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遇到一位朋友,聊天中他提及自己的身体肠胃不太好,会时常有些小病小痛的,这一刻,他就在描述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感受。
当我听到这里的的时候,有一些担心,脑海中就出现了他生活里面的一些场景,喜欢做什么?喜欢吃什么?这些会对他身体带来什么影响?
然后,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你可以更加规律的做一些生活上的调整,比如说作息、饮食上要有规律性,避免不规律的饮食,吃一些对身体好的食物……
然后他说,你说的这些我知道,但现在做不到,需要时间慢慢来调整。
对话就暂停了,但我的脑海中,浮现的声音: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知道做不到,其实是不知道。
你会怎么看?我们是否真实的相遇了呢?在自我的回顾中,我发现,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的相遇,更多时候,我是活在我的想法、认识和要解决问题的冲动中。
当他表述自己的不舒适的感受,我没有看到;
当他和我说这一段话的时候,他内在的渴求,我没有看到;
当他说我知道,但做不到的时候,我也只是在脑海中浮现自己的声音,并未对他做出更加有效的回应。
我停留在哪里呢?
我有对他的担心,但这种担心并未表达,而是停留在惯有的问题解决的模式中,你应该怎样做?可以如何解决?更有效的方法在哪里?
停留在我自我认识的肯定中,我觉得你就是这个问题,可能你看没有看到问题本身,我来帮你指出来,凸显自己的重要性;
停留在我认为我知道的感受里,看吧,我知道你就是这样的,知道嘛,做不到。
三个步骤,一起看看
放开我们头脑中的想法、评价,只是去聆听。
在聆听的时候,只是聆听,而不对听到的内容做出评判可能会非常困难,或许我们都要练习许多次才能学会。
因为我们的心习惯马上给观察的对象贴标签,比如听见「啾啾」的声音就会想到鸟,听见引擎声就会说「车子」,感觉到气息就会说「呼吸」,看到墙上图片里有鸟,就会说「鸟」。听到别人的问题,我们就开始进行反应。
如何做呢?
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正念聆听的训练,帮助我们,就是全然的去听。你也可以带着一个意图——我能够在他说完的时候,重新把他说的话复述一遍(或许不是逐字逐句的复述,但核心的内容都能够描述出来),不添油加醋,不人为判断,就是主观的去听。
当我们只是带着这样的意图去聆听,我们的注意力就会放到对方的表达之中,而忽略掉自己内在想法和判断,而对方也能够感受到我们真正的在用心聆听,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了尊重、包容、接纳和允许等态度的呈现。
在复述完对方讲述的内容之后,与对方进行确认,那这个时候,问几个问题:
1、对方此刻处于怎样的感受和体验之中,我能够感知到吗?
2、他此刻需要什么?什么是真正对他有帮助的?
3、我可以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
通常我们习惯性的会直接进入到第三个问题之中,我可以做什么,我能够帮助他什么?而忽略掉对方真实的需求和感受。
所以,再一次回到这一刻当下,只是问问自己,他此时此刻的感受,我能够感同身受吗?如果不能,那是否可以问多几句,你此时此刻,是怎样的感受和想法?继续保持聆听,而不是用自我的经验和过去的经历来套用在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的身上。
我记得一次印象很深刻的经历,一位朋友在分享中哭泣,几位伙伴都急忙拿纸巾、去安慰,这个时候,有位老师说到:我们觉察一下,这一刻,她需要的是什么?是纸巾吗?还是其他什么呢?于是,我们都安静的坐下来,只是去听她分享,一种无言的陪伴,这种力量就在这一刻蔓延开来。
人生不是完成任务,生活也不是一成不变,我们活在人与人之间,我们面对绚烂的大千世界,我们也面对无比丰富的内在气象。
在我们与人真实的相遇那一刻,这份超越表面的深度看见,会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理解、感到尊重、感到温柔、感到真实,期待我们都能够真实的与身边的人相遇。
感谢您愿意花时间来进行正念阅读
祝您平安,幸福,喜悦,自在!
也欢迎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伙伴
2024-12-10
2024-12-17
2024-12-03
2024-11-19
欢迎加小编微信
邀请您进入正念交流小群
或正念练习群
一个有温度的地方
(请注明申请加入正念小群)