑朔又迷离。
BIM草台班子的真相听起来扎心,能凑成一个班子,每年或是半年整一出报奖闹剧,说实话已经竭尽所能。
你负责交钱,我负责颁奖。这个世界本来就需要大家携手前行,合作共赢。
外行看门道,内行全糊弄。
长久以来,建筑圈里一直有个说法,鲁班奖都是靠资料做出来的;BIM奖都是靠PPT吹出来的。
至于房子是不是按鲁班奖的标准去盖的,BIM是不是按PPT里那样去做的,估计只有裁判和运动员自己最清楚。
版权声明:内容系「指尖上的BIM」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指尖上的BIM」编辑版本转载、摘抄,转载请注明出处。
- END -
【指尖上的BIM】:致力于BIM技术咨询、机电深化设计、机电装配式施工等新技术的普及及应用,旨在建筑行业工程领域掀起一场新的指尖上的技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